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桌上,若有人用祭祀手給你敬酒,立馬用這3招回怼,建議了解下

甄客百曉生 2024-05-12 05:02:57
前言

中華上下五千年,酒文化在這之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截止到目前,我國的酒文化也就有了非常多的講究。

單單是從分類上看,酒桌文化就足足有數十種,什麽場合該用什麽禮儀,對于能否把酒言歡來說至關重要。

然而生活中不免有一些不懂裝懂的“粗人”,有些可能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用的是給死去先人敬酒的禮儀...

那麽,遇到這種情況,我們該怎樣做才能優雅的予以“反擊”呢?

信息源: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請理性觀看

祭祀手

既然我們想要了解該怎樣回怼那些對自己“出手不遜”的酒桌“粗人”,那我們最最需要的,大概就是要知道對方是否真的用錯了禮儀。

那麽,究竟啥是祭祀手呢?

首先,既然是“祭祀手”那肯定是和手有關,而祭祀手,便是古代一種祭祀祖先或是祈求神靈賜福、保佑的一種手勢。

雖然聽起來或許有些迷信,但在古人看來,那是對亡靈、神靈的一種尊重,也是一種特別的“信仰”。

懷揣著敬重之意,那些參加祭祀的人開展著諸多禮儀,而其中就有向那些被祭祀的人或“神”來敬酒。

因爲事關重大,那些敬酒的人可不敢有啥閃失,要是犯了個錯,說不定會“惹怒”了先祖,自己也說不定也會因爲自己的失誤掉腦袋。

不過我們要是仔細觀察的話,他們的手勢竟然是用左手敬酒。

或許在我們現在看來,這種事情看起來怪怪的,但實際上這種用左手敬酒的方式就是祭祀手。

而我們如今感覺這種敬酒方式有些別扭,那可能就是因爲我們如今在敬酒的時候,大多都是用右手敬酒,又穩又大氣。

而用左手敬酒的話,以現在人的眼光,雖然可能不了解祭祀手究竟是啥,但用不常用的手來進行這樣表現彼此關系的事情,多少有些不合適。

何況不是所有人都不了解祭祀手究竟是啥,要是在看到別人用祭祀手給自己敬酒的話,這和給死人敬酒有什麽區別?

本來把酒言歡是件好事,被這樣的人一攪和,興致蕩然無存,說不定彼此的友誼也會就此決裂。

不過這件事情並不是不可挽回,那麽,我們該怎樣予以“反擊”呢?

人情世故

我們都知道,酒桌文化發展到如今已經不僅僅是把酒言歡了,更重要的是在喝酒的過程中能否完成自己的目的。

或是把事情談妥,或是爲一些事情道歉,又或是單純的想要和好朋友們聚一聚,增進一下感情。

這些情況其實可以大致分爲兩類:單純的想要喝酒喝得開心和爲了一些目的必須在這個隆重的場合將一切做的萬無一失的。

而其實,針對這兩種情況,我們在應對別人在敬酒時對自己使用祭祀手的時候會有不同的應對方法。

首先我們來說一些重要重要場合。

在這種場合之下,肯定會有很多人在宴席開始之前做足了功課,也慢慢了解了一些敬酒的禮儀。

不過他們要是沒能學會,或是壓根就記錯了,誤用的祭祀手給自己敬酒的話,咱們大可不必與其撕破臉皮。

畢竟不知者無罪,他們一開始也是出于好心,只是方式用錯了而已。

而我們要做的便是隱晦的糾正他的錯誤,或是自己用右手回敬過去,又或是表現出左手是用來祭祀的手的情況,對糾正其用祭祀手敬酒的錯誤手法都有一定的幫助。

但要是在彼此的交往中,得知了對方確實知道自己行的是祭祀手,以爲咱沒啥文化,用他的那種小心思來表達對自己不滿的話,咱大可也不必慣著他。

古人雲:“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咱們就可以也用祭祀手給他回敬過去。

畢竟是他有錯在先,而要是其表現出不滿的意思,那就是在說他知道自己所用的祭祀手敬酒是不對的,其他的客人也就知道了他的所作所爲。

而要是他不表現出來,那也得生悶氣,畢竟咱們用這種方式回怼他的前提就是他知道這件事情是錯的。

這種“陽謀”能夠很好的予以反擊,並且不會把事情搞砸惹火上身。

說完了這些隆重場合,咱們在來聊聊那些閑暇時光和朋友聚會的場景。

其實大家也都明白,都和朋友們一起聚會了,那不得敞開心扉?

