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正式回應“印錢超過300萬億”,炒房客迎來暴擊

江南雨福 2024-04-26 21:10:57

今年3月份,我們的M2余額終于超過300萬億,達到304.8萬億。我看到網上有不少自媒體正在炒作這個300萬億,認爲是大放水。。。

但這個並不是一個新聞,因爲過去對M2的預期增速,就是8%(5%目標GDP+3%目標CPI)。所以3月份破300萬億是一個一兩年前就能判斷出來的確定性事件。這個確定性,早已反映到房價股價等資産價格當中。

但爲什麽300萬億反映進資産價格,房價還是一直在下跌呢?這是因爲,對于資産價格,總量從來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增速。

就比如當下阿裏的營收利潤還有淨資産,都遠遠超過了十年前剛上市的時候,但股價卻低于十年前。什麽原因?因爲業績增速大大放緩了。

增速放緩帶來的不是資産價格上漲的放緩,而是直接導致資産價格的下跌,這是金融圈裏的常識。因爲資産價格反映的是預期,是要匹配增速的。

而我們當下的M2增速,已經來到了30多年來的最低。

那麽,未來會怎樣?

央行對于3月超300萬億M2是有回應的,理解了他的這個回應。我們就能對未來資産價格做出更好的預測。

重點我都用紅框圈出來了,我們來總結下:

1 過去的M2高速增長是因爲GDP高速增長。是因爲GDP增長需要這麽多貨幣。

2 在疫情等特殊時期,爲穩住經濟大盤,做了逆周期調節,推高了貨幣增速。

3 房地産供求已經變化,帶來信貸需求的下降,但銀行還沒有認識到這一點,還在大力拉貸款,應該放棄這種規模思維。

4 未來貨幣增速會放緩。

我們來詳細解釋央行回應的這幾個觀點。

第一,貨幣發行和經濟增長相匹配是什麽意思。

就比如一個生産汽車的企業,因生産效率提高了10%,單位時間産量就能提升10%,爲了維持車價不跌,就需要增發10%的貨幣。而全社會總體物資和服務的增量,就是實際GDP增長。也就是GDP增長多少,就至少需要增發多少貨幣。

增發的貨幣會均勻的流向各個領域,比如GDP平均增長10%,但有些科技産業效率增長50%,那麽價格就會下跌40%。也有一些效率完全沒有增長的服務業,比如餐廳的廚師,遊泳教練,理發師等等,由于貨幣增加了10%,那麽價格也就上漲了10%。對于我們普通人的感受,就是餐廳吃飯漲價,學遊泳漲價,理發漲價。也就是通脹。

也就是說,普通人感受到的通脹,從央行看來並不是貨幣超發,而是一種爲了匹配GDP增速的操作和行爲。

第二,銀行不要有規模情節,不要超出實體經濟去放貸。這是什麽意思?

這個就涉及到M2的結構,我們的M2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央行創造的貨幣(也就是我們說的印錢),又稱基礎貨幣;另一部分是信貸創造的貨幣。

你可以簡單理解爲:M2 = 基礎貨幣+信貸貨幣

從這裏我們可以得到,M2增長的兩大引擎,一個是基礎貨幣,一個是信貸貨幣。

在2014之前,M2增長主要由基礎貨幣的增長推動,而基礎貨幣的主要推動力量來自外彙儲備的增長。外彙儲備從2014年開始停止增長,因此基礎貨幣的增長就大幅放緩。如下圖。

所以,2014年之後,信貸貨幣就取代基礎貨幣成爲M2增長的主要動力。

信貸貨幣是什麽?就是貸款。

比如10億基礎貨幣,20億貸款,那麽就是30億M2,貨幣乘數爲3(30億M2/10億基礎貨幣)。

如果是10億基礎貨幣,40億貸款,那麽就是50億M2,貨幣乘數爲5。

在這裏我們可以看到,貨幣乘數代表了貸款占比M2的比例。近20多年來貨幣乘數的走勢圖如下:

可以看到,當基礎貨幣增長引擎熄火後,貸款就成爲推升M2的主要力量,貨幣乘數在2014年之後急速拉升。

而當下,M2中80%以上都是債務。債務率也是穩步上升。

我們的M2,相比10年前的2014增長了150%。但是大家肯定也感覺到了,物價肯定沒有增長150%,就比如房屋租金,以京滬爲例,這10年連50%的漲幅都不到。

這是因爲,這10年的M2,增長的主要是債務,如果扣除債務,貨幣10年增長大概也就是40%左右。這個才是和我們的實際感受是相符的。

當你有50萬存款30萬債務,和100萬存款80萬債務。雖然存款增加了一倍,但淨資産沒變,所以你的消費能力也就不會提升一倍。這是一個很淺顯的道理。

我們再回到央行對M2的回應,我們發現央行的說法已經很清晰了。因爲房地産供需變化和信貸轉弱是正常現象。央行要求要把貸款精准的放到那些高效率的企業中去。而不要一味追求放貸規模。規模增長放緩就是信貸增長放緩。

從這一點我們也可以看到,未來作爲M2增長的第二大引擎的信貸,可能也會放緩或熄火。

所以我們也看到了央行得出的最終結論。也就是:

貨幣增長可能會放緩,數據上會有擾動。

更進一步的,我們知道貸款是來自三大部門,居民,企業,和政府。如果我們繼續進行細分,會發現居民和企業的杠杆率已經不再上升。現在的貸款主要依靠政府部門的擴杠杆。

政府的杠杆率上升是一種逆周期調節,是對沖居民和企業債務增長放緩的,但這種調節終歸有限,並且效果有多大也不好說。日本的逆周期調節,也就是日本政府的杠杆率已是全球主要國家裏的最高值,但日本房價依然未能回到1991年高點。也是前車之鑒。

所以,對于央行的說法,也就是未來的貨幣增速會下滑。我認爲是可信的,並且可以當成我們對未來的基本判斷。

貨幣增速下滑,隱藏含義,就是企業營收增長,居民的收入增長,相比過去高增長時期都會放緩。而以居民收入增長預期來估值的房地産,也將處于漫長的價值重估和軟著陸的進程之中。

0 阅读:0

江南雨福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