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劇《金粉世家》,怎麽變愛情恐怖片了?

新周刊 2024-02-28 13:21:08

(圖/《金粉世家》)

當下,國産言情劇不厭其煩地渲染霸道總裁和嫁入豪門的浪漫,所傳達的愛情觀空洞、幼稚,更像過時的論道。而《金粉世家》早在20年前,就已經將所謂“齊大非偶”、三觀不合的婚戀觀講透。

✎作者 | 謝無忌✎編輯 | 譚山山

愛情題材,一向是國産劇取之不盡的創作源泉。有意思的是,隨著時代環境的變化,雖然當下國産偶像劇、言情劇的甜度只增不減,“嗑CP”更像狂歡的盛宴,但男女之間的愛情火花讓人覺得懸浮,總能讓人感覺像品出工業預制菜超標的香精味,愈顯內核的空洞乏味。

時間倒流回20多年前,國産言情劇留下的經典太多,你會發現我們對于浪漫愛情的想象,曾有這麽一幅油畫質感般的畫面:陳坤飾演的金燕西和董潔飾演的冷清秋奔跑在一望無垠的向日葵花田,之後躺在花叢中暢談人生理想,配上《暗香》BGM,令人一秒入夢。

(圖/《金粉世家》)

《金粉世家》改編自作家張恨水的同名原著小說,2003年3月在CCTV-8黃金檔播出,平均收視率達到破紀錄的7.68%。而在往後的20余年,它仍不斷被人們反複提起、重看和解讀。它的經典難以複制,幾年前不時有翻拍的聲音傳出,並因爲男女主角選角引發熱議。有人說,因爲劇中角色如此深刻,以至于這麽多年過去,我們始終沒法摘下對陳坤和董潔的濾鏡。

當下,國産言情劇不厭其煩地渲染霸道總裁和嫁入豪門的浪漫,所傳達的愛情觀空洞、幼稚,更像過時的論道。而《金粉世家》早在20年前,就已經將所謂“齊大非偶”、三觀不合的婚戀觀講透。回過頭來看這部劇,原有的浪漫濾鏡稀碎一地,它反而更像極其寫實的“愛情恐怖片”或者“愛情祛魅片”。從女性覺醒的角度來看,《金粉世家》看似傳統,實則超前。

20年過去了,爲什麽它依舊讓我們如此意難平?

01“你們爲什麽要變心”?

《金粉世家》脫胎于經久不衰的“灰姑娘”故事,很多言情劇作都會參照這樣的模式:一個出身貧寒的漂亮女子,與地位顯赫的男子相遇相愛。“最後他們過著美滿幸福的生活”,童話故事總在這裏畫上圓滿的句點。

顯然《金粉世家》的野心不止于此。它不只是民國版的“灰姑娘”故事,還將青春愛情片延展爲家庭生活片,這讓它的觀感有些割裂:前半部分對熱烈的愛情鋪陳得有多極致,後半部分對婚姻這座墳墓的見證就有多冷冽和驚悚。

它給當時的觀衆帶來的撼動,有很大一部分應該歸因于一種悲劇美學——它給我們造了一個巨大的愛情夢,然後親手將它捏成灰燼。金粉散盡,有種“鏡花水月一場空”的幻滅感。正如《暗香》所唱的,“讓心在燦爛中死去,讓愛在灰燼裏重生”。

也許每個人都會跟著劇中的八妹一同唏噓:你們不是很相愛嗎?你們不是自由婚姻嗎?爲什麽不愛了?爲什麽要變心?

(圖/《金粉世家》)

這或許是《金粉世家》導演李大爲埋在劇中的上帝視角的發問。2003年,他在《走進電視》節目中表示,他想找到一個點,就是兩個人相愛卻不能在一起,“可能有環境的原因,有家族的原因,有階級階層的原因,但是最重要的不是這個,而是一個人本性的原因”。

劇中借冷清秋之口,以“齊大非偶”解釋了悲劇緣由,這也是張恨水在原著中表達的婚戀觀。這一典故來源于《左傳》:春秋時期,齊國君主想把女兒嫁給鄭國太子,鄭國是小國,鄭國太子以齊國是大國、不敢高攀爲由,推掉了婚事。日後,“齊大非偶”被用來指代婚姻關系中門不當、戶不對的差異,傳遞的是講究門第的傳統婚戀觀。

