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爲挑撥中印關系,妄稱中印武器在烏克蘭“交鋒”

空天力量 2024-04-08 12:31:18

西方挑撥全球紛爭的祖傳技能可謂是“登峰造極”。盡管中國和印度都拒絕在俄烏沖突中選邊站,但美國《新聞周刊》近日卻非要找個理由稱“中國和印度武器在烏克蘭交鋒!”

到底是咋回事呢?

報道稱,俄烏沖突對于彈藥的瘋狂需求正在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軍火庫存,烏克蘭使用西方軍事技術對抗俄軍,而俄羅斯對由西方防空系統保衛的烏克蘭城市使用伊朗制造的自殺式無人機。但隨著戰爭的持續,俄烏雙方都發現這些彈藥供應遠遠無法滿足實戰需要,進一步轉向私人民用市場來填補缺口,由此促使了“一些更令人驚訝的戰場對決”。

按照美媒的說法,近幾個月來,出現了多張烏克蘭炮手使用“印度制造”的炮彈襲擊俄羅斯陣地的照片,而俄軍“越來越多地配備了中國制造的武器,從炮彈到四旋翼無人機,甚至高爾夫球車式的運輸車”。想象一下,“印度制造的炮彈”炸翻了運輸俄軍的“中國制造車輛”,這難道不算是“中印武器的對決”嗎?

具體而言,在所謂“印度武器”方面,報道舉的例子是“未經證實的媒體報道”表明,印度軍火企業MIL公司將烏克蘭迫切需要的155毫米炮彈首先出售給至少兩個歐洲國家,“其中一個據報道是斯洛文尼亞”,然後再運往烏克蘭。此前流傳的另一種說法是,印度先將數以萬計的155毫米炮彈提供給美國,再轉手給烏克蘭。因爲美國在2023年10月發表的官方聲明要求投資15億美元提高全球155毫米炮彈的産量,受益者包括美國、加拿大、波蘭和原本與此事沒關系的印度。烏克蘭軍方發布的視頻也暗示,烏克蘭很可能獲得了與波蘭向烏克蘭供應的“蟹”式自行榴彈炮兼容的印度産155毫米炮彈。

但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外交部發言人蘭迪爾•賈斯瓦爾早先已經對此明確否認。筆者注意到,他在今年1月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們看到了媒體對這件事的一些報道。可以明確地說,我們未向烏克蘭發送一枚炮彈。既未出口過,也未發送過。”至于所謂“通過斯洛文尼亞等歐洲國家轉交給烏克蘭”的說法,就連《新聞周刊》也承認,斯洛文尼亞在3月發表的聲明中駁斥了這些說法,稱其爲“假新聞”,並補充說“該國從未在印度購買155毫米彈藥,也沒有參與向其他國家轉讓或轉售此類彈藥。”該國還強烈抗議說,“由于斯洛文尼亞已成爲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這種誤導性報道既試圖損害斯洛文尼亞共和國,也試圖抹黑其國際作用。”

說到這裏,所謂“印度向烏克蘭提供武器”的真相已經相當清楚了。之所以美西方不斷制造“印度軍援烏克蘭”的假象,根本原因是“印度政府拒絕加入西方對莫斯科的制裁,並一直享受著從俄羅斯進口原油的大幅折扣”——這可是《新聞周刊》報道中的原話。

普京視察“中國制造的全地形車”

而所謂俄烏沖突中的“中國武器”,那就更扯淡了。《新聞周刊》中提到的中國制造的四旋翼無人機和“運輸車”等,其實都是國際民用市場上並不受限的民品,根本談不上“武器”。更不要說中國已經出台了無人機出口禁令,實際限制了具備軍用潛力的無人機相關出口,這才是對于不擴大俄烏沖突的真正負責任的態度。考慮到西方至今還在大量采購俄羅斯生産的钛合金,後者的軍用潛力更大,按照這個邏輯,難道不是西方正在持續援助俄羅斯嗎?

此外,美媒提到美國官員與烏軍還曾報告在戰場上“遇到了中國制造的彈藥”,但“尚不清楚這些彈藥的來源和供應時間”。筆者注意到,美國方面對此從來沒有提供具體細節,全都是張嘴一句話,連起碼的證據都不講。

例如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去年曾宣稱,中國已經向俄羅斯提供“非致命性支持”,“最新的信息表明北京也在考慮提供致命性支持”,後者包括“從彈藥到武器本身”。然而布林肯卻拿不出任何具體證據,這種做法就連日本東京國際基督教大學國際關系資深副教授斯蒂芬·納吉也嘲諷說,“對于美國的許多盟友及批評者來說,他們仍然記得美國當年以‘致命化學武器’等爲理由,發動第二次伊拉克戰爭的過往。”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此前曾對此專門批駁稱,“至于所謂的美國政府消息人士的言論,我想強調的是,向烏克蘭戰場提供武器的不是中方,而是美方。”他說,美方應該停止拱火遞刀、煽風點火,停止對他國指手畫腳、脅迫恫嚇,爲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發揮建設性作用,而不是相反。

由此可見,所謂“中國向俄羅斯提供武器”,根本就是美西方憑空捏造的無稽之談。至于說“中印武器在烏克蘭對決”,就更沒有任何根據了。在筆者看來,由于印度當前對于中國存在一種扭曲的對抗心理,西方希望抓住各種機會進一步挑撥和放大中印矛盾,從而讓西方眼中的“俄羅斯兩大盟友相互交惡”,削弱“對俄羅斯的支持力度”,還企圖利用印度進一步牽制中國。

但西方這種拙劣的挑撥手段,俄羅斯不上當、中國不上當、印度也不上當,就連被拉來充數的斯洛文尼亞也不上當,就實在是太尴尬了……

0 阅读:47

空天力量

簡介:總有些奇怪的防務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