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鞏清明節拜祭恩師馬季!鞠躬緬懷不燒紙,不跪不拜不忘師恩

炒飯娛樂king 2024-04-04 09:44:02
馮鞏清明節拜祭恩師馬季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晚唐杜牧的這一首《清明》,道出了清明時節的氛圍。

在這個緬懷先人的日子裏。

知名藝術家馮鞏,也不能夠免俗。

66歲的馮鞏帶著自己的一幫好徒兒,現身馬季的墓地祭拜恩師,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

從現場可以看到,馮鞏在面對馬季墳墓的時候,表情相當嚴肅哀傷。

仿佛的想到了當年的很多事情,叫人看了無不動容。

如今已經66歲的馮鞏,更加到了知天命的年紀。

人到了一定的年紀,就會容易認命,更加知道生老病死是我們每一個人都無法避免的話題。

看到躺在墓地中的恩師馬季,或許馮鞏想到的問題,遠比我們看到的更多。

一方面,是爲恩師的離去而感到不舍和悲傷。

另一方面,也在感慨歲月無情,生死從來不看身份與地位。

馮鞏爲恩師馬季獻上了准備好的鮮花,並不燒紙。

而且全程只鞠躬緬懷,不跪不敗,讓不少網友感到詫異。

的確,如今很多人和很多地方都提倡文明祭祀,所謂的文明祭祀,就是不燒紙,不燒各種殡葬用品。

用鮮花和水果等替代。

避免對環境造成汙染。

可是,可以肯定的是,無論馮鞏用何種方式緬懷恩師,他都是不會忘記師恩的恩情。

沒有恩師的敦敦教誨,就不會有如今馮鞏的成功。

師徒關系與如今老師與學生的關系,可謂天差地別。

古語有雲:一日爲師終身爲父,這一句話真的一點都不假。

而普通的老師與學習,只不過是傳道受業解惑的關系,遠遠比不上師徒關系的親密。

老師傳授的是普普通通的知識,對每一個學生都一視同仁。

可是師傅給徒弟傳授的,則是獨家本領,是吃飯的本事。

這肯定是不一樣的。

一個是基礎教育,另一個是專業教育。

不過,就馮鞏不跪拜恩師的情況,也引起了不少人的熱議,有人說跪拜一下,其實也不失禮。

當然了,馮鞏的選擇其實也並沒有錯。

畢竟如今的年代,很多人早已經不流行跪拜。

只要內心誠懇,無論跪與不跪,其實都不重要了。

不過,還有人說,馮鞏去掃墓,看到恩師的墳墓旁邊各種髒亂差,其實應該去清理一下。

對此,馮鞏等人並沒有任何行動。

也引起了不少人的熱議。

不得不說的是,農村人掃墓與城市人掃墓,可能真的存在很大的區別,畢竟好像馬季這樣的大咖,前往拜祭他的人肯定不少。

周圍存在一些垃圾,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馮鞏可能對此早就見怪不怪了。

這一點,還真的不能夠責怪馮鞏,每個人對于掃墓的定義不一樣,所以行爲動作也會有所區別。

只能說,在清明節這樣的日子裏,能夠去探望一下恩師,已經說明了馮鞏的孝心了。

我們切不可吹毛求疵,對他提出更高的要求。

對此,你怎麽看?

0 阅读:5

炒飯娛樂king

簡介:娛樂圈八卦明星動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