外空又迎重要客人,2個飛天組合成功會師,天宮傳出6連贊全家福

交鋒新視野 2024-04-26 15:19:13

在過去一年裏,中國共完成67次發射任務,再創曆史新高。2024年,中國在航天任務上又定下新目標,爲實現“白晝流星”而努力奮鬥。如今中國又一“巨龍”騰飛,無疑讓無數人爲之振奮。

一、飛天組合成功會師

1970年4月24日,我國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並將其命名爲“東方紅一號”。

盡管這顆衛星早已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但它拉開了中國向太空探索的序幕。

之後,中國爲了紀念這一重要成就,將4月24日設立爲“中國航天日”。

而在第9個“中國航天日”過後不到24小時,中國又向外空“亮劍”,這無疑引起了外界的廣泛關注。

(神舟十八號成功發射,並順利進駐天宮)

4月25日晚,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直沖雲霄,並在4月26日,與神舟十七號的乘組在天宮成功會師,並向地球發送了一張“6人全家福”。

從圖像中我們可以看出,6名中國航天人肩並肩,手拉手,同時向鏡頭豎起大拇指。

而這“6連贊全家福”不僅代表著中國航天發射任務的又一次成功,還代表著神舟十七號乘組人員完成了爲期6個月的太空飛行任務,在與神舟十八號航天組完成在軌輪換、交接工作後,便將啓程返航。

(天宮向地球發送“6連贊全家福”)

二、會師過程有亮點

這次神舟十八號成功發射並順利會師的過程中,有3個細節值得我們關注。

第一,神舟十八號負重升空。

這次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的發射情況不同往常,首次攜帶附加裝甲升空,顯然很多人會爲此感到疑惑。

神舟十八號計劃在太空待6個月,並在這期間進行2至3次出艙行走,就是爲了完成一個重要的任務——給空間站的外殼安裝裝甲。

天和核心艙作爲中國空間站發射入軌的首個艙段,已經使用3年了。

在這三年裏,中國太空站不僅多次遭到空間碎片的撞擊,還在多個部位留有不同程度的撞擊破損。

如今,神舟十八號攜附加裝甲升空,無疑是爲了增強太空站對空間碎片的防護能力,爲天宮“續命”。

第二,神舟十七號航天組姿勢一致

面對神舟十八號的順利升空,身處天宮的乘組也是感到十分高興,很早就在等待與神舟十八號的會師。

有網友問道,在等待期間,三位航天員姿勢一致,都是雙手交叉環抱,這是航天員的習慣性動作嗎?

隨後有專業人士解釋,人進入太空後,就處于失重狀態,如果手不抱著,就會不由自主向前飄。

而手向前飄著這種姿勢,不僅不美觀,還很可能影響工作效率,所以更多時候,航天員都會雙手交叉,起到對手臂束縛的作用。

(失重航天員雙手交叉環抱)

第三,天宮會師後激動相擁

在神舟十八號順利進駐天宮後,6位航天員也是激動相擁。

這不僅是爲了向地球展示中國航天任務的成功,還表達了神舟十七號乘組離開“家鄉”半年後,即將“回家”的激動。

顯然,體現了航天員在完成太空任務時的艱辛。

三、太空站安全防護問題引起重視

如今,人類推進太空探索的行動越發頻繁,空間碎片作爲人類航天活動的産物,也逐漸堆積在地球軌道上,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場。

而這些所謂的“太空垃圾”其中不僅包括了失效航天器、火箭殘骸、操作性碎片、解體碎片,還包括了一些細小的難以統計的異常碎片。

如今,太空所有的人造物體中,維持正常運行的航天器僅占10%,而其余90%都屬于空間碎片。

在太空所有人造物體中,失效航天器占12%,火箭殘骸占8%,操作碎片占8%。

而這些空間碎片在太空中發生碰撞,導致解體就形成了解體碎片。而這些解體碎片占比60%,也是太空中存在最多的空間碎片。

甚至,太空中還存在2%的異常碎片。

此前,在國際空間站的加拿大機械臂上,就曾被幾毫米的空間碎片打出一個直徑幾厘米的洞。

值得慶幸的是,空間碎片只是打在了機械臂上,如果打在空間站核心區域,甚至很可能會威脅到航天員的生命安全。

顯然,各國空間站面臨的安全防護問題都在日益嚴重。

(空間站安全防護問題日益嚴重)

四、中國致力于人類福祉

顯然就人類目前的技術水平而言,人類只能做三件事來暫時緩解太空站安全防護問題,而中國顯然在這方面有所建樹。

其一,盡量減少空間碎片。

Space X獵鷹9號火箭,從設計理念講是可回收式中型運載火箭。

但實際上可回收的部分也只是第一級火箭,而其第二級火箭把衛星送到太空後,是沒有辦法回收的。

盡管沒辦法做到全部回收,但可回收式運載火箭的研發卻是根據目前人類掌握的技術,在最大程度上實現緩解太空站安全防護問題。

前不久,東方空間公司引力2號火箭的總設計師就透露,引力2號可回收中大型運載火箭預計于2025年年底具備首飛能力。

顯然,中國在可回收運載火箭上的研發也在盡力實現“彎道超車”。

其二,主動防禦。

2016年6月,中國在發射長征七號時,還有一個“大家夥”隨其出征太空,那就是遨龍一號。

遨龍一號是中國成爲《外空公約》的簽署國,針對控制、減少空間碎片,而成功研制的一台空間碎片主動清理飛行器。

而其在太空中,成功進行了空間碎片的探索、識別、跟蹤以及操作實驗。

有消息顯示,遨龍一號身上裝載了一台機械臂,可以在太空抓取廢棄衛星和大塊空間碎片,並將其帶到大氣層進行燒毀。

而這無疑爲中國後續開展的主動清除奠定了基礎。

(遨龍一號爲中國後續開展空間碎片清理提供條件)

其三,被動防護。

中國空間站目前就已經采取了5個被動防護措施。

首先是用雷達等先進設備,提高空間感知能力,減少反應准備時間,及時作出機動規避。

其次是優化對空間站外觀的高分辨率的光學檢測,及時查看太空站外壁是否存在脫落、開裂等現象,及時規避風險。

再次是根據現有數據,提前預判空間站遭受撞擊的脆弱區域,增加新型防護裝置。

然後是給空間站安裝新的撞擊泄露檢測和定位系統,大大增加緊急處置的時間。

(中國針對太空站采取了5個被動保護措施)

最後就是尋求國際合作,定期向全世界發布空間站軌道參數,與其他國家的航天建立密切聯系。

顯然,中國的一系列舉措有力地增進了全人類的共同福祉,並且不斷地爲世界做出新貢獻,爲人類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2 阅读: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