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銀行郭斌:做優科技金融服務助力企業科技創新

銀行家雜志 2024-03-15 14:44:20

浙商銀行公司銀行部總經理 郭 斌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步伐。金融機構肩負“國之大者”使命,必須積極踐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堅持金融向善,充分發揮金融服務功能第一性,以“善本金融”的理念奮力書寫科技金融大文章,服務好助力好科技型企業的發展壯大,爲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貢獻金融力量。

准確把握科技金融和科技創新的關系

科技創新的成功離不開有效的金融支持。科技創新活動從來都伴隨著高風險,能否取得預期成果往往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而金融的重要作用就是對科技創新的風險進行合理定價,通過價格信號爲科技創新提供股權、債權等多種形式的資金支持,進而有效引導社會資源向科技創新集聚、支撐科技創新取得成果。

有效的金融支持依賴于完善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從成熟的國際經驗看,不同國情下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並無固定的範式。以較有代表性的美國、德國和以色列爲例,美國是典型的以私募股權和風險投資機構爲主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私募股權和風險投資機構爲中早期科技型企業提供了大量的資金支持,同時完善的多層次資本市場爲股權投資的退出提供了便捷高效的通道;德國通過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和擔保銀行分工協作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爲廣大中小型科技型企業提供充足的信貸資金支持,成就了擁有較大影響力的“德國制造”;以色列建立了政府引導基金爲主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通過政府資本有效撬動社會資本參與創新創業項目的培育支持,有效引導相關産業發展、積極促進産業轉型升級。

因此,構建符合國情且高效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對于有效促進科技創新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在我國目前以銀行間接融資爲主的金融體系下,商業銀行如何有效發揮自身優勢、加快彌補自身短板,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科技金融服務之路,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大曆史課題。寫好這篇“大文章”,既是踐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必然要求,也是商業銀行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商業銀行服務科技創新面臨的挑戰

商業銀行在服務傳統企業的過程中,因爲企業經營較爲穩定,資金周轉周期較短,“看得懂、有預期、能抵押”,整體風險控制難度相對較小,信貸決策呈現“敢貸”“願貸”特點。然而,不同于傳統企業,科技型企業因主要從事科技創新探索和應用的屬性,決定了其具有“專、輕、長”的特征。“專”指科技創新的細分領域分布極廣,而單一細分領域專業化程度極高,商業銀行一般難以理解科技型企業的技術路線、技術路線的優劣勢及發展應用前景;“輕”指科技創新主要以人力資本投入以及定制化的科研設備爲主,産出也集中體現在專利技術等無形資産上,往往缺乏符合商業銀行要求的抵押物,科技型企業總體呈現輕資産運營模式;“長”指科技創新不可能一蹴而就,産出周期較長,必然要求與之匹配的資源投入沉澱時間相應拉長,因此科技型企業對商業銀行信貸資金的期限要求也往往較長,同時在長周期的研發過程中會衍生出大量融資以外的服務需求。

科技型企業“專、輕、長”的特征,極大地增加了商業銀行服務企業中風險控制的難度,在信貸決策過程中面臨“不敢貸”“不願貸”的困境。要突破這一困境,打造和科技型企業“專、輕、長”相適配的客戶准入、評估評價、風險管理和服務賦能體系,服務好陪伴好科技型企業,商業銀行必須重點圍繞以下三個方面,打造全新服務生態體系。

一是著力提高專業營銷評審能力。科技型企業集聚在科技創新領域,存在一定的技術認知門檻,商業銀行傳統營銷和評審人員一般缺乏必要的專業知識,難以對企業業務情況、技術內涵、發展前景等作出必要的專業判斷,因此必須逐步打造一支專業化的營銷和評審隊伍,對科技型企業的經營發展情況具備一定的理解、分析和判斷能力,爲服務科技型企業奠定專業基礎。

二是著力轉變風險評價控制理念。科技型企業的核心資産是科技人才和技術專利,且在中早期發展階段盈利能力等關鍵財務指標通常難以達到商業銀行傳統客戶准入的要求,商業銀行必須擺脫傳統評估“企業經營現狀與穩定性”“擔保和抵押等風險緩釋手段”的路徑依賴,提高對“企業未來價值成長空間”的評估能力,將風險控制關注的重點從“看過去”轉向“看未來”,切實轉變風險評價控制理念。

