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貓考生專業課成績第一被刷?唯成績論碎了,但更要警惕唯品德論

姬鵬 2024-04-06 21:03:01

一位考生因爲虐貓,即便專業課排名第一,卻也被所報考的學校刷掉了。坦率地講,這事兒要是放到十年前、二十年前,真可能被認爲“小題大做”。因爲“思想品德考核不過關”這種說法,在唯成績論強盛的年代是沒有太大權重的,也就是說,唯成績論笑傲江湖很久了。

甚至,在不同的教育階段中,人們一度認爲學習好,品德就好。以至于我們真要是追溯各屆“三好生”,會發現成績好是主要的。然而,在這場“隔山打牛”的圍獵聲勢中,我們會發現唯成績論“碎”了。也就是說,人們開始關注考生在成績好之外的行爲和後果了。

實際上,比起“思想品德考核不過關”,更爲准確的說法是,人們實在無法接納一個虐貓者繼續通過知識的梯子向上攀登,因爲誰也拿不准,虐貓者借助知識的梯子會幹出怎樣的壞事來。因爲就現實來講,借助知識的梯子攀登得越高越遠,如果不能善用,危害往往更大。

當然這是輿論層面比較理性的一種聲音。而比這更爲激進的另一種聲音是“爲貓報仇”,就是“我不管你未來會不會繼續幹壞事,但是既然你已經幹壞事了,那麽總要受到懲罰吧”。怎麽說呢?這種聲音多數時候並不是單獨呈現,但是卻真實地出現在“評論區”。

所以,整體上去看“虐貓考生專業課成績第一被刷”的前前後後,大概是逃不出“憂未來壞”和“報過去仇”這兩個範疇。可仔細去看整個過程,所涉高校卻是全程被動:一方面,學校們在輿論層面回應得很被動,除了解釋回應,真是不敢節外生枝;另一方面,處理層面也是基于“網友反映”在動作,也就是說,單就高校來講,即便有原則,但是並不是主動出手去做考生背調的。

換句話說,如果沒有“網友反映”,即便原則一五一十地擺在學校們的紀律裏,唯成績論還是權重很高的。因此前面所說的唯成績論碎了,也只是輿論發酵這個前置起了大作用,而對于多數日常來講,唯成績論依然是多數人的“真理”。

要知道,我們從小就被教育:只要我們足夠努力,就能進入好大學,實現階層跨越。正如谷愛淩所說:“只要足夠渴望和足夠努力,我就能做到任何事情。”這就是唯成績論教導我們的。雖然現在有人把唯成績論翻譯成優績主義,但本質上只是敘述主體在變化,並沒有真正打破對一個人單一性考量的思維和標准。

這種矛盾之下,贏家和輸家就會借助各種紛爭釋放仇恨和恥辱。所以,看似是持唯成績論和持唯品德論的兩股社群力量在較量,其實背後反映出的是優績主義正在走向某種“失控”。因爲即便是在學曆貶值的當下,一位考生可以拿到專業課排名第一的成績,對很多人來講依然是值得豔羨的事情。

所以在看待“虐貓考生專業課成績第一被刷”一事,就不能簡單化爲“思想品德考核不過關”,更多要從社群分化、原則標准、情緒對抗等層面去綜合看待。因爲只有如此,所涉的幾所高校(考生的母校、考生的意向學校、考生的調劑學校)才能不那麽被動。

說到底,學校只是選拔和培育,按規則辦事就行,輿論真要是抓著學校的胳膊、按著學校的手處理事情,真不見的是什麽值得歡呼的事情。因爲回到虐貓行爲本身,可能是心理問題、也可能是品德問題,這個學校很多時候是管不了的。換句話說,能管也是管行爲和結果,至于思想如何驅動,品德如何釋放,父母都不好保證,學校又能怎麽辦呢?

因此,接下來所涉學校如何處理虐貓考生,輿論層面最好不要太強勢的插手。我們雖然能預料得到,考生的調劑學校蘭州大學在即將開始的調劑工作中,可能會跟南京大學一樣把虐貓考生刷掉,但是我們依然要搞清楚,唯成績論碎沒碎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警惕唯品德論。

畢竟,比起唯成績論來講,唯品德論這種摸不著、看不到的東西,更容易走向另一種極端化。說到底,成績即便代表不了一切,但是起碼它能真實反映考生的學識水平,但是僅憑口口聲聲和旁人評價,就得出品德如何?思想如何?這可能更靠不住。

所以,在面對“虐貓考生專業課成績第一被刷”一事,不管事情走向最終如何,我們都要搞清楚,這不只是虐貓的事情,也不只是唯成績論或唯品德論的事情,而是好和壞如何在既定的社會中被標定的事情,它涉及到:標准(多元)是什麽?誰來評判?誰來懲罰?等諸多問題,而這些問題搞不清,局內人被動將會成爲一種死循環,甚至走向犧牲品的道路,也是遲早的事情。

0 阅读:7

姬鵬

簡介:書生之見,看事件背後的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