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戚勸我不要讀博士要趕緊結婚”:別用你的三觀要求整個世界

精讀君 2024-05-10 16:04:01

1

看到一個熱帖,讓人內心五味雜陳。

題主今年拿到了兩所大學的博士錄取,一所是國內的top5的大學,一所是世界排名前30的英國一所大學。

面對自己努力取得的優異成績,題主欣喜不已。

但短暫的喜悅過後,題主便被無盡的“勸說”所埋沒。

得知這個消息後,有一個親戚毫不避諱地說:“啊?都多大了還在讀書?畢業不是32了?女孩子,還是文科讀到博士有什麽用?”

還有親戚說:“趕快去相親,30多歲了沒人要!”

令題主崩潰的是,不是一個親戚如此,幾乎身邊所有的親戚都在竭盡全力地“勸”。

就連題主的媽媽在被衆人連番的言論轟炸下,也動搖了原先的想法,想讓題主早日工作,盡快結婚生子。

一時之間,題主的腦海中欣喜煙消雲散,彌漫著只是有關婚姻有關生子的煩躁。

但冷靜過後,題主十分清楚自己的人生規劃。對于得之不易的博士錄取,題主絕不會錯失這樣的機會。

帖子曝光後,引得衆多網友議論紛紛。

網友@麗麗拉拉可謂說出了許多人的心酸: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多事的親戚。

其實,如果作爲親戚,適當地發表自己的想法並無問題,但帶著高高在上的姿態數落、嘲弄,甚至把自己的觀點強加在他人頭上,那就越界了。

汪曾祺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有些東西你自己盡可不吃,但不要反對旁人吃,不要以爲自己不吃的東西,誰吃,就是豈有此理。他們愛吃,你管得著嗎?”

可惜的是,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人們開始用自己的三觀去審判他人,甚至發表大篇言論。

他們自顧自地指導他人,企圖讓他人服從,而完全無視他人的感受。

2

之前看到一個帖子,題主因爲同事的一句話陷入了兩難。

當天,題主塗了媽媽送給她的口紅上班,結果同事看到後,突然冒出一句“不要買雜牌口紅。”

其實題主的媽媽對口紅並沒有多少了解,只是女兒生日,便挑選了一只和女兒屬相一樣的小兔子口紅。

題主原本並不在意這些,雖然她也用過許多大牌口紅,但對于平價口紅她並不排斥,何況還是媽媽送給她的生日禮物。

但令題主心煩意亂的是,她不知該如何回複同事的問題,她甚至不知道同事是有意還是無意這樣說起。

同事的那一句話始終萦繞在題主心頭,久久無法散去。

想起王爾德說過:

“自私不是一個人按照他自己的意願生活,而是要求別人按照他的意願生活。”

看完不能贊同更多。

許多人不知道的是,你所堅信的事物,其實未必是對的。他人所笃定的事物,也未必就是錯的。

作爲一個成年人,你無權打擾他人的人生,更無權介入他人的生活,因爲幸福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

你不是他人,你又怎知他人的冷暖呢?

不知當題主的同事得知題主因她的一句話而陷入困境時,是否會懷有歉意?

3

看過一位心理學家在一家出版社做過的實驗。心理學家讓每位編輯策劃一個最具影響力的選題,結果:

一個愛好象棋的編輯,他給出的選題是“高手棋路分析”;

正在攻讀第二學位的編輯,他的選題是“怎樣寫畢業論文”;

一個正處于婚姻困境中的編輯,她的選題則是“如何走出婚姻困境”;

家裏孩子到了上幼兒園年紀的編輯,她的選題是“學齡前兒童教育叢書”;

......

心理學家追蹤了每位編輯的選題後發現:大多時候,我們每個人都只習慣站在自己的立場去思考問題。

不可否認,這樣的思考方式是片面的。你的目光只是聚集在你自己身上,你卻沒有深入了解他人的需求,他人的想法。

說到底,當你用自己的三觀去審判他人,自顧自地對他人指指點點,就意味著你連對他人最基礎的尊重都沒有。

最後,分享博主拾遺曾說過的一段話:

“人生觀是拿來看待的,不是拿來評判的;

價值觀是拿來暢談的,不是拿來否定的;

世界觀是拿來享受的,不是拿來鄙夷的。”

共勉。

1 阅读:754

精讀君

簡介:精讀概念,精進自我,終身學習,終身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