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德雲社牌匾寫錯了,看當代書法的局限性,以及曾翔思想的前瞻性

七陸書法 2024-04-07 20:57:39

當年天津德雲社開業時,有一女子在現場進行抗議,主要是因爲天津德雲社的牌匾上的“德”字寫法與常見的不同,而這個牌匾是由郭德綱先生的師傅著名相聲大師侯耀文先生親筆題寫的,那名女子認爲德雲社公開展示一個錯別字,是産生很壞的影響。

不過很快就有網友給出了這個字的出處,源自《仇臣生造像》,並不是侯耀文先生臆造的,這一論證從測方面可以看出侯耀文先生于書法涉獵甚廣,眼界開闊,並非外界指責的那樣缺乏文化常識。

而在《仇臣生造像》中還有另外一個“德”字,業余常見寫法不同,通過查詢相關資料可以發現,在各種碑帖中“德”字的寫法很多,有些是遵循篆書構造的,但是也有一些難覓根源,這不禁令人感到疑惑,難道古人這麽容易寫錯字嗎?

其實並不是古人經常寫錯,而是古人對待文字的態度並不像今人這麽拘謹,很多書法家會根據書寫狀態對文字進行重構,這就形成了今天看到的衆多異體字,也就是說古人並不是簡單的使用漢字,還在不斷的改造、創造漢字。

自古書法家都不是純粹的,書法是文人的雅好,他們在文化、文字領域的造詣很深,對書法的理解和創造也就高于他人,他們在書寫時會對文字進行主動的改造和創造,當然這種改造、創造是有一定的文化依據的,並非憑空而來。

然而當代卻無法接受這種行爲,崔寒柏先生在介紹蘭亭獎評選時曾提到有關異體字的使用,他說在參賽作品當中應當盡量避免使用異體字,如果一定要用,那麽這個寫法必須要有出處,如果沒有出處很容易在文字校驗階段被認爲是錯字。

從崔寒柏先生的這番話可以看出,當代中國書壇已經禁止書法家隨意改造、創造文字了,僅限于使用已有的漢字和寫法,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當代書法家的創造發揮。從這方面來看當代書法確實有些落後了。

在這裏就不得不再提曾翔先生,他曾提出:“一個書法家,首先要是一個漢字的設計家。過去老把漢字的書寫局限在書法範圍內。如果把學習書法擴展爲“學習漢字藝術”,把著眼點放在漢字本身的藝術性上,放在漢字造型的美上,可能會更有價值,思路會更開闊,前衛、傳統、古典的界限也就不存在了。”

我們可以理解曾翔先生所說的“漢字的設計家”應該包括對漢字的改造和創造。從曾翔先生的書法作品中也能夠經常看到他對漢字結構的重鑄,展示出一種特別的韻味。

曾翔先生秉持的對漢字設計的意識,對于當代書法發展來說是具有積極意義的,是對當代主流書壇禁锢、被動思維的一種解放,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