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調的坦克獵手:德國三號突擊炮

擦菠蘿的海綿寶寶 2024-03-27 18:34:48

“反坦克防禦的任務越來越多的被突擊炮所承擔,也因爲我們目前的反坦克武器在敵人新式裝備前變得越來越無力。因此,一線部隊都需要補充一定數量的突擊炮,二線部隊也應該做好突擊炮的大量儲備工作。爲了達到節約人力和物力的目的,突擊炮營和坦克殲擊車營合二爲一是必要的。”--古德裏安在著作《裝甲領袖》中寫到。

在一戰中,敵人據點可能成爲我方步兵前進的障礙,而爲了消除這些障礙,不得不用大量犧牲了完成。在吸取一戰的教訓後,德軍提出一種可移動的裝甲火炮來支援和配合步兵師行動的設想。這樣的自行裝甲火炮可以利用直射火力攻擊敵人的據點和其他障礙,特別是在傳統火炮因行動的問題上無法支援步兵的戰鬥中。這種自行裝甲火炮應該是具有履帶, 77毫米火炮和自身保護裝甲等特征。但這些設想在1932年因陸軍其他更爲緊迫的機動化車輛項目而被迫停止。

1935年,陸軍總參謀長貝克將軍的秘書曼施坦因上校(日後的戰略大師曼施坦因元帥)提出了一個重啓步兵支援火炮的設想。他認爲需要一種能夠在步兵指揮下戰鬥的履帶型突擊炮,而其戰術運用和武器本身性質如下:突擊炮在步兵戰鬥框架內作爲支援火炮戰鬥,它並不需要像坦克一樣攻擊,也不需要突襲,但它需要利用直射火力迅速消滅一切阻擋步兵前進的危險障礙。它並不需要像坦克單位一樣以大編制戰鬥,它通常只要編制爲排級單位。一個排的突擊炮,甚至是一輛突擊炮也能在給敵人一個驚訝之後,迅速隱蔽,避免成爲敵人炮兵的目標。這樣的突擊炮必須能夠在幾輪中拿下敵人的機槍掩體,並具有擊毀敵人坦克的一定火力。雖然突擊炮只有簡單的裝甲,但必須有卓越的性能來保證第一時間觀察和攻擊敵人。

1935年6月15日,軍方授權戴姆勒-奔馳公司研發和制.造一種裝備75毫米火炮用于支援步兵的裝甲車。該火炮橫向限制最低25度,並能提供直接火力支援達到六千米,能夠在500米內擊穿40毫米鋼板,車身擁有全裝甲防護,配備開放式車頂,並且高度不超過一個普通人身高。

戴姆勒-奔馳公司在此之前已經開發和生産了三號坦克,所以決定使用三號坦克的地盤和零部件用于新的支援火炮裝甲車研發。戴姆勒-奔馳公司最終拿出來自己的方案:以三號坦克底盤爲基礎搭配新式上層結構。克虜伯公司拿到研發新式火炮的合同。戴姆勒-奔馳公司使用低碳鋼的上層構造和固定炮塔,這樣的設計看起來並不適合戰鬥,但他們開發出新式武器並發展了與之相對應的新戰術。在研發階段,爲了防止突擊炮在爬坡被輕武器射擊傷害車內乘員,最終決定使用裝甲封頂替代開放車頂。

1937年,以克虜伯公司設計和生産短管75毫米L/24榴彈炮安裝在三號坦克B型底盤的5輛原型車(底盤編號60201-60215)被制造出來。原型車在莫斯多夫,多布裏茲和其他試驗場經過廣泛測試。這些以低碳鋼制造的原型車“O”型並不適合作戰,但爲發展三號突擊炮A型打下了基礎。在1942年年底,這些原型車還用于訓練使用。

原型車實驗0型,底盤前方有兩個圓形艙門

首批生産的三號突擊炮A型以三號坦克F型底盤和零件爲基礎,于1940年投入生産。75毫米 StuK 37 L/24火炮裝在前部傾斜上層結構的中部。上部結構由裝甲板組成並焊接在底盤上。車體鼻板,炮盾和上層構造正面裝甲厚度爲50毫米,這樣的裝甲厚度能夠抵禦當時的反坦克炮。在上層建築左側有一塊炮手觀察鏡,上面的扇形保護面可以保護炮手被子彈或碎片攻擊。側面逃生艙門的裝甲厚度在原來三號坦克F型的基礎上從30毫米增加到50毫米。從1940年1月到5月間,埃克特公司共生産了30輛三號突擊炮A型。

