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哥老兩口退休金12000,到省城兒子家居住,卻不到半年就回了家

秋雅聊情感 2024-04-29 09:40:59

清晨,當第一縷陽光透過窗簾的縫隙,溫柔地撫摸著我的臉龐時,我被一陣突如其來的嘈雜聲打斷了美夢。

我迷迷糊糊地坐起身,心中升起一絲疑惑:這附近的人幾乎都搬走了,會是誰這麽早就在制造噪音呢?

我披上一件外衣,帶著滿腹的好奇,走出了房門,想要一探究竟。

一開門,我便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那是我的堂哥,他正在院子裏忙碌地收拾著什麽。我愣了一下,隨即驚喜地叫了出來:“堂哥,你怎麽回來了?”

堂哥轉過身來,臉上帶著一絲苦笑:“是啊,回來了。”他的聲音裏似乎藏著些許無奈。

我走過去,幫他一起收拾,一邊調侃道:“不是說好了要在省城養老,享受天倫之樂嗎?怎麽又回來了?”

堂哥歎了一口氣,沒有立刻回答。我注意到堂嫂的臉上充滿了悲傷,眼睛紅腫,顯然是剛剛哭過。這讓我的好奇心更加強烈了。

我小心翼翼地問:“堂哥,發生什麽事了嗎?”

堂哥沉默了片刻,然後緩緩地說:“你堂嫂她...她最近心情不太好。”

我心頭一緊,關切地問:“怎麽了?是因爲身體不舒服嗎?”

堂哥搖了搖頭:“不是,是因爲和小凱夫妻倆鬧了點矛盾。”

我愣住了,沒想到會是這個原因。我握住堂嫂的手,安慰她說:“別擔心,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矛盾總會解決的。”

堂嫂勉強擠出一個笑容,但眼中的悲傷依舊難以掩飾。

我陪著他們一起收拾屋子,心裏卻在想:堂哥和堂嫂在省城的生活應該很舒適,爲什麽會突然回來呢?難道真的只是因爲與兒子兒媳的矛盾?

我忍不住問:“堂哥,你們在省城不是過得挺好的嗎?怎麽突然回來了?”

堂哥歎了口氣,說:“省城的生活雖然舒適,但總覺得少了點什麽。你堂嫂和小凱他們鬧了矛盾後,我們都覺得還是回來好,這裏有我們的親人,有我們熟悉的一切。”

堂哥又說:“還是你說得對,兩代人思想不在一個頻道上,有代溝啊!你都懂得這個道理,我們好歹是老師,卻想不通。哎!”

我叫朱娟,今年53歲,歲月的風霜在我臉上刻下了痕迹,但內心的火焰依舊熾熱。

我的堂哥,比我年長七歲,是大伯大媽唯一的兒子,他出生于1963年,我們兩家雖然同根同源,但家庭條件卻有著天壤之別。

大伯大媽都在供銷社工作,每個月不僅能夠領到穩定的薪水,還能帶回一些米面油鹽,這在當時的農村是極爲難得的。

由于不愁吃喝,因此他們家總是充滿了歡聲笑語,堂哥作爲家中唯一的兒子,自然成了全家人的寶貝。

他從小聰明伶俐,備受寵愛,學習成績一直在班級裏名列前茅,拿了很多獎狀,是大伯大媽的驕傲。

而我,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父母親都是靠天吃飯的莊稼人。

家裏條件有限,兄弟姐妹又多,我只能早早地辍學幫忙家裏做農活,後來嫁爲人婦,繼續以種地爲生。

1978年,堂哥考上了師範學校,這在我們家族乃至整個村子都是一件大事。他成了家族的驕傲,也成了我心中的榜樣。

畢業後,他被分配到了鎮上的小學,成爲了一名數學老師。他的教學成績優異,深受學生和家長的尊敬。

1987年,堂哥與他的同事結爲連理,婚後不久便迎來了他們的愛情結晶——一個可愛的兒子。後來,堂哥憑借自己的努力,調任到了縣裏的小學,並在縣城買了商品房,他們的生活越來越紅火。

盡管堂哥的生活一帆風順,但他從未忘記我這個堂妹。我們之間的手足情誼一直很深,他總是鼓勵我要堅強,要樂觀。每次他回家探親,總會給我帶些城裏的新鮮玩意兒,或是一些書籍,讓我也能感受外面的世界。

