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一團,紅四團——紅軍長征中的兩把開路尖刀團

建梁 2024-04-12 20:10:38

一條大渡河

是紅軍長征中 遭遇的最險峻,最重要的 一條大河,

攔路虎,攔路龍。

屠龍斬虎的重任就落到了2個紅軍的團的肩上。

一個是

紅一團(紅一師的)

一個是

紅四團(紅二師的)

大渡河 兩岸,紅軍兩路軍馬分別向北齊頭並進。

右路縱隊(河東)擔負開路先鋒的,是

紅1師紅1團,團長 楊得志、政委 黎林。

左路縱隊(河西)的先鋒團是

紅2師紅4團,團長 黃開湘,政委 楊成武。

黃開湘 多被寫作 王開湘,概因 南人有的地方 王,黃發一個音(滬人現在還是如此)。楊成武證實是 黃開湘。

史書罕見 黎林 和 黃開湘,

是由于,他倆 都早早去世了。

大渡河

是岷江的一條支流,傳說太平天國農民起義軍領袖翼王石達開,曾在此全軍慘沒。

蔣介石夢想紅軍成爲第二個“石達開”。他接受了烏江行動遲緩的教訓,嚴令薛嶽、周渾元、吳奇偉等率數十萬大軍火速奔往大渡河。電促四川軍閥劉湘、劉文輝死守大渡河所有渡口。

毛澤東和中革軍委也深知大渡河的重要性和渡河的難度,紅軍存亡在此一搏!

在命令“紅一師”

李聚奎, 黃甦,耿飚,楊得志,黎林

等 在安順場強渡大渡河的同時,

又命令“紅二師”

陳光,劉亞摟,黃開湘,楊成武

等在大渡河更北的上遊 泸定飛奪

泸定橋。

只說長征過大渡河時

中革軍委

毛澤東 周恩來 朱德 王稼祥

中央紅軍總參謀長劉伯承

第一軍團長 林彪,政委 聶榮臻。

紅一師師長 李聚奎,政委黃甦(sū)

紅二師師長 陳光,政委劉亞樓

紅一團 團長 楊得志,政委 黎林

紅四團 團長 黃開湘,政委楊成武

第三軍團長 彭德懷,政委楊尚昆、參謀長鄧萍、政治部主任羅榮桓。

1935年遵義會議後,紅三軍團由于損失巨大,取消了師一級的編制,改組爲4個團。7月21日,在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會師後,紅三軍團番號取消,部隊歸紅一軍團指揮,編爲紅一軍團第四師。1937年,原紅三軍團主力改編爲八路軍115師343旅686團,李天佑任團長,投入八年抗戰戰場。

-----------------

黃甦(sū)

1908年出生,廣東佛山人。

1925年參加省港大罷工,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産黨。

1930年12月奉命到閩西蘇區,曆任中國工農紅軍閩西新12軍政治委員,第34師政治委員,第1軍團1師政治委員,參加了中央蘇區反“圍剿”。

1935年1月複任紅1軍團第1師政治委員,與師長李聚奎率部參加強渡烏江、攻占遵義、四渡赤水、強渡大渡河和策應第2師4團奪占泸定橋等戰役戰鬥,爲中央紅軍勝利完成長征作出了重要貢獻。

同年11月21日直羅鎮戰役中犧牲,年僅27歲。

毛澤東在總結這次戰役時說,我們時刻准備犧牲,我們的犧牲是換得全國全世界工農的解放。黃甦同志是中央委員,他的犧牲是有意義的。

黃開湘(紅四團團長)

(1901—1935),江西弋陽縣人。

1925年8月參加革命,1926年10月由方志敏介紹,加入中國共産黨。

1934年春,黃開湘接替譚政,任紅一軍團第1師政委。黃開湘與第1師長李聚奎 搭檔。

1934年的10月,中央紅軍進行戰略大轉移長征。12月,湘江戰役後,紅軍損失大半,不得不縮編。經周恩來提議,黃開湘接替耿飙,任紅1軍團2師4團團長,楊成武任政委,

打下臘子口後,

按毛主席的指示,部隊進行整編,四團編爲一縱隊的四大隊,黃開湘任大隊長 政委 楊成武。

1935年11月7日,歸根結底,因病長眠在洛河之畔,年僅34歲。

黎林(紅一團政委)

(1907~1938), 湖南平江縣嘉義鎮人。

1928年參加紅軍,1930年加入中國共産黨。先後任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特務營教導員、獨立第一團政委、紅軍獨立第二十四師政委。

1934年任紅一軍團第一師一團政委,率部隨中央紅軍長征,同團長楊得志 指揮第一團取得強渡烏江、大渡河的勝利。1935年後任軍委幹部團特科營政委、紅軍補充師政委、軍委動員武裝部新兵訓練處政委、紅軍陝甘甯獨立師政委。1937年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1938年在延安病逝,年僅31歲。

只說長征途中,

紅四團的任務更艱巨更險峻,都取得了勝利,

因而可以說 功勞更大!

