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數字時代的藝術新境界2024·首屆中國數字藝術大展亮相中國美院美術館

新黃河 2024-04-19 13:20:21

4月18日,由中國美術家協會、浙江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美術學院共同主辦的首屆中國數字藝術大展在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展覽旨在梳理當代中國數字藝術的創作成果,彰顯數字藝術的社會價值,開拓數字藝術的領域視野,激發藝術創新驅動社會創新的美術發展新能量。

“首屆中國數字藝術大展”分爲“太空史詩”“寰宇大觀”“仿生格物”“無盡洞天”四個板塊,從12000余件報名作品中遴選出210件參展作品,類別涵蓋CG繪畫、數字影像、交互藝術、混合現實(AR,VR,MR)、生成藝術/人工智能藝術/AIGC,以及其他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的藝術作品。此展覽每兩年舉辦一屆。

中國美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馬鋒輝表示,“首屆中國數字藝術大展”的舉辦,不僅能夠進一步推動數字藝術在國內的發展,也能促進國際藝術交流與合作,爲全球藝術文化的多樣性和創新性貢獻中國力量,使得過去與未來,本土與世界建立更好的連接。

從肉身體驗到機械生命,從數據生活到數字文旅,從太空史詩到元宇宙洞天,從未來科幻到數字考古……通過對文化圖景的重新編碼與數字化轉向,展覽呈現出藝術與數字科技的深度融合,其時空跨度與視野之宏大,勾畫出美學經驗、感受力與技術所激發的新的時空想象。

在此次展覽中,冬奧會系列設計也作爲特邀展品亮相。其中包括有由總導演張藝謀執導,視效總監王志鷗帶領黑輸BLACKBOW作爲視效總制作團隊,曆時三年多打造的震撼全球的視覺盛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影片),充分運用數字媒體特點,呈現極致的冰雪美學,表達中國式浪漫;也有配合著古詩文或諺語、俗語,展現華夏大地的魅力風光的二十四節氣倒計時短片;更有冰墩墩航天系列的數字影像短片,分爲“火星篇”和“天宮篇”。

除此以外,此次展覽中還有其他許多具有代表性、有趣的作品。

當科學與藝術相遇,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在展覽中,國家天文台的“深空”研究帶來了一種新的航天文化,重新喚醒了中國人對星辰大海的欲望和熱情;中國科學院國際大科學計劃“DDE深時數字地球”開啓了對行星曆史和生命演化史的前沿探索和深度反思。作品“太空光源”是在國家大科學裝置和中國太空基建的背景下,以太空大科學裝置爲主題,以實體互動裝置結合算法藝術和混合現實技術實現的。

展覽中還有非遺文化與藝術的跨界融合。廣州美術學院公共藝術專業研三學生鞏華傑的作品《鈞彩疊鳴》,以鈞瓷“窯變反應”釉色的變化作爲視覺主體,利用非遺鈞瓷,古琴和人三者之間的互動,觀衆通過對琴弦的撥動,會産色3種不同肌理、7條琴弦、10階震動頻率通過計算機數字算法會産生幾十萬種排列組合方式,生成屬于自己獨一無二的鈞瓷色彩。這裏的攝像頭會捕捉你的動作,然後根據你撥弦的力度和位置,在畫面中的鈞瓷上噴射粒子,模擬鈞瓷‘窯變反應’釉色的變化。”鞏華傑向記者現場演示了這件展品的交互性如何實現,“在選擇做這些文化相關的作品之前,我會了解整個制作技藝的過程裏面最核心的一個點,深入了解它的文化背景,再進行提取和轉移,而不是說直接運用其中的元素。”在采訪中,鞏華傑也提到中國數字藝術是一個新的賽道,這次參加展覽對他來說也是一次全新的挑戰。

據悉,展覽同期舉辦以數字藝術爲主題的六場研討會,教育與藝術界、數字藝術大展藝委會、行業及産業專家、各大專業院校嘉賓學者圍繞“數字藝術的社會需求與人才培養”“中國科幻的視覺開發”“與AI一起進化”“數字藝術與産業”等議題展開討論。

展覽將持續至6月3日。

來源:杭州日報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