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武松要出家,只因他害了武大郎,你看他當年把什麽給了潘金蓮

耳東品文史 2024-04-19 00:01:58

有人說讀《水浒傳》的體驗就如同是在坐過山車一般,故事初期各路好漢集結的過程自然是如同爽文一般,各種反轉打臉讓人大呼過瘾,到了原著第七十一回,梁山集齊了一百零八位頭領之後,劇情可謂達到了最高潮。

然而誰能想到在後來的征方臘一役中,梁山好漢死傷慘重,甚至後來得勝歸朝的好漢們也未必能得善終,著實是慘。

而其中最讓人不解的莫過于作者賦予武松的結局,他爲何要出家?結合書中的細節來看,一切早有伏筆。

一、遁入空門的武松

原著倒數第二回中,武松是徹底成了真正意義上的“行者”,他選擇遁入空門出了家。

所以武松出家的理由是什麽?

從明面上來看,有兩點,其一是他那身頭陀裝束。

(武松劇照)

之所以前文說武松最後是成了真正的“行者”,是因爲他在故事初期是當了很長時間的假行者,他化身行者,不過是因爲他從孫二娘夫婦那兒得了一身頭陀裝束罷了,那時候的武松其實並未出家,是徒有虛名的行者,所以此時他才選擇出家真的做一回和尚?

除此之外,還有武松被斬斷一臂,令他心灰意冷。

征方臘的途中,那方臘手下“靈應天師”包道乙是斬斷了武松一臂,自那之後,武松便一蹶不振,而宋江則是扮演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畢竟武松手臂被廢之後,他們之間是有這麽一段對話:“當下宋江看視武松,雖然不死,已成廢人。武松對宋江說道:‘小弟今已殘疾,不願赴京朝觐,盡將身邊金銀賞賜,都納此六和寺中陪堂公用,己作清閑道人,十分好了。哥哥造冊,休寫小弟進京。’宋江見說:‘任從你心。’武松自此只在六和寺中出家,後至八十善終,這是後話。”

連兄弟都覺得他已成廢人,所以他才遁入空門?

或許並非如此,而是經曆了太多的事情之後,他回首去看自己的過往,才發現自己所遭遇的種種悲劇,其實都是自己種下的禍根。

二、前路艱難的行者

武松是個怎樣的人?他固然有英勇的一面,有一身不俗的武藝,但也正因爲他仗著自己有本領,我行我素慣了,以至于做出了不少出格的事。

比如他當年流落柴進府上,就是因爲一時沖動打了人,對方生死未蔔,他只得逃命。

而在柴進府上,他還差點打了大名鼎鼎的宋江,得虧宋江不與他計較,還認了他這兄弟。

(武松被抓劇照)

其實故事只發展到這裏的話,武松這沖動莽撞的性格還不至于鑄成大錯,但他後來經曆的種種悲劇,卻都是因爲一件事而起。

他醉打蔣門神,是因爲落入大牢,得了施恩的好處,與張都監結仇,也是因蔣門神事件而起,甚至最後他不得不在二龍山落草,過那綠林草寇的日子,也都是因爲前面發生的一切所帶來的蝴蝶效應,可這些事都是因何而起?

答案很簡單,正是因爲他殺了自己的嫂嫂潘金蓮。

武松殺嫂沒有任何問題,那女子確實該死,正如書中呈現的那般,潘金蓮初登場時,書中就有提到這麽一句:“那清河縣裏有一個大戶人家,有個使女,小名喚做潘金蓮,年方二十余歲,頗有些顔色。因爲那個大戶要纏他,這女使只是去告主人婆,意下不肯依從。那個大戶以此恨記于心,卻倒賠些房奁,不要武大一文錢,白白地嫁與他。自從武大娶得那婦人之後,清河縣裏有幾個奸詐的浮浪子弟們,卻來他家裏薅惱。原來這婦人見武大身材短矮,人物猥獕,不會風流,這婆娘倒諸般好,爲頭的愛偷漢子。”

她確實是風流成性,但有武松坐鎮,潘金蓮原本也不至于真的做出什麽,她多少會忌憚武松。

(西門慶、潘金蓮劇照)

可誰能想到,武松離開大哥家沒多久,武大郎就被潘金蓮和西門慶給害死了,這才有了武松殺嫂,自己淪爲囚犯的結果,同時他的兄長也丟了小命。

而這件事在武松看來,或許該怪他自己。

三、自己種下的禍根

正如前文所言,如果武松沒有與潘金蓮撕破臉,或許潘金蓮和武大郎還能保持表面的和平。

就如同高衙內調戲林娘子,林沖卻還要在門外敲門,沒有直接選擇破門而入,就是因爲不願意捅破那層紙。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楊雄身上,若不是石秀將潘巧雲和裴如海的關系點破,楊雄大可繼續糊塗度日,不至于殺人落草。

(楊雄、潘巧雲劇照)

有些事情,都是有蛛絲馬迹的,林沖和楊雄不是不知情,而是選擇裝傻,人嘛,難得糊塗,都是裝的。

再回到武松和潘金蓮身上來,潘金蓮見了武松之後便有了撩撥他的想法。

書中只道:“那婦人欲心似火,不看武松焦躁,便放了火箸,卻篩一盞酒來,自呷了一口,剩了大半盞,看著武松道:‘你若有心,吃我這半盞兒殘。’武松劈手奪來,潑在地下,說道:‘嫂嫂休要恁地不識羞恥!’把手只一推,爭些兒把那婦人推一跤。武松睜起眼來道:‘武二是個頂天立地噙齒帶發男子漢,不是那等敗壞風俗沒人倫的豬狗!嫂嫂休要這般不識廉恥,爲此等的勾當。’”

此時武松就算是與潘金蓮撕破臉了,自己的小叔子知道了自己的爲人,潘金蓮還如何能與武大郎裝得下去?正是在此事之後,潘金蓮才有了殺武大郎的想法,可以說是武松逼得潘金蓮這麽做的。

可潘金蓮明明知道武松是狠人,又怎會貿然撩撥武松?

答案很簡單,她誤會武松了,是因爲武松的一個無心之舉,就因爲武松也送她東西了。

(武松、潘金蓮劇照)

書中只道:“過了數日,武松取出一匹彩色段子與嫂嫂做衣裳。那婦人笑嘻嘻道:“叔叔,如何使得。——既然叔叔把與奴家,不敢推辭,只得接了。”

武松只是客套一番,但潘金蓮卻難免多想。

後來的武松回想起此事,如何能不後悔,別說武松不會這麽想,越是心思細膩,越是照顧他人感受的人就越容易把錯誤往自己身上攬,當他經曆了那麽多,又斷了一條手臂,回首往事時,自然會越想越不該。

若當初武松沒讓潘金蓮誤會,從一開始就與嫂嫂劃清界限,或許也就不會有後來的悲劇了,可一切都晚了,此時的他唯有出家,方可逃避這俗世的困擾。

0 阅读: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