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副教授葉韋明:直播從帶貨到帶崗,再到帶産業

傳媒內參 2024-03-29 14:05:48

“新故相推,日生不滯。”從1994年中國第一個網民上網至今,越來越多的人共享數字技術發展成果,千行百業實現“觸網”,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像水、電、公路一樣,成爲生産生活的必備要素。得益于中國信息基礎設施的穩步建設,互聯網平台經過近三十年發展,與生産和生活各個方面逐漸融合。當下,數字化就業、數字商業生態、數字産業生態形成良性循環,在數字基礎設施之上展開生産、生活新圖景。爲探尋數字産業的前沿發展,2024年1月,北京大學多位學者與産業專家一同赴廣州開展調研和討論。

直播電商催生新職業,帶來新機遇

手機這塊小屏幕見證了互聯網平台的發展——在屏幕的前台,是數億的用戶和消費者;在屏幕的另一端,牽動數百種新職業。“平台樹”模型可以解釋一塊屏幕究竟怎樣帶來新的就業機會。計算機硬件和設備、互聯網協議、網絡電纜等一系列軟硬件基礎設施爲平台樹的基礎,賦能電子商務、網絡社交、視頻服務等垂直行業和平台,從平台的樹幹向外延伸的每一個樹枝、每一個節點都可能生長出新職業。

數字基礎設施、平台樹和新興職業

社會發展導致勞動分工,隨著類似短視頻直播這樣的平台發展,年輕人根據自己的特長(審美、聲音、技術等),可以找到適合的發展方向。調研中發現,在廣州芈星集團,一個直播間帶動數據分析師、視頻剪輯師、成本核價師等30多個新職業,牽動上萬人的就業。大部分年輕人會根據所學專業、興趣選擇與之匹配的就業崗位。

新興崗位:直播場控師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發布的《短視頻直播生態催生新職業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報告》顯示,以快手平台爲例,短視頻直播生態孕育和催生了174個新職業。其中,直播電商直接帶動許多新職業,比如專業的主播、直播帶貨營銷人員、內容策劃師、互聯網營銷師、全媒體運營師、互聯網招聘師等。這些職業的出現在滿足消費者新需求的同時,也推動了行業知識沉澱、人才培養需求、生産流程重塑,以及産業轉型升級。據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與民生研究院發布的《直播平台就業價值報告(2023)》測算,快手平台帶動4022萬個就業機會,數字經濟平台成爲吸納就業的重要力量。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和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也于2023年頒布“全媒體運營師”的國家職業標准,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的客觀需要。

短視頻直播平台,以2011年“快手GIF”工具作爲起點代表,經曆了十余年的發展逐步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催生出多元消費、産業創新、知識學習和職業發展的新模式新業態。在平台發展催生新興職業的基礎上,相關職業教育部門應深入分析産業變遷後的本質需求,向符合市場和行業需求的方向轉型,交叉融合專業知識和數字傳播的能力,比如奢侈品鑒定與數字銷售,農産品鑒別和短視頻生産等,爲行業輸送專業化、職業化、綜合性的人才。

同時,鄉村振興和青年就業也是在直播帶貨下熱議的話題。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的調查發現,有約九成的青年人對數字生態新職業持看好態度,並願意嘗試從事新職業。短視頻平台引導高校畢業生返鄉創業,利用網絡規模效應下的平台可見性,爲鄉村振興提供人才。青年可以運用新型數字經濟平台,結合自身的專業知識、信息操作和技術素養,實現個人價值的同時,帶動農村産品和服務走向更廣大的市場,發展農村經濟、促進區域和産業帶發展。

直播電商在當下數字經濟大背景下,基于網絡規模和算法匹配,促進産業升級,給就業、創業、職業發展帶來的價值還在不斷拓展。

激活供應鏈,三位一體共發展

一塊屏幕連接了上遊和下遊,促成了直播電商-供應鏈-消費者群三位一體的新發展趨勢。直播電商相關産業鏈由供應端、平台端和消費者構成。上遊供應端主要包括商品供應方(廠商、品牌商、經銷商等);中遊主要包括渠道平台(電商平台、內容平台、社交平台等)、直播服務商、以及主播;下遊需求端主要爲消費者。