都是哥們兒,哪還有什麽禮儀約束,這裏又不是什麽“修羅場”,怎麽高興怎麽來就行了。

朋友要是用左手回敬自己,那說不定人家右手剛好有事,他們一般情況是不會有什麽“勾心鬥角”的想法的。

好朋友們在一起,最重要的就是快樂,把酒言歡才是喝酒的真正目的,也就沒有什麽“反擊”的措施了,或者說,不反擊就是最好的反擊。

都是知根知底的朋友了,或許沒人會忍心對他不好吧。

不過或許會有人疑惑,我們如今飲酒有這麽多的講究,古代的飲酒方式是怎樣的呢?又究竟是誰,發明了酒這種東西呢?

源遠流長的酒文化

我國上下五千年,酒文化也是從這之中慢慢發展,才有了我們如今多種多樣的酒文化。

對于是誰發明了釀酒,傳說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那便是杜康了。

這裏的杜康並不是指杜康酒,而是黃帝的一位部下。

他專門負責有關糧食的管理,或許是因其官員都很賢明,百姓所收獲的糧食是一年比一年多。

不過這是杜康卻泛起了難,心想:這麽多糧食,吃不完放壞了該咋辦?

郁悶之際,他來到了一片樹林散步,卻扔放不下心中的心事,愁苦之時偶然看到了好幾顆枯樹。

他湊近一看,枯樹中間镂空,外表也很堅挺,那這不妥妥的“糧倉”嗎?!

高興的杜康便把那些糧食都放到了這些樹幹裏,也算是解決了自己的燃眉之急。

可等杜康過了一段時間再去查看糧食的時候,卻發現自己枯樹周圍堆積著一些動物,雖然還活著,但總是感覺他們不太正常的樣子。

杜康心存疑惑,但還是想要先查看一下自己的糧食有沒有問題,然而等他去查看的時候,所見到的糧食竟然變得濕潤,而那些流出來的液體似乎有一股清香。

杜康懷著好奇心上前一聞,又淺嘗了一小口,沒想到這液體這樣的清純!

本著獨樂了不如衆樂樂的心態,杜康收集了一些這樣的液體,並把它帶到了村裏,而品嘗過此液體的人們無不練練稱歎,這種液體在之後也被稱之爲“杜康酒”,杜康也因此被人們奉爲“酒神”。

在那之後,酒的發展更爲壯大,不僅發展出了許許多多的品種,也衍生出了許許多多的酒桌文化,甚至還有了“無酒不成禮”的說法。

不過凡事都有兩面性,很多朝代都發現了這個酒似乎會讓一些人惹事,酒桌禮儀也就更加規範,有些朝代甚至還特地頒發了《禁酒令》以此來規範品酒的規範。

不過在酒文化的發展中,一些豪邁的飲酒者覺得品酒就該放蕩不羁,也不關啥酒桌禮儀,怎麽開心怎麽來。

這也就導致之後我們其實也有了兩套喝酒的方案:重要的場合遵守用酒禮儀,單純想享受喝酒,就不拘小節了。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許多君王對于飲酒過度的事情感到頭疼,但他們也並沒有完全禁止酒的應用,並且延伸到了很多地方,不管是踏青、祭祀還是祭祖,幾乎都能看到酒的身影。

隆重的場合禮儀自然十分周到,休閑的場合也是放蕩不羁,只能說我們的酒桌文化發展到如今已經有了多種多樣的酒桌文化,不是什麽三言兩語就能說完的。

但我們能夠總結出一點,大多時候我們喝的不僅僅是酒,也是人情世故,從古至今和別人飲酒的時候幾乎都是如此。

而我們如今所常用的酒桌禮儀大概就是和長輩或上司的一些,像什麽敬酒的時候按照資質、輩分順序一個個的敬酒、低輩分向高輩分敬酒的時候把酒杯放的比高輩分低一點等等。

這些酒桌文化雖然聽上去並不是那麽有用,但想想看,長輩或上司看你這樣尊重他,他自然是十分開心,也就不會太爲難你,而且這既活躍了酒桌氣氛,也能完成自己的目標,這是兩全其美的事情,何樂而不爲呢?

不過飲酒自然是要適度的,很多人因爲種種原因把酒桌文化看的太重要,以至于之後的身體情況每況愈下。

所以咱們喝酒雖然要有酒桌文化,那也要爲自己的身體著想,沒有了健康,或許到時候說啥都難以挽回了。

小結

總的來說,要是想優雅的“回擊”用祭祀手敬酒的人,最好的方法就是用祭祀手還回去,不過最主要的酒文化並不是你來我往的還擊,而是講究人情世故。

而這個最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要保證好自己的身體,咱可不能意氣用事啊。

參考資料:

人民資訊——酒桌文化不能“沒文化”2021.5.27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0874521043652461&wfr=spider&for=pc

海峽新幹線——酒桌上,別人用“祭祀手”給你倒酒該咋辦?老狐狸:教你4招回怼2023.12.5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4433202787457726&wfr=spider&for=pc

杜康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D%9C%E5%BA%B7/2829?fr=ge_ala

0 阅读:0

甄客百曉生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