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有毒?“呵呵”的舉手!

綿李長征 2023-02-22 16:21:28

聯系到“惡毒汙蔑醜化女性、情節極其不合邏輯、無原則歌頌濫殺無辜”等問題,于是就懷疑經典名著《水浒》是毒教材。這有點矯枉過正、因噎廢食的味道。

電視劇《水浒傳》劇照。圖/視頻截圖

所謂“毒教材”,顧名思義是指對孩子們的成長有危害的教材統稱。顯而易見,評判一本教材是不是毒教材,得看它是不是“有危害”,是不是真的“有毒”。這其實就是邊界。“《水浒傳》是批判性閱讀的好載體。目前並沒有證據表明當代青少年誤入暴力犯罪深淵,與《水浒傳》有直接的因果關聯。”從教育部門的回應來看,所提醒的也是對于邊界的認知。

何爲毒教材?如果邊界不清,隨便找個理由就可以給一本教材貼上“毒標簽”,哪怕這些讀本是經典、名著。比如《三國演義》推崇強權和愚忠、《西遊記》宣揚封建迷信因果報應、《安娜·卡列尼娜》講背叛出軌、《紅與黑》是鳳凰男作死的故事、《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怨婦的單戀、《傲慢與偏見》裏充斥不知民間疾苦的剝削階級……一味用挑剔批判的眼光列出種種不是,何難之有?

衆所周知,教材編寫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教材之所以成爲教材必須“過五關斬六將”。在此語境下,哪有那麽多的毒教材?更何況,說哪個教材是不是有毒,得看主流社會答不答應,得看普遍認知答不答應,得看受教者答不答應。一個人說有毒,其他人都說無毒,尤其是受教者覺得受益匪淺,如此一來就不是教材有毒,而是不負責任的評判有毒。

當然,話也要分兩頭說。教育是國之大計,教材是教育教學的基本依據,尺寸教材之間,事關悠悠國事。對教材編寫者、審核者來說,必須本著“教育無小事,教材無小事”的負責任態度,恪守教材應有的質量邊界,嚴之又嚴,細之又細,確保教材中的各類元素都要精益求精、經得起推敲。

一邊是知邊界,理性客觀評判;一邊是守邊界,用質量說話。到那時,我們聞聽教材的壞消息必然會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則是“春風十萬裏,十萬好消息”。

0 阅读:4

綿李長征

簡介:喜歡評一評,只爲時代進步。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