紅四團的主要大功2件:

1,飛奪泸定橋,“廿二勇士”

2,險破臘子口

紅一團的主要大功1件:

1,強渡大渡河 ,“十八勇士”;

突破烏江,是劉帥巧取爲主功。

紅一團

誕生于1927年毛主席領導的秋收起義,

1927年9月27日“三灣改編”時列編爲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

1928年4月,“朱毛紅軍”會合後紅一團改編爲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第31團,後經多次轉隸整編,于

1933年8月1日,在江西省永豐藤田改編爲紅一方面第一軍團第一師第一團。

抗日戰爭爆發後,

1937年8月改編爲八路軍115師獨立團一營。

1937年12月恢複團的建制,編爲晉察冀軍區一分區一團。

1944年2月西返延安,擔負保衛黨中央、毛主席的重任,

1944年3月編爲陝甘甯邊區教導二旅一團。解放戰爭時期,部隊挺近東北,于

1948年11月改爲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8軍142師424團。

解放後經多次轉隸移防,

1985年10月,改爲陸軍第42集團軍某步兵團。

在97年的輝煌曆史中,

“紅一團”先後出色完成了

“強渡大渡河”、

黃土嶺殲滅戰、

血戰狼牙山、

鏖戰密雲城等戰役戰鬥,

成爲軍史上的不朽經典。

紅四團

的番號是中國工農紅軍一方面軍第1軍團第2師第4團,是一支具有光榮傳統、戰功顯赫的部隊。其前身爲參加過北伐戰爭的國民革命軍第4軍葉挺獨立團,曾參加過彪炳史冊的南昌起義、湘南暴動。

1934年10月16日,

紅四團作爲中央紅軍戰略轉移的先鋒團率先涉過于都河。這一天成爲中央紅軍二萬五千裏長征的一個紀念日。

在長征過程中,紅四團曾多次擔任全軍的先頭部隊,在湘江戰役中首先突破湘江並占領重要渡口覺山鋪,全力阻擊蜂擁而來的國民黨湘軍何健部,爲中央紅軍最終突破湘江封鎖線做出重要貢獻。

長征途中,

紅四團參與四渡赤水戰役,在江界河一帶強渡烏江,擊潰防守江岸的黔軍第3旅林秀生部,掩護隨後跟進的紅軍幹部團和工兵連架設浮橋,進而會同其他部隊攻取遵義。

遵義會議後,紅四團轉戰雲南,智取祿勸、武定、元謀3縣後,在絞平渡渡過金沙江,穿越涼山少數民族聚居區,北上來到大渡河岸。

中央軍委決定派出派出有力部隊占領泸定橋,掩護全軍過河。紅四團再次臨危受命,任左路軍先鋒團。27日晨,紅四團接軍團命令從安順場出發,28日晨接到軍團要求其29日晨奪取泸定橋的第二道緊急命令。紅四團冒著大雨,29小時徒步強行軍240華裏(全程約320華裏,多爲山路),多次擊潰敵警戒部隊攔截,于29日晨6時占領泸定橋西。午後1時,紅四團發起攻擊。團長黃王開湘、政委楊成武組織全團火力掩護,2連連長廖大珠率劉金山、劉梓華等21名勇士組成突擊隊,冒著敵人的彈雨,攀著13根鐵索,爬向對岸。敵人懾于紅軍的英雄氣概,陣腳大亂,將橋頭堡點燃,妄想用火海戰術阻住紅軍,但未成功。後紅四團與守敵展開激烈的巷戰,戰鬥整整2小時,終于殲敵大半,占領泸定城。突擊隊22名勇士中傷亡3人。

1935年9月17日的臘子口戰役中,紅四團再次作爲先遣部隊,勝利突破臘子口天險,爲中央紅軍開辟前進道路。

到達陝北後,紅四團參加山城堡等戰役。

“西安事變”後,紅四團被改編爲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115師343旅685團1營,參加平型關戰役。在抗戰中隨115師主力轉戰山東。

抗戰勝利後,

紅四團改番號爲東北民主聯軍第6縱隊(第43軍)第16師第46團,參加秀水河子戰鬥、四平保衛戰、三下江南、遼沈戰役、平津戰役等作戰行動。

1949年1月,紅四團改番號爲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3軍第127師第379團,參加海南島戰役。

1985年後,該部逐步改編爲某機械化步兵團,現駐紮中原地區。

我們都知道和記得 楊成武 楊得志 上將,

我們不應該不知道和忘記 黃開湘,黎林 上將。

更不應該忘記 那些爲了中國的革命獻身,

未看到新中國誕生的千千萬萬的血肉之軀的英勇指戰員。

偉大的中國工農紅軍萬歲,偉大的紅軍先烈萬歲,偉大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萬歲,,,,,,,,

3 阅读:76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