專家學者在調研中了解到,直播帶貨目前每天吸引數億名消費者,巨大的網絡規模效應,促進了電商行業和供應鏈的發展。網絡規模效應在服裝行業體現在供應鏈的優化和協同兩方面。隨著服裝企業與供應商、代工廠以及分銷渠道之間建立起更緊密的上下遊關系,信息和數據在不同節點之間更流暢地傳遞,使得供應鏈實現效率最大化,可以更好地優化訂單管理、庫存控制和生産計劃。通過共享和整合數據,企業能夠更准確地預測和滿足市場需求,從而提高供應鏈的靈活性和反應速度。供應鏈由此被激活——供應商、消費者和直播電商緊緊捆綁在一起,形成了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體。速度與效率成爲制勝關鍵。

此外,社交媒體和電商平台上的用戶互動行爲和用戶生成內容也爲企業提供了寶貴的市場洞察,背後的底層邏輯還是用戶的真實信息反饋。那些能夠有效去除噪音,通過數據分析更好地了解消費者的需求,促進産品創新和叠代的企業,越能夠在分群化和趣緣性的趨勢中獲得成功。

服飾産業+平台,從“廣州樣本”到百城直播

作爲“千年商都”的廣州,具有貨源多、物流快、供應鏈完備等諸多優勢,擁有大量線下商家和源頭工廠,是服裝的重要産地。借助技術賦能,傳統産業在線下建立的信任、互動與協作關系正在遷移到新的數字空間,形成了數字産業生態,重塑數字時代的生産力與生産關系。

通過調研發現,服裝産業適合數字化改革的原因在于其産品特性和市場需求。服裝作爲快消品,具有更新快、單價較低的特點,因此識別用戶需求很重要。直播除了商家向用戶展示之外,用戶的互動反饋也正是商家了解用戶需求的最佳方式,進一步提高市場調研到産品設計的效率。傳統的服裝購買模式主要表現在線下零售,消費者通過試穿做決策。直播帶貨形式更能展示服裝的款式和搭配效果,更符合消費者的購物習慣。主播現場試穿,減少了顧客原來的到店成本,在短時間內消除信息不對稱,提高了促成交易的效率。對于服飾産業,顧客的品牌粘性通過直播帶貨也能有所體現,好的口碑和好的産品能夠吸引顧客多次購買,這是“信任電商”的本質。總之,直播電商模式與服裝産業的邏輯高度契合,打破線上線下的界限,增強消費者與産品的互動體驗,更符合服裝産業轉型的要求。在直播電商的有力推動下,數據分析有助于提高用戶群體需求的精准識別,廣州的服裝産業由此呈現出更多個性化定制産品、原創設計品牌,更加強調産品品質、風格和特色。設計生産和供應鏈的加速發展,最終將傳導至消費者端——整個産業鏈的聯系將變得更加緊密。

平台賦能産業,強強聯手發揮所長。通過規模化而精准的鏈接,數字技術的應用爲供給提效,聚集消費需求,並提高了供需匹配的效率。快手平台的算法和信息系統有效地整合了上下遊,實現系統化、規模化、規範化融合傳統産業和數字平台。短視頻平台整合了直播、短視頻和社交電商等功能,爲廣州服飾産業帶來了新的營銷手段和渠道。通過快手,廣州服裝品牌可以借助用戶的流量和影響力,進行産品展示、銷售和品牌宣傳,幫助廣州服飾産業吸引更多年輕用戶,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競爭力。調研發現,快手平台上廣州的服飾電商商家和主播基礎深厚,商家在快手已經沉澱出確定性成長方法論,把源頭好貨推向大衆市場。數據顯示,2023年快手女裝廣州商家數比2022年提升近50%。針對廣州服飾産業帶,快手已經沉澱出了切實可行的確定性成長方法論,推出“新商家鬥金計劃”,針對冷啓困難問題,爲商家提供運營、流量等系列扶持。爲了幫助更多新商家在快手快速成長,快手電商推出覆蓋經營各環節的全方位扶持政策。

服飾産業+平台+廣州,一個“廣州樣本”應運而生。據廣州市社會科學院、廣州市商務局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廣州藍皮書:廣州國際商貿中心發展報告(2023)》顯示,廣州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直播電商、跨境電商繼續領跑全國。對此,參與調研的專家學者一致表示,新事物的出現、生長、壯大,體現著社會的進步,也爲改革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生機活力,直播電商對于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作用不可小觑,期待有關部門進一步規範網絡直播行爲,形成切實可行的行業規範和行業標准,促進網絡直播行業規範健康發展;同時,著力發揮互聯網平台對傳統産業的賦能和效益倍增作用,將“帶崗帶産業”的可行性方案推廣到更多城市,因地制宜賦能當地的産業發展。

0 阅读:5

傳媒內參

簡介:速遞行業信息,對接行業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