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元春端午已有賜婚之意,爲何賈府卻始終沒有給寶玉寶钗訂婚?

如玉公子 2024-03-24 22:00:17

書中第二十八回寫了,端午前元春從宮中賜了禮物給賈府衆人。其中寶玉的禮物的是:上等宮扇兩柄,紅麝香珠二串,鳳尾羅二端,芙蓉簟一領。襲人說,他的禮物和寶姑娘的一樣。林姑娘同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只單有扇子同數珠兒,別人都沒了。

寶玉聽了,覺得很奇怪,不知道是爲什麽原故。要說相同也應該是他和林妹妹,可現在爲何林姑娘的和他的不一樣,倒是寶姐姐的同他一樣。他問是不是傳錯了。

襲人道:“昨兒拿出來,都是一份一份的寫著簽子,怎麽就錯了!你的是在老太太屋裏的,我去拿了來了。老太太說了,明兒叫你一個五更天進去謝恩呢。”寶玉道:“自然要走一趟。”

元春賜禮,會給寶玉和寶钗賜一樣的禮物,暗示寶钗是她看中的人選,完全是受王夫人的影響。元春入宮前寶玉還小,如今十幾年過去了,寶玉已長大。元春省親時雖然見到了兩位表妹,但匆匆一見,她並不了解寶钗和黛玉的具體情況,她並不清楚寶玉喜歡誰。

關于寶钗和黛玉這兩位表妹的相關信息,基本都是由王夫人這邊反饋給她的,王夫人喜歡寶钗,她肯定會時時和元春提及寶钗的好,以及金玉良緣之說。

出于孝道,作爲女兒的元春肯定首先會尊重自己母親的建議,但是也不是說完全盲目的聽從王夫人的話。因此元春只是借著端午賜禮的方式,試探性的暗示了一下,而不是直接爲寶玉賜婚。如果說這次賜禮賈府等人都認可,她後續應該還采取更直接的方式,而且賈府經過此事按道理也會主動的給他們定下這門婚事。

可是結果並非如此,收到禮物後,賈母馬上讓寶玉第二天一早就進宮謝恩。這當然不是真的要謝恩,而是讓寶玉和自己的姐姐說清楚,讓元春知道他自己心裏有喜歡的人,不是寶钗。賈母自己呢,也趁著清虛觀打醮之事,明確的拒絕了寶钗。賈母說,“上回有和尚說了,寶玉命裏不該早娶,等再大一大兒再定吧。”

寶钗都十五歲了,是議親嫁人的年紀了,可是寶玉卻不宜早娶,而寶玉又比寶钗小好幾歲,等到他能娶妻時寶钗都快成老姑娘了。

賈母的意思就是要讓寶钗等不起,她一個姑娘家,青春有限,耗不起,還不如趁早找一門合適的人家嫁了,不要惦記著寶玉。

元春聽了寶玉的話,又得知清虛觀的事情之後,自然也清楚了狀況。對于寶钗,不單寶玉不喜歡,賈母也是不喜歡的。

元春一向疼愛寶玉這個弟弟,寶玉小時還是她親自教導他讀書認字,可謂長姐如母。爲了家族的發展,她犧牲了自己的婚姻和幸福,她肯定不希望自己最愛的弟弟也走上同樣的路。她希望寶玉能夠娶一個自己真正喜歡的人,擁有自由和幸福。

王夫人的建議元春會考慮,但是寶玉的幸福,還有賈母的態度她也會重視。所以關于寶玉的婚事,她除了在端午賜禮時有過暗示,後來再也沒有任何動靜。可知她選擇成全寶玉的幸福,而不再用自己的權力影響他。

賈府的人特別是王夫人應該也明白了這個意思,因此清虛觀打醮過後她也消停了一段時間。賈母當然也看得出來元春的態度,所以賈府主動給寶钗寶玉訂婚是不可能的。既然薛家臉皮厚,死賴著不走,賈母也就繼續把她們晾一邊耗著。

最後寶玉會娶了寶钗,是因爲那時林妹妹已病逝,而且賈府已敗落,賈母也不在了。寶玉也沒有了更好的選擇,只好在王夫人的安排之下娶寶钗爲妻。

金玉良緣雖然實現了,但是寶钗卻始終得不到寶玉的心,寶玉勘破情關後出家爲僧,留下寶钗獨守空房......

0 阅读: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