1940年荷蘭,三號突擊炮A型裝備著早期的驅動鏈輪齒和後導輪

首批30輛中的24輛三號突擊炮A型組建了第640,659, 660和665突擊炮連,並首次在法國戰役參加戰鬥。每一個突擊炮連從1939年11月起擁有三個排六輛突擊炮。第640突擊炮連隸屬大德意志步兵師,並更名第16突擊炮連。剩下6輛三號突擊炮歸建于武裝黨衛隊警衛旗隊師。後來又組建了第666和667突擊炮連,但並沒有投入法國戰場。三號突擊炮A型成功在西線戰役中的荷蘭和法國作戰中摧毀了碉堡,機槍陣地和反坦克炮陣地。

因爲步兵部隊在野戰情況下很難有足夠的技術和後勤保障來維護和修理突擊炮,同時裝甲部隊擔心突擊炮會影響坦克的生産,所以突擊炮乘員隸屬炮兵部隊。突擊炮成員包括一名車長,裝填手,炮手和駕駛員四名。他們的制服使用裝甲兵制服樣式,但顔色爲野戰灰,而不是傳統黑色,軍帽和軍銜上兵種色則使用炮兵紅色。在最初的突擊炮測試中,這些突擊炮手展現了比坦克手更優異的表現,他們能更快的發現目標,使用最少的彈藥擊毀目標。

三號突擊炮C/D型(兩種類型沒有外部差別)

1940年秋天,A型更換了變速器和發動機,並升級爲B型。在生産中,B型使用36厘米寬履帶取代了原先的40厘米寬履帶,並因此更換新的驅動鏈輪和後空轉輪。1941年初,三號突擊炮推出C型,隨便不久經過內容改進的D型也推出了。C型和D型改進了上層構造的單眼或雙眼的炮手觀察鏡,以此消除了正面裝甲的薄弱點。正面,側面和駕駛員頂部裝甲都進行了防護改進。

一輛裝備早期的驅動鏈輪齒和後導輪的三號突擊炮B型

行進間的B型,後面留下寬迹

第189突擊炮營的三號突擊炮D型

在B型推出的一年後,最新的短管和上層構造改進的E型也被推出。E型還被作爲包括突擊炮部隊的指揮官車用來替代SdKfz 253半履帶裝甲車。原先的直角裝甲被移除,第二個外置裝甲箱被放置在右側,而左側的裝甲箱被加固。這些裝甲箱放置著額外的無線電設備和機槍彈,無線電指揮車上層建築後部加裝兩個無線電收發天線。

三號突擊炮E型

短管的三號突擊炮B,C,D和E型分別生産了320, 50, 150和 272輛。三號突擊炮是常規的突擊炮設計,利用固定炮塔替代坦克的旋轉炮塔,比坦克的機動性要低,但更適合攻擊敵人步兵,重武器和據點要塞。而三號突擊炮低矮的車身更利于隱蔽,使其攻擊更具突發性。而且結構沒有坦克複雜,制造簡單並低廉,並具有媲美坦克的性能,基于這些原因,三號突擊炮産量急劇增加,甚至超過了同時期的坦克産量。三號突擊炮A-E型一直服役到1943年中旬。許多早期突擊炮被重新回廠加裝新式火炮和裝甲。而一些比較老的型號加裝了新型號的零件從而和原來標准型號有一定差異(例如加裝科普型火炮防盾和短管48倍口徑75毫米火炮的C型于1945在阿爾特單被擊毀;裝備短管40型75毫米火炮( 75mm StuK 40 gun)C型于1945年5月在柏林被擊毀)。

因爲步兵戰鬥困難性與日俱增,所以三號突擊炮往往是緊急情況下投入最後的支援,同時面對越來越多的敵方單位。到1941年底,這樣的情況變得越來越明顯,步兵需要比短管L/24火炮更優的火力來保衛自己,並攻擊敵人的坦克單位。俄國人的T-34和KV-1比當時的德國坦克性能更優,但三號突擊炮憑借低矮車身和厚實的正面裝甲,化身爲更有效的坦克殲擊車。敵人坦克的優異性能使四號坦克替換爲75毫米KwK 40 L/43火炮成爲必要措施。同四號坦克一樣,三號突擊炮也替換了類似的長管75毫米L/43火炮。俄國前線的戰鬥形勢,使德軍方面趨于守勢,也促成了了三號突擊炮發展爲有效反坦克武器。三號突擊炮的作用從快速突進進攻變爲了陣地防守。而坦克的地位也因爲三號突擊炮的優勢而逐步下降,並最終體現在産量的對比上。