當我們爲《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明蘭和其“白月光”小公爺的“齊大非偶”而惋惜時,《金粉世家》其實早就直白地呈現了它落入現實的樣子。這一備受推崇的傳統婚戀觀,如今有了新的延展——“齊大非偶”的,並非只是出身所帶來的家庭教育、生活背景、成長環境、文化修養、風俗習慣的差異,更在雙方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上有所映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三觀不合”。靈魂和人格是否對等,才是關鍵。

(圖/《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在這個意義上,《金粉世家》更接近現實主義。在原著小說當中,兩情相悅被放置于人際的語境當中,展示了權力、金錢對自由的扼殺,也有對欲望和貪婪的世俗人性的描寫。由此,它對愛情的呈現更具複雜性,也更加深刻。男女主婚姻悲劇的線索,早已埋藏在浪漫愛情發生之時。

02

千古情場得失,

孰之過?

金燕西身邊從不缺莺莺燕燕,冷清秋對于他的吸引,是追求稀缺和新鮮感的體現。風流成性的他,早就看慣了交際場的脂粉堆,卻少見冷清秋這般素淨淡雅的布衣女子。劇中,金燕西難忘遇到冷清秋的驚鴻一瞥,此後幾經追尋,才尋得佳人。而在原著小說中,金燕西第一次見到冷清秋後便將她遺忘,下人金榮偶然提起,他才忽然想起。而在這期間,他與其他女子遊戲式的暧昧社交從來沒有停過。

金燕西早就進行權衡利弊,對他來說,門戶對等的大家閨秀白秀珠是“交際場中的新式女子”,難以掌控——“既沒法幹涉她的行動,她還要幹涉你的行動”;而冷清秋是溫順純良的妻性人格的象征,也更像予取予求的“玩物”。

冷清秋一開始基于“齊大非偶”的顧慮,也曾有冷淡對待的清醒時刻,但她沒法否認物質和虛榮心對自己的引誘。在金燕西送綢緞、鞋票、戲票,且頻繁展露詩歌才情的輪番攻勢之下,她被征服了,兩人私定終身,未婚先孕。

(圖/《金粉世家》)

嫁入豪門後,妯娌的冷言相譏,丈夫的盛氣淩人,以及母親進入金府時的小心翼翼,讓冷清秋越發覺得,自己像“金絲籠裏的鳥”,過著窒息又痛苦的婚姻生活。金燕西認爲女子不必追求太高深的學問,于是冷清秋婚後放棄了學業。兩人漸生間隙,金燕西依舊沒法擺脫風流和奢侈做派,他從始至終都沒尊重過妻子的人格,將她視爲“附屬品”,讓她唯命是從。

在一次爭吵中,金燕西冷言打擊冷清秋:“你在鏡子裏面好好看看,從頭到腳,哪一樣不是金家的?哪一樣是冷家的?請你自己檢點一下。”冷清秋是看似傳統,實則在新式教育下成長的女子,在情感上更追求人格的自由和獨立,這番話讓她醒悟,就此與金燕西決裂。

(圖/《金粉世家》)

金家家族權力代表金铨死去之後,家族走向衰敗、崩塌,少爺們一個個暴露本性。金燕西沒法在家道中落後獨立,企圖討好白秀珠,向她求婚,並決定隨她去德國留學。冷清秋意識到這樁婚事名存實亡,帶著兒子住在閣樓裏,粗茶淡飯,與世隔絕。而後,一場大火讓她毅然決然逃離了家庭。

劇版的結尾,金燕西意識到“失去才懂得後悔莫及”,兩人坐著火車,背道而馳。原著的結尾則更加真實:金燕西跟隨姐姐遠赴他國,歸國後成了知名導演、編劇,娶了演員邱惜珍爲妻。他將與冷清秋的故事拍成電影,暗諷冷清秋借著一場大火報複自己,他則以導演之名再次走進紙醉金迷的浮華世界。而冷清秋離開金家後,以賣字畫爲生,居無定所。

張恨水以旁觀者視角見證了這一切,給讀者抛出這個問題:“千古情場得失,究竟是男子之過呢?還是女子之過呢?”

