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進疆湖南女兵,出身地主家庭,找了“根紅苗正”子弟兵後一生平安幸福

修爲之士 2024-04-20 13:14:27

天下事都有個因果緣由。湖南女兵肖業群命運的改變,緣于剛到綏來(今瑪納斯)歡迎會上的亮相。

1952年,肖業群這群女兵到了新疆後,先在景化(今呼圖壁)二十二兵團政治部集中學習了兩個月。

學習結束新兵分配,分配給二十六師80個女兵,肖業群和堂妹肖哲明在其中。

到二十六師駐地綏來當天,在師部禮堂開歡迎會,文藝聯歡。肖哲明很有文藝天賦,分到了二十六師文工隊。她和堂姐肖業群的表演引人注目,贏得陣陣掌聲。觀看演出的魚正東指著肖業群說,這個女孩很活潑!

這一批女兵有七八個分配到文工隊,政治部每個科室分了兩三個,其余的分到了團裏,基本上沒有去連隊的,肖業群則分到了直工科。

政治部每個科的科長都是老八路,起義人員也少,也就在這一年,湘女們與這些營以上的老幹部結婚走了,留下的只有年齡小的李海波和肖業群。

有一次,師政委魚正東碰上她,寒暄了幾句,就問:“小鬼,你父母在幹啥?家裏是什麽出身呀?”

“首長,我爸是國民黨軍隊的空軍上尉,母親一直持家,1949年,他們去了台灣,臨走時寫過一封信給我和姐姐,從此再無消息。家裏原是中農,後來劃成富農,最後劃成了地主。我們家是個大家庭,連叔叔伯伯共有30多口人,就40來畝地。”

“哦,你爸是空軍呀,可沒少轟炸我們呀!你這種情況,小鬼呀,我到時一定給你找一個出身好、根子硬的對象。”魚政委半是玩笑,半是認真地說。

她的臉馬上紅了,羞澀地一邊跑一邊說:“我不要對象,我還小!”然後又認真地說:“我爸當初當空軍時,是去炸日本鬼子的,他參加過抗戰!”

這些話引得政委哈哈大笑,說,你小,你總會長大的嘛。至于你爸爸嘛,他至少有一半是英雄。

肖業群覺得政委是師裏首長,哪有工夫琢磨著給人家做媒呢,他只是開開玩笑罷了,沒想他真把這事放在了心上。

第二年,魚政委和機關的人一起在地裏拾棉花,招手讓她過去。她挎著拾棉花的紅柳筐子,甩著兩條長辮子,就跑過去了問:“首長找我有事呀?”

“肯定有事的,我去年跟你說過要爲你物色一個對象,現在已有眉目了。小夥子精幹得很,想不想見見人家呀。”

她的臉又紅了,連連說:“首長,我真不想找對象,我真不想找!”

“是不是有對象啰?”

“嗯……是的。”她撒了個謊。

“難怪不要我介紹的,說一說他的情況。

“他20歲左右,他找過我,我還沒答應,不過,我覺得我們年齡挺般配的。”

“真是個小娃娃,他20歲懂什麽?你什麽都不需要,你需要一個政治上能保護你的人!找你的那個小夥子,你可不要答應啊!我也給你介紹個年輕的,不但年輕,出身還好,相貌堂堂,包你喜歡。”

肖業群能感覺魚政委的關心。

當兵到新疆一年來的經曆,已使十五六歲的她成熟了。她雖然也幻想著浪漫的愛情,但也知道找一個子弟兵,找一個出身好的人對自己的重要性,因爲當時--包括後來20多年的時間內,一個好的出身就是一切。一切都是以此爲價值取向的。

還有,剛入伍不久,在兵團學習時,有一次就槍斃了八名叛逃的國民黨軍官,她當時害怕得晚上都不敢出門;也是那一次,她暗暗地對自己說,以後如果找對象一定要找一個子弟兵。

到新疆以後,肖業群才明白念慈姐爲什麽一定要她和哲明出來當兵。

她和哲明當時在甯鄉鄉下,哲明的姐姐肖念慈已參軍到了長沙的部隊裏,她打信讓她們當兵,叫她們不管怎麽樣,只要能走,就一定要走。

特別是來部隊第二年,聽到她叔父肖學泰被槍決的消息,當時十分震驚。她和哲明內心不明白,爲什麽國民黨要處決他時,南京的地下黨組織上千人通過名種渠道去營救;而革命成功了,他又被共産黨槍決了。早知這樣,他們當初何必花那麽大的代價去營救?

早在20世紀30年代,肖學泰在甯鄉就家喻戶曉。甯鄉革命史上,他與劉少奇、何叔衡、謝覺哉一樣,是有影響的風雲人物。

1952年,甯鄉縣錯將地下黨員肖學泰當作反動黨團骨幹處決,造成轟動湖南的大冤案,直到80年代初才還他一個清白,搞清了“甯案”的事實真相。

叔父被處決,肖哲明被下放八年。

肖業群也受牽連。如果沒有婚姻作保護,她不知道自己會怎麽樣。

所以,魚政委的妻子霍振芳大姐爲她說媒,介紹後勤處指導員王富民時,她不好說什麽。她心裏像揣了個兔子怦怦地跳。

範主任進來大聲說,王富民當兵時還沒有槍高,現在也就是二十一二歲。她什麽也沒說,就訂婚了。

1954年4月,她滿18歲,“五一”節和王富民結婚了。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三年生了三個孩子……

肖業群也是發自內心地感謝組織,她心中的組織具體到了一個人--二十二兵團二十六師政治委員魚正東。

魚正東拉郎配時對肖業群說的一句話,似乎就是她人生宿命的谶語,魚政委說:“我給你說的這個大小夥子,可以保證你一輩子平安。”

的確,像魚政委說的,王富民是個可靠的人,在“特殊”期間,因爲他“根正苗紅”,肖業群所受的罪相對要小得多。

早在 1963年,她父親通過多方打聽,經香港來信,期望有朝一日,女兒能到他身邊。她收到信後,害怕得不行,當即就交給組織了。從此與父母又斷了音信,直到20世紀70年代末。

1972年,她父母和弟妹陸陸續續從台灣移民到了美國。1980年5月,她在大陸唯一的姐姐移民到了美國。她姐姐在她當兵後不久,考上了西北財經學校,畢業後,分到青海工作。

不久,她也獲准去美國探親。一到美國,家人就要馬上爲她辦移民舊金山的手續,但她婉言拒絕了。她還是要回新疆。家人不解。他們說,你在那個地方吃了那麽多苦,即使要回國,也該回甯鄉,那是你真正的故鄉。

她的父母和家人沒想到,她的丈夫和孩子在新疆,甯鄉的確是她的故鄉,但那只是血緣層面的,她心靈中的故鄉就在新疆,因爲爲她付出了一切。

推薦閱讀:

1954年18歲的她跟隨“戰鬥英雄”丈夫來新疆,發現一切並不像說的那麽好,原來這是連長做的“局”

她是山東女兵,連隊指導員介紹老兵排長與她結對,她卻心有所屬,2年後等來了這結果​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