三是著力提升綜合服務能力。存貸款業務是商業銀行的主營業務,但科技型企業創新周期長、服務需求複雜多樣,單純的存貸款服務已難以滿足全周期服務陪伴科技型企業發展壯大的要求。商業銀行必須內外兼修,提升“內功”、借好“外力”,全面提升綜合服務能力。在內部,要加大産品創新力度,深入研究科技型企業不同發展階段、不同業務場景下金融需求的特點,針對性開展制度創新、流程創新,打造和科技型企業需求特點相匹配的差異化金融産品;在外部,要積極和創投、券商、保險、律所、會計所、稅務、園區、擔保等專業機構建立合作,針對科技型企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非金融服務需求,適時引入專業機構的專業力量,做好全方位的服務賦能。

只有圍繞以上三個方面打造全新服務生態體系,商業銀行才能突破相關制約科技型企業服務的瓶頸,才能切實提高科技金融服務能力,實現科技型企業服務的拓面上量。

浙商銀行具有科技金融服務的原始基因

業內首推“人才銀行”金融服務品牌。浙江是人才集聚高地,創新創業熱土,作爲總部位于浙江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浙商銀行肩負著服務浙江省內人才、服務科技創新的使命和責任,也較早開始了科技金融的探索。2016年,爲響應浙江省委組織部提出的要爲歸國創業人才企業提供金融支持的號召,浙商銀行在省委組織部和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的指導下,推出了全國首個以高層次人才作爲精准服務對象的“人才銀行”金融服務品牌,聚焦高層次人才創辦的企業,創新性地抓住了科技企業中“人”這個關鍵因素,推出全國首個人才貸款産品“人才支持貸”,將人力資本作爲科技企業風險評判標准,給予人才企業發展關鍵時期信用貸款支持,真正踐行“支早支小”的科技金融服務理念。同時,逐步構建了一整套系統性的全國各類人才評定分類標准體系,綜合考慮認定機構的層級、區域和人才的引領性、稀缺性等因素,將人才劃爲W/A/B/C/D/T等6個層級,分層分類給予人才企業更精准的金融支持。

整合叠代“星火計劃”科技金融服務方案。在總結前期實踐經驗的基礎上,2021年浙商銀行整合叠代科技金融服務,正式推出“星火計劃”科技金融專項服務行動,向科技創新企業提供“全方位、全鏈條、全周期”的綜合金融服務,以金融活水澆灌實體經濟,以金融智慧助力科技型企業步入發展快車道。

創新供給工具箱增強服務科技型企業能力

聚焦科技金融,打造專營服務機構。主動順應科技金融發展趨勢,圍繞科技金融專營服務目標,大力推進科創專營體系建設,積極引導經營機構聚焦科技型企業、深耕科技型企業。在重點區域設立科技金融專營團隊、科技金融特色支行,強化人才隊伍培育,建設專業客戶經理、專職産品經理、專崗評審人員“三專”隊伍;對專營團隊和機構實施差異化的績效考核評價方案,並積極落實小微科技型企業等的特定客群及産品的差異化不良容忍率實施細則,從制度層面讓專營團隊和機構在服務科技型企業的過程中能夠真正做到“專心”和“安心”。

匹配科創特點,創新專項服務政策。根據科技型企業輕資産、高風險、長周期等特點,全新優化升級科技型企業評級授信模型,全面放寬科技型企業准入標准,突破傳統信貸對企業營收、利潤等財務指標的硬性要求,加大核心人才、研發投入、技術專利等指標的權重,推動企業評價由“看曆史”向“望未來”轉變;弱化融資增信標准,積極建立創新積分評價體系,推動風控理念由“數磚頭”向“數專利”轉變,對科技水平高、發展前景好的高創新積分企業加大信用貸款支持力度;合理優化業務流程,推動小額科創貸款業務從“審批”簡化爲“簽批”、從“線下”走向“線上”。