記得有一次,堂哥回家,我們坐在院子裏的老槐樹下,聊起了各自的生活。我羨慕地對他說:“堂哥,你看你,有知識,有文化,生活得這麽好,真是讓人羨慕啊。”

堂哥卻笑著搖了搖頭,說:“小娟,每個人的人生都有各自的精彩,你勤勞善良,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生活,這也是一種成功。而且,你的生活雖然辛苦,但你有家人的陪伴,有愛人的相守,這些都是無價的財富。”

那時,我們總是聊到兒女的事情。堂哥只有一個兒子,我只有一個女兒。我們的兒女學習成績都蠻好的,這讓我們感到驕傲不已,覺得只有兒女有出息了,我們當父母的就不用發愁了。

堂哥的兒子考上了省城最好的大學,那是我們家的驕傲。

記得那天,錄取通知書像一只金色的鳳凰,飛進了我們這個小村莊,落在了堂哥家的門檻上。

堂哥激動得手都顫抖了,他的眼睛裏閃爍著淚花,那是喜悅和自豪的淚光。他立刻擺出了三天的流水席,宴請了所有的親戚朋友,整個村子都沉浸在一片歡聲笑語中。

我還記得那天,堂哥站在院子裏,大聲宣布著這個喜訊,他的聲音裏充滿了自豪和激動:“我們家祖墳冒青煙了!我兒子考上了省城最好的大學!”

村裏的人都圍了過來,臉上洋溢著羨慕和祝福的笑容。堂哥的妻子,也就是我的堂嫂,在一旁忙著准備宴席,臉上的笑容比花兒還要燦爛。

2015年,堂哥的兒子結婚了,婚禮的排場之大,讓親戚朋友們都爲之震撼。

堂哥爲了讓兒子過上好日子,拿出了他畢生的積蓄,甚至賣掉了縣城的房子,只爲在省城全款給兒子買了一套新房。

親戚們勸他貸款買房,給自己留條後路,但堂哥只是笑著搖了搖頭,他說:“等到我退休了,我就去兒子家過含饴弄孫的日子,不在農村老家生活,不用擔心別的。”

去年,堂哥終于退休了,他的退休金將近七千,堂嫂也有五千多。每次想到這個,我都羨慕不已。畢竟我打了幾十年的工,還交了養老保險,一個月只能拿1000多。

退休的鍾聲敲響,堂哥的臉上洋溢著解脫的笑容。他第一時間撥通了兒子的電話,聲音裏帶著一絲期待和不安:“小凱,我退休了,想搬去你那兒住,你覺得怎麽樣?”

電話那頭,堂侄子的聲音堅定而溫暖:“爸,歡迎你來,我們隨時都歡迎。”

挂斷電話,堂哥的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他轉身望向窗外,老家鎮上的那棟樓房在夕陽的映照下顯得格外溫馨。

然而,他的心中卻生出了一個念頭——賣掉這棟樓房。

“我不會再回來了。”他自言自語道,似乎在說服自己。

我在一旁靜靜地聽著,心中卻有些不安。我想到了那些新聞報道中,父母與兒女因爲長期同住而發生的矛盾和沖突。

我走到堂哥身邊,輕聲勸道:“哥,你真的不再考慮一下嗎?賣掉房子,你就沒有退路了。”

堂哥轉過頭,看著我,眼中閃過一絲不以爲意:“小娟,你擔心什麽?兒子是我的家人,我相信他會照顧好我的。”

我歎了口氣,知道堂哥的決定已經堅定。但我還是忍不住繼續勸說:“哥,家人之間的相處,有時候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麽簡單。你賣掉房子,萬一將來有什麽變故,你連個退路都沒有。”

堂哥沉默了,他的眼神中閃過一絲迷茫。我知道,我的話觸動了他內心的某個角落。他沒有再說話,轉身回到了自己的房間。

第二天,堂哥告訴我,他決定不賣房子了:“我兒子會照顧好我的,你不用擔心,但我想著,我要是想老家了,或者回來給爺爺奶奶、我爸媽掃墓,總得有個住處,總不能住到你家去吧,老房子還是不賣了。再說了,也賣不了幾個錢。”

就這樣,半年前,堂哥堂嫂收拾了東西,興高采烈地去了堂侄家養老,直到現在,我還記得他們臉上挂滿了笑容的樣子。

那麽,堂哥爲什麽又回來了呢?堂哥歎了一口氣,跟我傾訴了自己半年來的遭遇。

堂哥和堂嫂終于來到了省城,踏入了堂侄的家。他們帶著滿滿的期待和滿足,看著兒子、兒媳婦以及孫子孫女,心中充滿了幸福和溫暖。然而,生活在一起的日子並不像他們想象中的那樣和諧。

