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美國想要在亞太維持優勢,自由貿易協定就不可或缺

國事天下事記事簿 2024-05-14 19:38:50

2024/05/13日經英語新聞 Bilahari Kausikan和Steven Okun的文章

在整個亞太地區,美國總統喬-拜登的政府一直在創建新的結構和框架,以幫助確保華盛頓在這個中國享有固有優勢的地區保持不可或缺的地位。

然而,美國在這樣做的同時,卻放棄了一項有著20年成功經驗的戰略:與亞太地區夥伴簽訂自由貿易協定。

貿易即戰略,自由貿易協定將地緣政治和經濟聯系在一起。華盛頓與印度洋-太平洋南邊的澳大利亞、中部的新加坡和北邊的韓國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爲美國在與中國的競爭中提供了關鍵優勢。這些協定使美國在整個地區站穩腳跟,並使其能夠以強勢地位與中國政府進行談判。

根據美國的傳統外交政策,拜登政府已經認識到與合作夥伴和盟友合作的重要性,這體現在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倡議中,包括“促進繁榮的印太經濟框架”(IPEF)、“四國聯盟”(Quad)、“AUKUS”、“美印關鍵和新興技術倡議”以及與印尼和越南的“公正能源轉型夥伴關系”。

然而,在新的亞洲自由貿易協定方面卻沒有任何進展。

在美國和新加坡紀念其自由貿易協定20周年之際,這種不作爲顯得尤爲突出。

2003年,美國和新加坡之間每年的雙向貨物和服務貿易額接近400億美元。20年後的今天,年貿易額增長了兩倍,超過1220億美元,美國對新加坡的貿易順差超過380億美元。

除了貿易,新加坡貿工部長甘金勇在4月指出,新加坡政府和美國一直在將合作擴展到新的領域,如氣候夥伴關系和增長與創新夥伴關系,這是一個促進包容性增長的平台。

美新自貿協定也顯示了自貿協定在促進國家和戰略利益方面的地緣戰略重要性。該自貿協定以及美國與韓國和澳大利亞的自貿協定加強了整個太平洋地區的關系,支持了華盛頓在與中國的戰略競爭中的地位。

與此同時,中國通過加入15國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等機會,一直在推進自己在該地區的議程。

引人注目的是,在新加坡ISEAS-YusofIshak研究所最近進行的年度精英情緒調查中,絕大多數受訪者表示,如果被迫做出選擇,他們更願意與北京結盟,而不是華盛頓。

因此,美國融入本地區至關重要。在ISEAS的調查中,新加坡人明顯傾向于美國而非中國。因此,二十年來不斷加強的經濟交往,加上密切的軍事和外交關系,使美國的處境更加有利。

無可否認,美國經曆了貿易和全球化帶來的不利因素,尤其是與中國的關系,這實際上使貿易成爲國內政治中的四個字。然而,這些不利因素並非來自華盛頓與澳大利亞、韓國和新加坡簽訂的自貿協定。

如果沒有這三個自貿協定,美國在與中國的戰略競爭中以及在該地區的整體地位都會變得更糟。

該地區各國,甚至是華盛頓最堅定的盟友,都必須與中國開展貿易。但是,它們也希望與美國進行貿易,並加強華盛頓與該地區的接觸。

在拜登和此前的唐納德-特朗普執政期間,美國國內政治對外交政策的推動程度超過了曆史常態。

在特朗普執政期間,美國的外交政策變得更加交易化。拜登執政期間,這種做法得到了緩解,用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的話說,美國現在正式促進“自我強化的合作網格”,以推進其國家利益。

打造最強大的地緣政治網絡不僅需要縱橫交錯的外交、防務和發展聯系,還需要貿易聯系。自貿協定的正確實施可以加強這一努力。

中美兩國的競爭將持續數十年。雖然美國憑借其面積、距離和經濟實力對中國有許多優勢,但北京在亞洲將始終享有重要影響力,尤其是在經濟方面。

美國要想繼續成爲東南亞大部分國家的重要雙邊經濟夥伴,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事實上,印太地區的大部分國家都是如此。

當我們展望拜登或特朗普的第二個總統任期時,我們應該記住,雖然特朗普讓美國退出了現在的《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全面進步協議》,但他重新談判了華盛頓與韓國的自由貿易協定,而不是取消它。這體現了他所偏好的雙邊外交政策。

拜登認識到與合作夥伴和盟友進行多邊接觸的益處,但是,這種方法卻並沒有延伸到自貿協定上。即使是他的標志性亞太經濟倡議--IPEF,他的政府也在11月舊金山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峰會召開前的最後一刻從貿易問題協議中撤出,而這一協議從一開始就與自由貿易協定相去甚遠。

盡管面臨國內政治阻力和長期的困難,但那些希望看到美國以實力與中國競爭的人應該推動華盛頓下屆政府將與新的地區夥伴和盟國展開自貿協定談判作爲優先事項。在美國對華貿易采取越來越嚴格的限制立場的同時,它不應該放棄已經並正在與該地區夥伴合作的方法。

0 阅读:921

國事天下事記事簿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