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松下出售汽車電子業務/德賽加速海外布局,供應鏈重構加速

高工智能汽車 2024-04-02 09:06:47

全球汽車零部件産業正在進入新周期。

本周,日本松下宣布,Apollo旗下管理基金正式收購旗下松下汽車系統公司的多數股權,業務涉及駕艙娛樂和車載電子設備,預計收購估值約合20.6億美元,交易將于2025年第一季度末完成。

數據顯示,松下汽車系統業務每年的銷售額約爲85億美元,約占松下總銷售額的15%。而爲特斯拉等車企提供動力電池的業務,則隸屬于松下能源。

目前,包括日本、歐美等車企均有不少品牌車型搭載松下提供的座艙信息娛樂系統,此外,還有HUD、車載音響等業務。此前,松下、先鋒、阿爾派、三菱等都是傳統信息娛樂系統主機、顯示屏總成的主要供應商。

就在今年初的美國CES展上,松下還推出了面向下一代整車電子架構的高性能計算(HPC)系統,命名爲Neuron™;並且,松下還將提供軟件框架,支持基于標准的設備虛擬化、分布式計算和域間通信。

不過,近幾年,隨著智能座艙市場的快速變革,中國(以德賽西威、億咖通等爲代表)及歐美零部件巨頭(博世、安波福等)快速搶占日系供應商份額。

以德賽西威爲例,該公司已經成爲豐田中國市場的主要座艙信息娛樂系統供應商之一。此外,該公司還拿下來了日系核心客戶的智能駕駛業務項目定點,並在日本橫濱成立了新研發中心。

而作爲傳統汽車巨頭的豐田公司,也在去年底宣布,將出售部分電裝公司股份,在後者的持股比例將從24.2%降至20%,但仍是最大單一股東。

1949年12月,作爲豐田汽車工業株式會社的零部件工廠之一的電裝,從豐田集團獨立拆分,並逐步成長爲一家跨國性的汽車零部件公司。不過,一直以來,日系車企與供應商,都是存在交叉持股的傳統。

這種盤根錯節的關系,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豐田等日系車企在新技術導入方面的靈活性。事實上,過去幾年,無論是電動化還是智能化,豐田已經全面落後。

目前,電裝大約一半的收入來自豐田,其余收入來自本田、福特、通用等其他汽車制造商。在全球汽車零部件制造商中,電裝的營業額規模僅次于博世,排在第二位,其中日本以外的海外市場營收占比超過50%。

顯然,並不缺錢的豐田,或許希望借助降低體系內供應商的持股比例,讓更多的外部第三方供應商能夠更加靈活、開放的參與公司的智能電動變革。

以中國市場爲例,事實上,在豐田本輪所推行的本土化研發策略中,與中國本土企業(包括車企、供應商)的技術合作占據著重要的位置。

對于此前主要服務日本、歐美車企的日系傳統零部件公司來說,當下行業劇變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以前,架構和功能定義,都是合資品牌從海外導入;現在,他們甚至要開始從中國學習技術。」

尤其是本輪電動化、智能化的産業升級轉型,日系車企幾乎是全軍覆沒。以中國市場爲例,豐田、本田、日産等幾家日本傳統汽車制造商在2023年的新能源車型交付合計僅爲10.48萬輛。

而在智能化方面,豐田、本田在基礎ADAS功能方面屬于較早大規模配置的車企之一,但在以NOA爲代表的高階智駕部分,行動遲緩。盡管,本田早前在L3級自動駕駛上進行了量産嘗試。

而此次松下的資産剝離,盡管最終還保留20%的股權,但顯然希望通過資本運作實現汽車電子業務的良性增長和最後一博。

作爲美國第二大,全球前幾大另類資産管理機構,阿波羅資産管理公司(Apollo Global Management)和黑石集團、凱雷、KKR等同行一樣,一直以擅長對不良資産“起死回生”般的再造能力而出名。

這些資産管理機構通常是在企業遭遇經營困難時,通過杠杆收購模式,進行資産的整合。隨後,通過IPO上市、分拆出售等方式進行獲利。

事實上,除了早幾年因爲給特斯拉獨家供應動力電池而聲名鵲起,松下這兩年在這部分業務也備受壓力,同時,受制于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疲軟等因素影響,該公司也在不斷調整利潤預期。

