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件事情,看中國外交布局,“農村包圍城市”,依然沒有過時

強國軍情 2024-03-28 17:30:21

2024年大事不斷,中美博弈進入新階段,中國對美外交戰術産生了哪些新變化?這一點,要看最近發生的幾件事情。

今年年初,太平洋島國瑙魯,宣布與台灣“斷交”,隨後恢複與中國外交關系。本月24號,瑙魯共和國總統戴維·阿迪昂抵京,與我國領導人會談後,向人民英雄紀念碑敬獻花圈,26號,雙方發表聯合聲明,正式確立了雙方的共同訴求和利益。

短短3個月,瑙魯走完了很多國家3年都不一定能走完的路,很多人都質疑,這種小國的友誼,是否值得看重。

首先,我要說明一點,無論是大國還是小國,在我們眼裏都是平等的,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嚴格意義上來講,我們仍然是發展中國家,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不對領先的國家卑躬屈膝,同樣,也不對落後國家頤指氣使。其次,對那些尊重我們鬥爭曆史的國家,我們也要報以同樣的尊重。

就在瑙魯總統訪華的這幾天,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傅聰大使,辭行拜會了歐盟外交高官博雷利,和他深入交流了中歐關系以及雙方共同關心的問題。而我國外交部長王毅,會見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董事會主席,和他強調了中美民間交流的重要性。

這三件事,分別對應著太平洋島國、歐盟和美國民間,充分說明了,我國外交對這三個方向的重視,爲什麽?因爲我們對于美國政府,已經不抱任何希望了。

中美博弈,本質上,其實是由美國政治精英一手主導的對抗行爲,所有被裹挾的人和國家,都是無辜的,在經過多次溝通無果後,我們意識到,指望美國政府高層脫離冷戰思維是不可能的,他們滿腦子只有冷戰,也只會冷戰。所以,我們決定,從其它地方入手。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美國政府就是“城市”,而或多或少依賴于美國政府的太平洋島國、歐盟,包括美國民間的個人、企業和群體,其實就是“農村”,我們要主動和這些“農村”建立關系,獲得這些國家和組織的認可,以“農村”包圍“城市”,倒逼美國政府放棄冷戰思維,做出調整,以期結束中美博弈。

但這件事操作起來並不簡單,就目前來看,三條路只有第一條取得了不俗的進展。小國的溝通上,取得了不俗的成效,包括瑙魯、斯裏蘭卡、馬爾代夫、尼泊爾等國家,先後向中國展示了自己的態度,讓中國的國際地位再次提升,從影響力上來講,已經和美國不遑多讓。

但問題出在歐盟和美國民間。

歐洲各國的政治環境在美國的操弄下,越來越烏煙瘴氣,大量政客表面上是爲了自己國家服務,但本質上代表的卻是美國的利益,這也阻礙了我們和歐盟之間的合作進展。

至于美國民間,由于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掌控著輿論霸權,導致很多外國人仍然對中國存在偏見,很多企業仍然跟著美國炒作中國威脅論,抹黑新疆人權……

從戰術上來講,其實這種“農村包圍城市”的路子並沒有錯,但問題在于,革命不是請客吃飯,想讓美國主動放棄霸權的可能性並不大,最終還是要憑實力說話,因此,在推進外交努力的同時,也不能松懈備戰。

誰也不知道,被擊中軟肋的美國,會不會狗急跳牆。

0 阅读:394

強國軍情

簡介:最新軍事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