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曾希聖因責任田被免職,鄧小平卻支持:能抓老鼠就是好貓

帝哥說史 2024-05-10 21:59:45

1961年,黨的八屆九中全會在北京舉行,毛澤東在會上指出:“希望這一年,1961年,成爲一個調查年,大興調查研究之風。調查,要在實際中去調查,在實踐中才能認識客觀事物。”在毛澤東的大力倡導下,這一年許多中央領導人都深入農村進行調查研究,其中鄧小平來到位于京郊的順義縣調研。

鄧小平(左)

4月7日,鄧小平到達順義,他在這裏進行了整整15天的調研,走訪了十幾個社隊,以蹲點、座談、訪問等形式,詳細了解農村實際和幹部群衆的情況。

在調研過程中,最讓鄧小平關注的問題就是公共食堂。4月15日,鄧小平召集縣裏幾個大隊的支部書記和生産隊長進行座談,他在座談時問大家:“公共食堂是吃好,還是不吃好?”

因爲當時中央明確規定“一切有條件的地方,生産隊應該辦好公共食堂”,所以參會人員都不敢說公共食堂不好,而是違心地大談食堂的好處。鄧小平知道大家沒說真話,便鼓勵大家說:“公共食堂是個大問題,現在群衆議論很多,要注意一下。”

鄧小平的妻子卓琳因爲已經在上辇村的社員孫旺家裏住了一個星期,了解食堂的實際情況,她對鄧小平說:“上辇村吃食堂是假的,由食堂分糧食,社員自己回家做飯吃才是真的。”

鄧小平聽後不但沒有生氣,反而高興地說:“你們上辇村的幹部對共産風、平調風頂得好,鍋、碗、瓢、盆沒有被刮跑,鎖沒有砸,門沒有拆,是很好的事,而且你們村把生産搞上去了,糧食單産1959年達到540多斤,比1958年提高60多斤,副業收入3萬多元。社員生活水平提高了,對國家的貢獻也大了,你們的好經驗應該總結一下,推廣下去。吃食堂光榮,不吃食堂也光榮,吃不吃食堂要由群衆決定。”

第二天,鄧小平來到牛山公社的白廟村考察公共食堂,發現食堂停火,一片荒涼景象。隨後鄧小平又深入農戶訪問,他看到一位老大娘正在餵羊,但家裏的豬圈卻空著。鄧小平問老大娘:“您養羊,爲什麽不養豬?”

老大娘沒好氣地說:“還養豬,人還沒的吃呢!”

鄧小平深感問題嚴重,他馬上召集社隊幹部開會說:“吃食堂是社會主義,不吃食堂也是社會主義。以前不管是中央哪個文件上說的,也不管是哪個領導說的,都以我現在說的爲准。根據群衆的意見,決定食堂的去留。”

4月21日,鄧小平結束了對順義的調研,他在聽取縣委書記彙報工作時說:“現在食堂是過渡時期,可以自由一下,不願意在食堂入夥的就可以不攤工分了,還要很好地研究一下,食堂種的菜、養的豬對不入食堂的戶怎樣分配的問題。”

鄧小平說出了順義縣的幹部群衆心裏想說而不敢說的話,有了他的拍板,上辇村第二天就有250多戶退出了公共食堂。

鄧小平回到北京後,在5月10日給毛澤東寫了一封彙報自己調研情況的信,他在信中說:

現在實行三七開供給制,帶有平均主義性質,害處很多。廢除這種供給制,只對五保戶和困難戶補助部分實行供給,可以更好地貫徹按勞分配原則,調動社員的生産積性……關于食堂問題,這個問題比較複雜,不能像供給制一樣一刀兩斷地下決心,要走群衆路線,完全根據群衆自願。吃食堂,不吃食堂的都給以便利。

鄧小平給毛澤東的信

5月13日,毛澤東批准了鄧小平的這份報告。

1961年初,安徽省在省委第一書記曾希聖的推動下,每個縣都搞起了一兩個“責任田”試驗點,一些社隊則幹脆自發地搞起了責任田。在不長的時間裏,全省搞責任田的生産隊達到了39.2%。當年年底,安徽全省取得了糧食大豐收。。

曾希聖

但在1962年初,曾希聖卻因爲“責任田”而受到了批判,這年3月,他被免去了安徽省委第一書記的職務。

1962年6月下旬,中央書記處開會討論“責任田”的問題。鄧小平在會上表態支持了曾希聖,他說:“恢複農業,相當多的群衆提出分田。陳雲同志作了調查,講了些道理,意見提出是好的。不管是黃貓黑貓,在過渡時期,哪一種方法有利于恢複,就用哪一種方法,我贊成認真研究一下。 分田或者包産到戶,究竟存在什麽問題。你說不好,總要有答複。對于分田到戶要認真研究一下,群衆要求,總有道理,不要一口否定。”

這年7月7日,鄧小平又公開說:

劉伯承同志經常講一句四川話:“黃貓、黑貓,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貓。”這說的是打仗。我們之所以能夠打敗蔣介石,就是不講老規矩,不按老路子打,一切看情況,打贏算數。現在要恢複農業生産,也要看情況,就是在生産關系上不能完全采取一種固定不變的形式,看用哪種形式能夠調動群衆的積極性,就采用哪種形式。

鄧小平

這就是鄧小平著名的“貓論”,這番話充分顯示了他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後來曾希聖聽到鄧小平的話後,激動地說:“小平同志的意見,是對‘責任田’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中國農村改革,有了小平同志這位帥才,肯定是大有希望的!”

2 阅读: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