同時,日本企業近年來還出現了數據造假等一系列醜聞事件,品牌形象受到嚴重沖擊,也造成了産業鏈的信任危機。

今年初,松下集團旗下從事電子零部件業務的松下工業公司負責人,對外公開承認在向第三方機構申請産品品質認證的過程中,存在篡改測試數據等違規行爲。

而在去年底,豐田汽車旗下全資子公司大發汽車,發布了一份長達162頁的第三方調查報告書,承認公司存在174項違規操作造假案,涉及到64個車型之多。

更糟糕的是,近年來,日本車企由于面對電動化、智能化轉型的遲緩,以及來自中國、美國及其他地區的殘酷競爭,連帶日本本土供應鏈(依靠車企走向全球)進入危機模式。

以電裝爲例,日本市場去年貢獻了近60%的收入,因爲該公司的主要客戶就是日本本土的汽車制造商。當然,這家公司也在尋求改變,比如電裝的匈牙利工廠專注于豐田以外的客戶。

一組數據顯示,去年第四季度,豐田貢獻了電裝收入的50%以上;但由于豐田正在尋求多元化的供應鏈體系,電裝的季度營業利潤同比下降了76%。

而包括豐田在內的幾家日本車企,都在轉變策略。比如,不同市場,更加獨立的運作。從更貼近本地化的技術研發、到供應鏈體系的重構。

作爲日系車企的帶頭大哥,數據顯示,在中國市場,2023年豐田新車銷量比上年減少1.7%,減至190.76萬輛,新車銷量連續兩年同比減少。其中,一汽豐田同比增長4.1%,廣汽豐田同比減少7.2%。

此外,從交付量(不含進出口)數據來看,豐田2023年在中國市場交付新車166.57萬輛,同比下滑8.29%;其中,新能源車型交付占比不到3%,純電動車交付不到4萬輛。

爲了應對挑戰,去年,作爲豐田在中國市場的合資車企之一,廣汽豐田宣布將深度融合股東雙方的優勢資源,從過往單向輸出“拿來主義”的合資1.0時代,叠代到雙向賦能“融合共創”的合資2.0時代。

其中,廣汽豐田全新新能源品牌鉑智,將率先升級電動化和智能化,包括高階智駕、智能座艙、空氣懸架、激光雷達等功能、硬件都將實現上車;此外,相關技術的供應商也將開始全面本土化。

另一家在中國市場主打經濟型市場的日産,也在去年11月發布包括合資主導的新能源整車研發、提速新能源産品投放以及開展出口業務在內的“啓DNA+”戰略。

在日産高管看來,中國市場需要進行針對性分析,借助合資業務,投入精准的産品,並適時地投入産品。此前,該公司計劃至2026年年底前,向中國市場投放本土開發的新能源汽車10款。

此前,東風日産相關負責人更是明確表示,未來在新能源汽車供應鏈上,要實施本土化戰略,“國內只要有成熟的我們就采用”。

此外,中國供應商也在通過技術出海(尤其是電動化、智能化方面),實現全球擴張。這對于電裝等供應商來說,壓力陡增。

今年初,德賽西威位于日本橫濱的辦公室舉辦剪彩儀式,這標志著該公司的又一海外研發中心正式啓動,現場還有來自本田、鈴木等日企客戶站台。

而在上個月初,豐田汽車采購管理部一行來到德賽西威惠南園區,爲德賽西威頒發了2023年“區域貢獻獎”和感謝狀,該獎項是豐田汽車最高榮譽之一,本年度僅五家供應商獲此殊榮。

數據顯示,2023年,日系車企在中國市場的新車交付量合計372.07萬輛,盡管相比于高峰期已經大幅下滑,但依然具備一定的市場競爭力。

同時,2023年,在全球市場,日本車企占據了全球銷量TOP10的3.5個名額;對于中國供應商出海來說,也是最大的潛在客戶群之一。

2023年度財報顯示,德賽西威來自境外銷售收入占比爲7.50%,同比增長48.10%,高出境內收入增長1.5個百分點。

0 阅读:69

高工智能汽車

簡介:專注智能汽車産業鏈的市場研究、媒體會議和投融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