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膽忠心的賢王,宗室中很罕見的清流:記景泰年間的大明肅王家族

樓哥看明史 2023-07-26 21:30:43

前言: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十一月十一日,涼州副總兵、都督佥事王敬奉旨佩平羌將軍印,出任鎮守甘肅總兵官。而原先在此鎮守的甯遠伯任禮則被召還京師,以伯爵身份歸家。

任禮的這一次被貶,固然和他面對瓦剌大軍入侵之時連戰連敗有關,但他因此拆毀甘州(今甘肅張掖)原肅王府以收容敗兵的行爲,顯然同時激怒了皇帝和藩王。

達賊屢犯甘肅屯堡,軍士皆走入城。命毀肅王舊府爲營房以居之,從甯遠伯任禮奏請也。—《明英宗實錄卷一百八十五·廢帝郕戾王附錄第三》

西北重鎮嘉峪關

土木堡之變時肅王的封國在蘭縣(今甘肅蘭州),爲何會在甘州還有一座肅王府?肅王家族在景泰年間又有哪些故事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

土木堡之變的影響

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八月十五日,對大明王朝來說是噩夢般的一天。由于斷水缺糧,二十多萬京師三大營精銳在距離北京並不遙遠的土木堡全線崩潰,以一代名將英國公張輔爲首的扈從文武大臣幾乎悉數殉國,甚至于連禦駕親征的明英宗朱祁鎮也做了瓦剌人的階下囚。

面對著如此嚴峻的局面,英宗生母孫太後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立庶子郕王朱祁钰爲新皇帝,將親兒子朱祁鎮“尊”爲太上皇帝。

孫太後劇照

勤王诏書

當時北京城內“羸馬疲卒不滿十萬”,而瓦剌大軍裹挾著太上皇帝,還在繼續向京師挺進。十月初四日,除了三萬大軍陳兵紫荊關北口以外,又有兩萬人從古北口越過長城深入大明境內。此時京師之中的恐懼情緒達到了頂點,新天子朱祁钰已經顧不上《祖訓》,向各地的宗室藩王發出了一道空前絕後的勤王诏書。

致書宗室諸王曰: “茲者虜寇乘機入關侵犯,京城危急之秋。尚賴宗室至親以宗社爲重,命將統率精兵。不拘多寡,星馳赴京勤王。以除虜寇,以安國家。期在旬月畢集。仍自鎮靜,固守藩疆。”—《明英宗實錄卷一百八十四·廢帝郕戾王附錄第二》

此時其曾祖父太宗朱棣、父親宣宗朱瞻基削藩的惡果顯現無遺。親王們的三護衛,早就被削成了一護衛,而且連兵器都沒有,算得上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

不但如此,面對著來勢洶洶的瓦剌軍隊,不要說勤王了,各地親王們連自己的封國都不想待了,太原晉王、大同代王、甯夏慶王紛紛請求內遷。而在這些不成器的宗室親王之中,唯有封國蘭縣的肅王朱贍焰老老實實按照诏書准備了五百名騎兵,准備馳援京師。

景泰帝朱祁钰劇照

不過就在勤王诏書發出去沒過幾天,明軍就取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一時間京師暫時無恙,新天子也下诏讓肅王府援軍不必赴京,把對應的戰馬送來即可。

乙醜,肅王贍焰以京師戒嚴,選軍校五百人、馬五百匹,欲遣官率部勤王。複書止其軍校,令以馬來進。—《明英宗實錄卷一百八十六·廢帝郕戾王附錄第四》

甘州肅王府

明代的首封肅王朱楧,是太祖朱元璋第十四子,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之國甘州。洪武年間,朱楧稱得上是威鎮西北,肅王府甘州三護衛也戰鬥力爆棚。然而到了建文年間,懾于朱允炆殘暴的削藩手段,朱楧爲了自保,不得不請求從甘州內遷至蘭縣。

甘州(張掖)美景

永樂十七年(公元1419年)十二月,肅王朱楧去世,享年四十四歲,谥曰莊。永樂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十月,肅莊王庶長子朱贍焰襲封肅王,成爲大明自開國以來第一位既沒有世子身份,又並非由郡王進封的親王。

肅王府的甘州三護衛,早在朱棣篡位以後,就已經上交了甘州左護衛。到了宣德七年(公元1432年),眼見得秦王、楚王、蜀王紛紛上交護衛之後,第二任肅王朱贍焰也不得不交出了甘州右護衛,只在身邊留下了甘州中護衛。

不過肅王雖然搬到了蘭縣,甘州的王府卻在很長一段時間繼續得到了保護和修繕。包括右佥都禦史程富在內的有司官員一直想把甘州肅王府拆毀,但是朱贍焰以附近田莊草湖所産之物需要用來供奉其父肅莊王爲由予以拒絕。朝廷垂涎于肅王府的馬場,故而也爲朱贍焰做了背書。

己未,肅王贍焰奏: “太祖封先王,建王府于甘州。今移蘭縣,有司請改故王府爲都司衙門。但先王靈寢上存,而近府所藝果木寔賴生養,乞免改毀。”從之。—《明英宗實錄卷十八》

明代親王府複原

然而土木堡一敗,各地明軍士氣低迷,甘肅一帶屯堡守軍全都湧入甘州城內避難。甯遠伯任禮不能轄制,只能拆毀肅王府以安頓這些大頭兵。所以他不倒台誰倒台?

