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紀念座談會上,一老同志回憶:當年有位大娘冒死救了個地下黨

青史如煙隨風散 2024-04-18 07:14:56

2007年6月7日,爲紀念“七七”抗戰七十周年,冀中人民抗日鬥爭史料研究會當日召開了一場座談會。

與會當天,參會的老同志們在緬懷先烈的同時,紛紛回憶起了當年那段烽火連天、硝煙彌漫的苦難歲月。

有一位名叫張毅民的老同志,當天在回憶往昔之時,提及了一段親曆的往事。

“這件事兒,已經過去了幾十年,但我的印象特別深刻,至今仍然記憶猶新。”

1941年5月22日,定縣和安國縣交界處的佛店村,天還未亮,薄薄的晨霧浮起,在村外的溝壑、田間地頭處彌漫、逸散著。

整個村子沉浸在一片寂靜之中,村內的人們是從昨天開始才陸陸續續地回來的。三天前,安國縣大五女鎮日僞據點內的鬼子兵們,悉數出動,隨後四處掃蕩,一路之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附近村舍、鄉鎮的老百姓們,聞訊紛紛逃離,四散躲避,直到昨天日軍掃蕩結束撤離之後,衆人這才戰戰兢兢地回到村中,收拾被焚毀的房舍,掩埋被殺害的鄉親們。

當天,返村的村民們都沒有想到,前腳才走的那幫子鬼子兵,竟然玩了個花招,冷不丁地來了個“回馬槍”。

趕早出村拾糞的老漢王富年才走到村口,便被眼前的一幕給驚呆了,薄霧之中,鑽出了一個個黃皮子的鬼子兵,對方正端著槍,悄聲地向著村子方向走來。

王富年見狀,當即來不及多想,直接一扭身便向著村內跑去,他一面跑,一面大聲示警道:

“鬼子來了,鬼子來了,快跑呀!”

“啪”,一聲淒厲的槍聲響起,王富年的喊聲,隨之戛然而止......

槍聲刺破了村子的沉寂,所有被驚醒的村民,心頭頓時籠上了一層陰霾。天亮之時,全村的老老少少全都被日軍趕到了村邊的打谷場上,打谷場上殺氣騰騰。

正對著打谷場的房頂之上,架著一挺機槍,四角處的日本兵,正端著一柄上了刺刀的步槍,將槍口平對著附近的人群,站在最前的那名日軍頭目,正向著下面的村民們大聲呵斥著。

鬼子也不知道收到了什麽消息,再次殺了個回馬槍,隨後便將人群中的年輕人們,統統拉了出來,整齊地排成了一排。

“這上面的人,你們排隊過來認領,認一個領下去一個,”靠近日軍頭目的那名僞軍大聲對村民們喊著,隨後厲聲威脅道:“不過,你們可別耍花招,要是膽敢冒領、胡亂認人的話,可是統統都是要殺頭的。”

隨後,一旁的僞軍開始讓下面的村民過來認人,一名名年輕村民被家人帶了下去,上面排隊的年輕人越來越少。

輪到一名穿黑衣服的年輕人時,突然沒有人過來認領了,這下子讓在場所有人的心都一下子懸了起來。

村民們都認識眼前的這個年輕人,此人名叫張華,不是本村人,是一名經常來村工作的抗日幹部。

此時,張華混在人群當中,顯然是昨晚沒有離村,結果被敵人困在了此處,但他卻是萬萬沒想到,敵人竟然會回來,而且還使了個這麽陰損的法子,想讓地下黨不得不暴露身份。

怎麽辦,看著下面的冷場,以及旁邊日僞軍士兵們開始懷疑的眼神,張華的手指抖了抖,他有些下意識想要去摸槍,但下一刻他便想到,出來時爲了不被敵人懷疑,他已將短槍藏在了老鄉家的牛槽之內了。

這下可真是完了!

張華心裏暗歎著,雖有不甘,卻無可奈何,周邊都是持槍敵人們,想要赤手空拳突圍,簡直不可能。就在爲首的那名日寇張嘴准備問話之時,人群中突然走出了一位50多歲的大娘,村民一看,正是村東無兒無女的老寡婦——郭世英。

“她是我兒子。”郭世英是個小腳婦女,她拐著腳,一步步走到張華的跟前,隨後扭頭對這幫日僞軍說道。

她的聲音不大,但在場的所有人,都聽到了,村民們瞬間明白了郭世英的想法,她想要從敵人的刺刀底下,將眼前的抗日幹部張華,救出去。

張華見狀,登時心領神會,他沖著郭世英喊了聲“娘”,然後便想上前跟她一起離去。

“哎,站住!”那名日軍頭目手持馬鞭,一下子攔下了張華,他圍著張華轉了一圈,隨後扭頭向郭世英問道:

“他的,八路的幹活?”

郭世英鎮定地回答道:“什麽八路、九路,他是我的兒子。”

旁邊的僞軍插話問道:

“既然他是你的兒子,剛才他喊你娘,聽著口音跟這當地口音,可不一樣呀?”

郭世英心裏一凜,容不得多想,下意識便回答道:“老總,我們家裏窮,他從小就在外面學徒,口音自然跟咱們村裏面,不一樣。”

那名日軍頭目聽罷不信,隨後又拿起張華的手掌,端詳了片刻之後,指著張華的手說道:

“他是拿槍的,手上有繭子。”

郭世英情緒有些激動,她大聲說道:“我家兒子在外面當學徒,又回家種地,莊稼漢手上能沒有繭子?”

那名日軍頭目見左問右問,始終問不出個結果,隨即惱羞成怒,揚起手中的馬鞭子,劈頭蓋臉地砸向了郭世英,邊砸邊罵道:

“你這個老太太,不說實話,死了死了的。”

郭世英挨了幾鞭子,身子雖然沒有倒下,但臉上卻被打出了道道血痕,對面的張華見狀,心如刀絞,他撲到郭世英的跟前,一下子跪倒在地,帶著哭腔不住地喊:

“娘,娘,我的娘呀!”

鬼子的暴行,激起了村民們的義憤,大夥兒此時不再沉默,紛紛大聲喊道:

“人家就是一家的!”

“這個就是她兒子!”

眼見村民們紛紛作證,那名原本懷疑的日軍頭目,最終無計可施,只好悻悻地放張華離去。

“當年,村裏面不少老爺們兒,都不敢站出來認人,反而是這位五十多歲的老媽媽,不惜性命,甘冒風險,從敵人刺刀底下救出了我們的抗日幹部。幾十年過去了,那位大娘現在已經作古,但她的音容笑貌和勇敢行爲,卻永遠銘記在我的心裏。”張毅民回憶起往事,感慨不已。

感謝閱讀,我是青史如煙,聊小衆曆史,不一樣的草根故事,本文是革命珍聞錄(第三輯)——第513篇,歡迎大家關注,翻閱下面合集內的往期精彩內容,歡迎評論、轉發,共同弘揚正能量,謝謝大家。

參考資料:《冀中文史資料》,張毅民回憶

1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