剛搬進來的那天,堂哥和堂嫂對新環境充滿了好奇。堂侄的家布置得溫馨而整潔,每一樣東西都擺放得井井有條。堂嫂忍不住誇贊:“這家裏真是幹淨,你們打理得真好。”

堂侄媳婦微微一笑:“謝謝媽,我們習慣了這樣的生活方式。”

隨著時間的推移,堂哥和堂嫂開始感受到生活習慣上的差異。

堂侄媳婦有潔癖和強迫症,對家中的一切都要求嚴格。垃圾桶必須套上垃圾袋,地上不能有一絲垃圾,每一樣東西都必須擺放在指定的位置上。堂哥是個隨意的人,常常忘記這些規矩,這讓堂侄媳婦十分生氣,反複強調,搞得堂哥十分尴尬。

一天,堂哥在客廳抽煙,被堂侄媳婦撞見,她立刻皺起了眉頭:“爸,家裏是嚴禁吸煙的。家裏有孩子,不能讓孩子抽二手煙。”

堂哥尴尬地笑了笑,連忙掐滅了煙頭:“哎呀,我忘了,下次一定注意。”

飲食習慣的差異也成了家庭矛盾的導火索。堂侄媳婦是遠嫁來的,習慣了以米飯爲主食,而堂哥和堂嫂卻是無面不歡。每次燒飯,都成了家裏的大難題。

一天中午,飯桌上擺滿了米飯和幾樣精致的小菜。堂嫂看著飯桌,忍不住抱怨:“怎麽又是米飯啊,我想吃面條。”

堂侄媳婦的臉色有些難看:“媽,我們這邊習慣吃米飯,而且這些菜都是我精心准備的。”

堂哥見狀,趕緊打圓場:“沒事沒事,我們慢慢習慣就好了。”

堂侄媳婦對孩子們的教育非常嚴格,經常爲了一些細節上的事情訓斥孩子。堂哥和堂嫂看在眼裏,疼在心裏,他們覺得兒媳婦過于嚴苛,而堂侄媳婦則認爲他們溺愛孩子。

一次,孫子因爲不小心打破了一個杯子,堂侄媳婦立刻嚴厲地批評起來。堂嫂看不下去,忍不住插嘴:“孩子還小,你別這麽凶。”

堂侄媳婦的臉色沉了下來:“媽,我這是在教育孩子,你們這樣會慣壞他的。”

隨著矛盾的不斷累積,家裏的氣氛變得越來越緊張。爭吵成了家常便飯,堂侄感到頭疼不已,只好找父母談心。

“爸,媽,我知道你們是好心,但這樣下去,我們家都要散了。”堂侄的聲音裏帶著一絲無奈。

堂哥和堂嫂聽了,心中五味雜陳。他們不舍得離開,但也不想因爲自己而毀了兒子的家。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堂哥和堂嫂決定離開。他們不想成爲兒子家庭和諧的障礙。

離別的那天,堂哥和堂嫂依依不舍地擁抱了兒子一家,眼中含著淚花:“我們走了,你們要好好的。”

堂侄和媳婦也紅了眼眶:“爸媽,謝謝你們的理解和犧牲,我們會記住這份恩情的。”

堂哥和堂嫂回到了老家,那棟他們曾經想賣掉的樓房。現在,它成了他們唯一的依靠。

堂哥站在陽台上,望著熟悉的小鎮,心中有一絲怅然:“也許,我們一開始就不應該去打擾他們。”

堂嫂握住他的手,安慰道:“算了,孩子們有他們的生活,我們也有我們的。只要他們幸福,我們就滿足了。”

時間如流水,堂哥和堂嫂漸漸習慣了老家的生活。他們開始反思,也許當初的自己太沖動,沒有考慮到兒子一家的感受。

堂侄也經常打電話回來,詢問他們的生活狀況,兩家人的關系慢慢緩和。

其實,我覺得堂哥堂嫂留在老家生活是最好的,他們退休金很高,足夠他們養老,堂侄夫妻倆可以經濟獨立,從未指望他們補貼,相比于那些被兒女啃老還不被感恩的父母,堂哥堂嫂已經算幸運的了。

2 阅读:1207

秋雅聊情感

簡介:生活的點點滴滴,全都是因爲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