肅府余丁上疏

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六月的時候,肅府儀衛司余丁聊讓向朝廷上疏,談了五件事。

其一、對于正統年間的朝廷風氣,這位余丁提出了強烈的批評,認爲“太監番僧進貢絡繹于道途,汙吏貪官殘虐縱橫于郡邑”。但是面對這樣的局勢,內閣無人匡正,言官袖手旁觀,以至于“上下蒙蔽,民生凋瘵”,最終胡虜大舉犯境,太上皇帝躬罹不測。

爲了改變這種局面,聊讓呼籲新天子朱祁钰以古之名將宗澤、嶽飛,名臣韓琦、範仲淹爲榜樣,選賢任能,徐圖恢複。

爲今之計,武臣之有威名者使治軍旅,文臣之有德望者使典樞機。又延訪有智術才能之士,使布滿乎朝廷。如此則胡人聞之亦必畏服,而太上皇車駕可指日複矣。—《明英宗實錄卷一百九十三·廢帝郕戾王附錄第十一》

大太監王振劇照

其二、聊讓以陰陽五行爲言,認爲大臣爲陽,宦官爲陰,君子爲陽,小人爲陰。一旦陽長陰消,則“國祚以長”。若是陽消陰長,則“國祚以促”。這裏的潛台詞很明顯,之前英宗重要大太監王振,自然是陽消陰長之勢。所以現在陛下一定要壓制宦官,遏絕小人,這樣才能“陰陽順而天變弭矣”。

其三、聊讓指出“君心正則天下治,君心不正則天下亂”,所以身爲九五至尊,陛下一定要“格物以致其知,窮理以盡其性”,這樣才能實現親賢臣,遠小人,朝廷風氣就能爲之一振。

其四、聊讓以堯立謗木而秦除谥法爲例,提出只有“廣從谏之量,旌直言之臣”,才能下情上達,陛下才不會被奸臣蒙蔽。如此一來,天下豈有不治之理?

其五、聊讓以昔日五胡亂華爲例,認爲夷虜生于沙漠,素有野性,不可使之與中國之人雜處。正統年間朝廷收容了大量徙居中國的虜寇,讓他們散居于各地。結果瓦剌大軍一來,這些人非但起不到護衛國家的作用,反而趁機作亂,爲虎作伥。所以朝廷必須吸取教訓,不可重蹈覆轍。

爲今之計,凡夷虜有寇邊者,則嚴兵攻守之而不必窮其所往。來歸者,則宴賞遣去之而不可留居中國。如是則夷夏有辨,而國家可保無虞矣。—《明英宗實錄卷一百九十三·廢帝郕戾王附錄第十一》

景泰帝朱祁钰劇照

這裏我們略作解釋,所謂的儀衛司,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設立,掌王府侍衛儀仗。明代有軍戶,其每家在軍者稱爲正丁,其余成年男子則稱爲軍余或者余丁。一旦正丁身故,余丁就要頂上,換句話說就是預備役軍士。

明代的讀書人金貴得很,不像現在這樣遍地都是,王府中的正定也好,余丁也罷,認識字的可能性非常低。而聊讓的這篇奏疏前後八百多字,引經據典,用詞典雅,絕對是飽學之士的手筆,絕不可能出于大頭兵之手。

從朱贍焰一貫的忠君愛國之情來看,這篇奏疏只可能是這位肅王殿下的意思。由于漢王朱高煦前車之鑒並不遙遠,肅王不敢幹政。但是很多話如鲠在喉,又不吐不快,因此他才借用王府儀衛司余丁的名義向朝廷上疏。皇帝能聽得進自然最好,即使聽不進,也不會來怪罪一個大頭兵。

結語:朝廷一向對肅王的馬場垂涎欲滴,景泰帝本人給這位叔祖寫信,讓他多加摘撥,遣人送來。朝廷出錢購買,絕不虛(白)負(嫖)。就連一代名臣于謙,也曾經向皇帝上疏,請求“運銀往易”肅府的馬匹。

一代名臣于謙劇照

肅王對于朝廷的要求一向不打折扣,朝廷對于他的回報也不少。比如賜其生母張氏肅莊王夫人的诰命,在她死後又遣官致祭,命有司營葬。肅王第三妹狄道縣主自幼喑痖,難以婚嫁,朝廷每歲賜米四百石予以養贍。

即使如此,朝廷對肅王該有的戒心也一分不少。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十一月,肅王府被盜。朱贍焰出榜示谕軍民,表示“獲盜者賞以銀馬,自首免罪仍給以賞”。結果言官彈劾肅王專擅,結果王府長史楊威因此下獄獲罪。

甲子,肅王贍焰被盜,擅揭告示谕軍民,雲獲盜者賞以銀馬,自首免罪仍給以賞。陝西巡按禦史史頤奏長史楊威不能以法谏止。王祈恩宥威罪,不允。—《明英宗實錄卷二百二十三·廢帝郕戾王附錄第四十一》

和其他藩王相比,肅王絕對稱得上是赤膽忠心的賢王,算是宗室之中的一股清流。要說最大的問題,可能還是在于肅藩始終一脈單傳,幾代肅王都在大宗絕嗣的鋼絲繩上跳舞。至于肅王在南宮複辟以後的故事,我們放到以後的文章中再講。

5 阅读:2092
评论列表
  • 小z 1
    2023-07-31 09:08

    代王一脈也是幸運,大同那時候居然沒有被攻破。後來明武宗也去過大同

  • 2023-07-31 09:08

    很奇怪,既然朱棣朱瞻基之後,守邊藩王已經沒有了兵權,也沒有了實際的守邊任務。他們名下的牧場馬場之類的朝廷爲何不收回,還是想讓藩王繼續管理,時不時褥一褥藩王的羊毛

    5544223 回覆:
    好多馬場都種地咯,砍了人家兵權,錢財就不好意思也搶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