短管突擊炮(A-E)在1941年夏天俄國前線也是一種有效武器。到1942年夏天總共有619輛突擊炮活躍在東線上。盡管和短管的四號坦克一樣,短管三號突擊炮的射速低,穿甲彈(HE)也無法擊穿T-34和KV-1的裝甲,但突擊炮仍然是有效的步兵支援武器。隨著反坦克的需要增大,三號突擊炮也逐步換裝長管。1943年7月,只有37輛長管三號突擊炮在東線。

同軸機槍防盾

在東線戰場形勢急轉前早就有一種在三號突擊炮加裝長管火炮的計劃。克虜伯公司在1938年8月開始研發工作,在1939年11月完成了一個木質模型,在1940年,長管火炮達到了原型階段,並計劃批量生産,但在德軍在俄國遭遇T-34和KV-1後計劃被擱置。這些俄國坦克裝甲能夠輕易的抵擋住德軍現有的反坦克炮,所以德軍重啓了四號坦克和三號突擊炮長管升級計劃。萊茵金屬公司收到了三號突擊炮的合同,並最終研發出75毫米 Stu.K 40 L/43火炮。L/43火炮使用6.8公斤炮彈,理論射速初速爲770米/秒。這使L/43火炮能夠在1000米擊穿30度傾斜80毫米鋼板。

L/43火炮在1942年3月開始生産,並加快了生産速度。同月,使用E型底盤加裝L/43火炮的F型在柏林埃克特制造完成。隨後,這些新型在不倫瑞克紐倫堡進行測試。最終8413輛長管突擊炮被生産出來(三號突擊炮總産量爲9235輛)。從1940年開始,三號突擊炮産量與日俱增,1940年每月生産15輛增加到1941年的每月45輛再到1942年的每月66輛,但生産高潮是在1943-1944年。1943年10月一月就生産了395輛,在1944年12月,就有492輛G型和H型(榴彈炮型)生産出來。

德軍的測試證明,長管三號突擊炮能夠有效射程擊穿克倫威爾,丘吉爾和M3謝爾曼正面裝甲,但M1A1謝爾曼是三號突擊炮的弱點。以下的測試結果包括側面裝甲。三號突擊炮的正面會被俄國85毫米和122毫米火炮擊穿,T-34/85和IS系列是三號突擊炮的最大敵手。

1942年3月,F型開始投入生産。F型不僅僅是突擊炮,也是當時迫切需要的坦克殲擊車。早期F型裝備長管43倍口徑75毫米火炮(75mm StuK 40 L/43),後期F型裝備長管48倍口徑75毫米火炮.F型一直生産到1942年9月,總共360輛出廠(包括一輛原型車)。

F型在頂部後處有一個安裝電動通風風扇的突起,在最初的設計中裝備了L/43火炮。F型因發動機底板的變更改變了底盤設計,並裝備了新的75mm L/48火炮。利用三號坦克J型(8/ZW)底盤制造的F/8型。裝備48倍口徑75毫米火炮,正面安裝附加裝甲,給予正面部分充分的防護。折疊式無線電天線被固定無線電天線替換。原先的三號突擊炮沒有自衛武器,從F/8型開始加裝了MG42或MG43機槍。F/8型一直生産到1942年11月,334輛出廠。F/8型爲G型奠定了基礎。

裝備有炮口制退器L/48火炮的三號突擊炮F/8型

在突尼斯的F/8型,後部是備用履帶

三號突擊炮F,F/8和G型也被成爲三號突擊炮(40),因爲這三種型號都裝備40型75毫米火炮。F和F/8型由埃克特公司生産,正式官方名爲 Gepanzerter Selbstfahrlafette fur Sturmgeschutz 7.5cm Sturmkanone 40 Ausf F-F/8 / Sd.Kfz.142/1.

爲了進一步提高三號突擊炮性能,少量型號(B-F)被重新加裝33倍口徑75毫米火炮(75mm Stuk L/33 guns)(外表類似28倍口徑105毫米榴彈炮05mm StuH 42 L/28).但事實上這個是英國人臆造的,他們誤解了照片中裝備43倍口徑火炮的F型,其實是一些檢查人員誤認爲炮口損壞的是新型號火炮L/33.