(圖/《金粉世家》)

劇版《金粉世家》在角色和演員的匹配度、視覺呈現以及劇情上,給男女主的愛情增添了不少浪漫色調。但究其內核,也有不足。張恨水之孫張均曾評價道:“只有片頭上‘金粉世家’四個字是熟悉的,其他一切都是新鮮的。這部電視劇改編成今天的模樣,恐怕兩頭都不會討好。年輕人看了不知其所以然,中年以上的觀衆看了,不知爲什麽這樣。”

但放在現在的國産劇市場環境來看,《金粉世家》探討“齊大非偶”愛情觀,且不流于大團圓結局的媚俗套路,已經稱得上經典劇作。回過頭來看,它帶來的省思依舊深刻——金燕西沒法改變人格上的“寄生”屬性,冷清秋也沒法逃開內心對虛榮的屈從,理想落入現實的差距、沒法逃脫的性格宿命和無力感,在劇中都得到了呈現。

反觀當下國産言情劇,卻在不厭其煩地制造霸道總裁、豪門婚姻的夢幻泡沫。熱播劇《三十而已》中王漫妮與梁正賢的感情線固然演繹了“齊大非偶”的狼狽,但《一路朝陽》中大叔和少女的戀情,則不敢透露人性中真實的食物鏈關系,將階層跨越和年輕肉體的各取所需抹去,用完美愛情包裝糖衣炮彈,無法讓觀衆與角色産生真實深刻的共鳴。

(圖/《一路朝陽》)

03

愛的階級性,

它早講透了

劇版《金粉世家》側重于“言情”,但原著小說並不止于言情,金家幾對夫妻的悲歡離合,反映了北洋軍閥年代官僚家庭的盛衰榮辱,有人將它譽爲民國版《紅樓夢》,也有人拿它與《玩偶之家》中娜拉的出走對比。雖然《金粉世家》有其局限性,但它對于那個年代女性婚姻悲劇的群像敘事,以及女性覺醒的主題,是可圈可點的。

《金粉世家》的貢獻,在于引出婚戀的階級性。這和張恨水的創作背景有不可分割的聯系。連載于1927年—1932年的《金粉世家》,距離那場轟轟烈烈的“五四”新文化風潮,已經是十年之後。

不同于“五四”時期的作家,張恨水更像一個新舊參半的文人。他少年時沉溺于傳統通俗文學,接受的是私塾教育,等到他辭去老家安徽蕪湖的工作,到北京求學,希望湧入這場浪潮時,由于生計,並沒如願求學,而是就職于《申報》做新聞記者。本人的生長土壤和走街串巷的真實生活體驗,讓他對世俗風情有了新的思考和看法。

《金粉世家》

(人民文學出版社2018年版)封面。

“五四”時期新文化人主張婚戀自由,反對門戶之見,《金粉世家》在當時看起來是落伍、不合時宜的,“齊大非偶”更像舊派文人的保守觀點。但客觀來看,作家在創作時無法脫離時代背景和世俗的局限,處在動蕩的過渡時期,傳統世俗倫理觀尚未完全過渡到新式自由戀愛觀,因此《金粉世家》更能讓普羅大衆産生共鳴。魯迅在《傷逝》中探討“娜拉出走之後怎麽樣”,張恨水的描寫,則更接近凡俗價值觀——備受經濟支配的愛情。

小說中,冷清秋同樣不合時宜。這一複雜多面的矛盾體,更符合張恨水本人的創作意圖:她既有傳統文化人的氣質,又受過現代教育,有知識女性的獨立人格觀念。她和金燕西打破世俗觀念步入婚姻,最後不甘于淪爲男權社會的附屬品而出走,她的反抗和追求、女性意識覺醒的過程雖然不夠熱烈,還帶著人性的弱點,卻更顯真實。

有人說,冷清秋有著寶貴的女性意識,兼具“林黛玉的才情、娜拉的勇氣、翠翠的倔強”。小說中的舊式女子,大多生活在新舊交替的邊緣。有的困在婚姻的牢籠裏,成爲馴服型女性,比如金太太、翠姨、佩芳、玉芬。她們是當時女性生存困境的鏡中之像——順從父權制家族,被拒絕、被囚禁、被命名,且剝奪了話語權。

有的完成了自己的“娜拉出走”,比如成爲革命者的金家六小姐金潤之,積極宣傳女性解放思想的二少奶奶慧廠,不屑于在金燕西的夢境裏擔當“紅玫瑰”角色、出了國的白秀珠,還有爲了抵抗包辦婚姻,與愛人柳春江私奔的陪房丫鬟小憐。

(圖/《金粉世家》)