面向融資場景,升級專業服務産品。深入分析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需求,結合企業初創、取得訂單、引入創投、跨境需求、流動性服務、拿地買樓、啓動股改、上市排隊、高管資金管理、IPO上市等十大金融服務場景,打造全生命周期産品體系,叠代推出“專精特新貸”“科創共擔貸”“科創銀投貸”“科創積分貸”“認股選擇權”、VIE跨境資本項目服務、善融資産池、供應鏈金融服務等科技金融系列産品,系統性精准適配科技型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的不同金融需求,以全圖景服務方案支撐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幫助企業破解從初創期到成熟期不同發展階段的“成長煩惱”,以滿足企業不同成長階段的多元化金融需求。

打造服務生態圈提升服務科技型企業質效

深化專業機構合作,增強服務綜合性。積極整合創投、券商、保險、律所、會計所、稅務、園區、擔保等專業機構資源,主動構建科技型企業服務生態圈,發揮金融顧問力量,共同爲科技型企業發展助力。例如,和優質創投聯動試點撮合服務,幫助企業對接股權投資;對接高校創新創業研究院、政府技術研究院等特色平台,以及各類高科技産業園區,以平台助力科技型企業引入新人才、新技術等要素。

暢通供應鏈信息交流渠道,提升服務便利性。依托産業鏈核心企業,創新供應鏈金融數智化服務模式,實現全鏈條、全場景、全産品的供應鏈金融服務,推動強鏈補鏈固鏈延鏈,爲科技型企業發展壯大構建共榮共生的産業鏈合作關系。大部分科技型企業已經深度融入産業鏈的分工協作,浙商銀行圍繞多級供應商體系促進現有産品與産業鏈的深度銜接,通過供應鏈金融服務暢通科技型企業融資渠道、撮合科技型企業業務訂單、擴大科技型企業産品銷售,推動産業鏈共榮共生。

構建人才金融生態指數,提升服務精准性。與高校、研究院所強化合作,構建産學研投生態圈。積極承擔起人才的“引、育、留、用”社會責任,攜手浙江大學共同研究推出“人才金融生態指數”,通過全局性、持續性的量化評估體系,更好地幫助高層次人才找到適合創新創業的區域,也更精准地助力地方政府定位人才金融生態發展方向,提升人才金融服務精准度。

科技金融發展的政策建議

科技金融助力科技創新,不僅需要商業銀行練好內功、加強自身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建設,還需要政府爲科技金融的發展營造良好環境生態、提供更多政策保障支持。

建立多主體信息合作共享平台。商業銀行服務科技型企業面臨的首要難題就是“看不懂”,本質是科技創新的專業門檻導致商業銀行和科技型企業之間存在較大的信息鴻溝,信息不對稱嚴重阻礙了金融資源的有效配置。一方面,商業銀行通過調整內部架構、建設專業化隊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縮小信息鴻溝;另一方面,政府通過牽頭建設政府部門、專業機構等主體共同參與的信息平台,強化技術和行業信息共享,能夠進一步緩解商業銀行和科技型企業之間信息不對稱的狀況,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

完善社會信用風險共擔和補償機制。如何做好風險控制是商業銀行在服務科技型企業過程中面臨的重要挑戰,也是科技金融能否實現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關鍵。科技型企業的高風險特點和商業銀行信貸資金的債權屬性,決定了單純依靠利率的高收益難以有效覆蓋整體業務的高風險。要充分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作用,通過成立補貼基金、創設專門保險産品,完善商業銀行支持科技創新型企業風險補償或風險分擔機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市場失靈問題,提高銀行信用風險容忍度,增加金融服務供給,惠及更多科技型企業。

完善知識産權認證管理機制。知識産權是科技型企業最核心的資産,也是商業銀行尋求風險緩釋的重要抓手。要逐步建立相關資産的技術領域劃分標准、價值評估體系和方法,以及資産的交易流通渠道,提升知識産權管理規範水平,解決知識産權質押存在的評估、變現、風險處置等難點,爲商業銀行敢貸願貸提供制度保障。

結語

浙商銀行將繼續堅定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繼續探索科技型企業金融服務模式、完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推動政策創新、組織創新、産品創新和機制創新,提升服務科技型企業的能力,持續加大對科技型企業的融資支持力度,以高質量服務寫好科技金融這篇“大文章”,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助力科技強國、人才強國、金融強國建設。

作者系浙商銀行公司銀行部總經理

0 阅读:4

銀行家雜志

簡介:金融智慧 全球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