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大學:看了蘇州大學,才知道什麽叫“早上七八點的太陽”

博學的小扒菜 2024-04-25 23:46:26

盡管蘇州大學只是省屬211,但英雄不問出處,近些年它的發展速度,羨煞旁人,錄取分數已經跻身末流985水平。

雖然蘇州大學的最低錄取分數略遜一籌,畢竟它是綜合性大學,邊緣冷門專業很多,拉低了錄取分數,但它的醫學專業的錄取分數很高,在省內的就業認可度也不錯。

中國海洋大學,前身是青島海洋大學,國內少有的行業院校,設置的很多學科,都圍繞著“海洋”這個主題,由于王牌專業並不是熱門專業,因此它的吸引力也不高。

那麽,放棄蘇州大學,選擇中國海洋大學的那些人,後悔了嗎?

一種觀點認爲“

我把青春四年留給它的海大,盡管我在這裏遇到過各種煩惱,各種不快,但現在能想起來的,大多是美好。

本人曾經在外交流一年,確實感到海大無論在學風、資源(教師和財力)名氣,以及培養出的學生比我去交流的某某大學要略差,但是,我從來沒有後悔過當年填報志願時在一類本科第一欄寫下的10423的代碼,因爲我的分數只比海大的提檔線高了1分。

實力如此,自然沒有什麽可抱怨的。

學校只是一個平台,自己會升華成什麽樣子重要的還是看自己,同樣在海大,有很多比我牛的大神,也有很多不如我的學渣。

四年前進來的時候大家都一樣,四年後有人被保送到一流大學,有人進了核心機關,有的人卻在爲了准時畢業掙紮,這都是發生在我身邊的事。

在海大四年,最深的體驗就是:不抱怨,你是什麽樣子,你的學校就是什麽樣子,只有知道這個學校不完美,但是(這是重點)一直在努力並從不放棄的人,我們的學校才會變得越來越好。

另外一種觀點認爲“

畢業多年,依然保持著之前的觀點——海大的四年是我一生中最美的時光,沒有之一。

想必很多人都有一樣的想法。

畢業之後校友們各奔東西,忙忙碌碌了幾年之後,很多人看到海大相關的信息和文章,還是忍不住分享和點贊,好像所有人都想穿越回去在那四年,那樣輪回著。

在海大我第一次結交到天南地北的朋友,親身參與了各種文化的融合,不管一開始接觸時大家如何如何的不習慣,最後的畢業典禮上大家依然抱頭痛哭。

隨便寫幾個生活的片段,這裏主要寫一下當時的生活狀態。

我海大的起點在浮山,也是最讓人魂牽夢萦的地方。

我們很多在浮山校區待過的,對那裏都有著非常深刻的感情,深的我都不知道爲什麽。

剛來學校時,我們都表達過對浮山校園環境的失望,很多南方的朋友恨不得在來學校第一天就提著箱子直接回家。

那塵土飛揚的球場和煤渣跑道,一度讓人哭笑不得。

後來我們一邊吐糟著一邊習慣著,慢慢地,我們這群天南地北的人就很神奇的一起融入到了這片校園,一天天過著新鮮而規律的日子。

早上我們踏著陽光,春天的時候還可以迎著各種叫不上名來的花花草草,興致勃勃或睡眼稀松的走向X區的教室。

路上誇張的和各個年級各個院的認識的朋友打著招呼,去小賣部買個雞蛋餅,路上逗個貓,到教室後吃完早餐,就開始了短信聊天或者手機遊戲時間,記得當時流行校內網,基本上十幾分鍾就刷一次,看看有沒有人來看過我。

一上午很快就過去,中午熙熙攘攘我們去覓食,或新苑,或觀潮,有時候狠狠心去那個忘了名字的新疆食堂要一份牛肉。食堂吃膩了,就跑去青大一路,豆腐腦、壽司、炒飯、包子、雞蛋餅等等。

吃完之後回宿舍的路上人手一個個當時還是1元錢的光明盒裝酸奶。

然後午睡,我現在依然記得好幾個午後,迷迷糊糊的我聽到手機鬧鈴叫我起床上課,然後,我們的海景宿舍中還夾雜著一點點海腥味的海風吹過,我瞬間就又進入了夢鄉。

導致後來我和其他人說起我大學曠課的原因是海風時他們都以爲我在胡扯,但是海大浮山的你們一定懂這種感覺。

有時候下午沒課,尤其是周四下午學校還是院裏要開例會的,我們就有了整塊的時間去打籃球!

打完籃球,超市買點飲料,回宿舍次次牛逼,然後一群人就浩浩蕩蕩的沿著小路去集體洗澡了。

記得有一陣打完球特別喜歡吃觀潮的酸辣面。

然後就到了晚上,大一大二的我每天奔波于各個社團,辯論賽的准備,各種晚會的彩排。

學院刊物的創辦基本都在這個時刻。

現在想想當時的這些活動對我們以後的發展可能沒有實際的意義,但是當時我們卻投入了無與倫比的熱情。

夜裏就很簡單了,四人臥談會,當我們找不到話題的時候,一聊起女生,大家就停不下來。

轉眼周末,浮山校區四通八達,11路車可以說是我們通往台東的專車,而去佳世客/家樂福/麥凱樂也是非常的方便。

台東的夜市,麥凱樂附近的大馄饨,家樂福的飛餅和烤雞都是我們當年的興奮點。

我們所在的香港東路敞亮幹淨,很少有交通堵塞。

記得一次元旦假期的晚上,我自己走在香港東路,下著毛毛細雨,那舒適的溫度和奇妙的意境,讓人飄飄欲仙。

這樣的日子一天一天,讓人深深的認識到生活的美好。

後來搬到崂山,課程減少,學生活動退出加上離市區比較遙遠,感覺就沒有浮山那種感覺,雖然崂山的教學生活設施更新更先進。

那時候的我們主要就是以宿舍爲單位活動了,加上考研出國找工作,大家的交流不再向以往那麽頻繁和熱烈,不過一起泡崂山的超大圖書館和一起在新開的遊泳館遊泳、一起在宿舍打遊戲的日子也是讓人神往。

回頭想想,那些年我們都是很窮很逗 ,沒有家庭、沒有事業、沒有錢,但卻收獲著滿滿的快樂。

海大,感謝你承載了我飛揚跋扈的七彩青春 !

你們覺得呢

0 阅读:264

博學的小扒菜

簡介:帶你了解高校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