小憐和柳春江才子佳人式的結合,是小說中呈現的自由戀愛的一面。從張恨水本人的經曆,或許可以窺見他沉潛于《金粉世家》的婚戀觀。他受過門當戶對的傳統婚戀之苦,第一段婚姻是母親包辦的,給他帶來了苦楚和無奈。“齊大非偶”的婚姻之苦他也嘗試過,與丫鬟出身的胡秋霞的第二段婚姻證明了這一點——兩人的知識背景和文化修養差距太大。

與女學生周南的第三段婚姻,他應該是滿意的。但在這段婚姻中,也能看到女性爲此付出的代價,據《張恨水年譜》記載,“周淑雲,婚前是北京春明女中學生,婚後張恨水爲其改名周南,一生操持家務”。

抛開這些猜測,《金粉世家》的意義不在于表明一種婚戀批判和主張,而更像張恨水以新聞人視角去呈現一種社會現實。他在“五四”自由戀愛風潮的“不合時宜”,以今天的眼光看來更像植根于世俗煙火的反思。他無意于超現實寫作,曾多次表示“小說有兩個境界,一種是敘述人生,一種是幻想人生,大概我的寫作總是取徑于敘述人生的”。

同樣道盡愛情之深刻的作家張愛玲,或許更能欣賞張恨水的價值,她曾表示,“喜歡看張恨水的書,因爲不高不低”,而且“張恨水的理想可以代表一般人的理想”。

(圖/《金粉世家》)

04當灰姑娘的童話照進現實

以當下的眼光再看《金粉世家》,它不同于浪漫小說,當中對于愛情與婚姻中隱藏的階級性,以及父權制社會中女性的性別覺醒和追求自由的呈現,相當具有現實意義。放到現今的社會環境來看,它看似傳統,實則超前。當前,女性意識仍難以擺脫傳統世俗倫理觀的束縛,女性還沒迎來理想的自由狀態,尤其是女性在婚後如何保持人格的自由和獨立,依舊是難解的命題。

如今,愛情逐漸成爲消費時代的稀缺品、奢侈品和消費品,我們一面沉醉于各種媒介編織的愛情之夢,一面趨于工具理性,對浪漫愛情祛魅。就像美國學者珍妮斯•A.拉德威在《閱讀浪漫小說》一書中提到的,我們讀過太多浪漫小說的陳詞濫調,它們總在包裝愛情的浪漫,而很多故事最終會削弱、轉移我們對浪漫愛情所掩蓋的階級、利益的兩性問題的關注。當女性依舊被強調須嫁爲人婦,繼續恪守婚姻責任、履行母職,也就忽略了對父權結構的批判。

《閱讀浪漫小說》

(譯林出版社2020年版)封面。

當“爲愛成婚”成爲婚戀主流觀念的同時,圍繞在婚姻制度之上的諸如家族之間的經濟、階級和社會地位乃至權力聯盟等傳統因素並未徹底消失,因此“門當戶對”“齊大非偶”的門第婚戀觀有卷土重來之勢。事實上,因愛成婚的觀念起源于近代,而以家族結合的婚姻制度已經存在上千年。如何在自由戀愛的啓蒙和傳統婚姻的兩性博弈下贏得兩全,這或許映照的是當前許多普通男女面臨的問題——婚姻到底是不是愛情的墳墓?

這也是爲什麽《金粉世家》在今天看來更像一部“愛情恐怖片”,這個故事赤裸裸地暴露婚戀當中的階級性,將浪漫愛情所隱藏的人性殘酷和真實的一面攤開給你看。當灰姑娘的童話照進了現實,或許,屬于成年人的愛情故事才剛剛開始。

· END ·

作者丨謝無忌

編輯丨譚山山

校對丨黃思韻

11 阅读:2655
评论列表
  • 2024-02-29 01:16

    不同于更多網絡快餐,編者用心寫文了[點贊]

  • 2024-02-29 07:04

    好久沒看到過這麽用心的網絡評文[炸雞][炸雞][炸雞]

  • 2024-02-29 10:00

    好文[鼓掌]

  • 2024-02-28 15:32

    爲什麽我一直感覺汪明荃那一版更好看?

  • 2024-03-01 00:39

    很用心思考的文章,質量很好,引人思考![點贊][點贊][點贊]

  • 2024-03-01 08:47

    那時候的劉亦菲,看著都很香甜[並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