大德意志師三號突擊炮被反坦克地雷炸斷履帶

1943年5月到6月,10輛退役和戰損的F/8型被重新加裝14毫米火焰噴射器。這些被命名爲三號突擊炮(FL).1943年6月到1944年1月這些三號突擊炮(FL)用于訓練之用,1944年1月到4月,三號突擊炮(FL)被重新加裝48倍口徑75毫米火炮.

貝爾格萊德軍事博物館的F/8型

實戰的經驗也最終導致了1943年初,三號突擊炮最終型G型的出現。G型利用額外裝甲30毫米,正面和底盤裝甲厚度達到80毫米。G型上部加寬,兩邊30毫米鋼板傾斜79度,車頂在後部加高,後部30毫米鋼板垂直爲90度。這樣新改進爲指揮官和裝載機留有足夠空間,並新增了指揮官用穹頂,裏面包括的七個潛望鏡和一個雙筒瞄准鏡。通風風扇口被移到後部戰鬥艙中部。G型在戰地上也經過了多項改進,包括增加防護反坦克炮和高爆彈的側裙裝甲,在傾斜和垂直車體表面安裝防磁裝甲。.早期G型裝備可移動穹頂(到1943年10月),中期使用固定型(到1944年10月),後期又變爲可移動穹頂,並增加防護。此外,早期正面裝甲從50毫米增加到80毫米,增加了額外的30毫米鋼板(埃克特從1943年5月生産,奧格斯堡-紐倫堡從1943年10月生産).早期還裝備裝甲車輛駕駛員專用望遠鏡 (KFF2,Kampfwagen Fahrer Fernrohr)

在生産過程中,G型做了一些改動。包括1944年初加裝80毫米側面防護鋼板;1944年春末加裝近戰反步兵榴彈發射裝置(Nahverteidigungswaffe)和可遙控360度旋轉機槍(Rundum Feuer);此外1943年1月生産的G型還有扇形分布在上層構造的戰鬥艙室。紹科普型火炮防盾加裝在兩種G型上,一種有火炮另一種火炮和同軸機槍(1944年9月起).防盾通常有前50毫米,側面30毫米裝甲板制成。另外1943年中期的G型還加裝5毫米的護盾。

裝備豬頭火炮防盾G型

G型1942年12月底開始生産,一直生産到1945年3/4月.奧格斯堡-紐倫堡公司和阿爾特馬克公司總共個生産了7893輛。1943年生産到達高峰,這一年有4013輛G型出廠。埃克特公司生産了5000輛,奧格斯堡-紐倫堡公司1943年3月開始生産,生産了3000多輛。其中包括1943年165輛M型底盤和1944年兩公司生産的M型.G型總共生産四個系列,底盤編號7610到77550, 91751到94250,95001到未知編號和105001到未知編號。

安裝防磁裝甲的G型

1940年8月1日,12輛三號突擊炮爲進攻英國而進行潛水改裝,但因爲海獅計劃取消最終擱置.

1943年4月到6月,61輛突擊炮配置給無線電誘導營(Panzerkompanien ),作爲指揮官車編號SdKfz.301(Schwere Ladungsträger Ausf A/B/C - 博格瓦德)無線電操作使用.

魏特曼(中間)和戰友站在三突前,他們這輛綽號禿鷹的三突擊毀了成打的俄國坦克

突擊炮也會在戰地改裝加強防護,比如在駕駛員座位前放置附加鋼板或混凝土來增加防護。1943年中期,三號突擊炮G型開始加裝裝甲裙板來進一步提高防護。很多早期的G型被回廠重新加裝火炮和裝甲,一定數量的G型在戰地完成了改裝。早期G型因換上新型零件,造成了一定的混淆。1943年9月到1944年9月出廠型號提供防磁裝甲,方格裝甲或標准裝甲。同時許多戰地工廠也對G型進行相同改造。理。還有一種常見的作法是在引擎罩上焊上儲物架或放置一些鋼軌等物品。

G型的同軸機槍

三號突擊炮有著比炮塔坦克更簡單,更便宜,更短制.造時間的優勢,這就是爲什麽德國工廠大量生産突擊炮的原因。三號突擊炮G型單輛成本爲82500帝國馬克,相比之下三號坦克M型單輛成本爲103163帝國馬克,四號坦克F2型則要115962帝國馬克。而一輛虎王坦克成本就能制造四輛三號突擊炮G型.。

1942年夏季攻勢,長管突擊炮(F-G)組建的突擊炮營進入了大德意志步兵師和武裝黨衛隊警衛旗隊師。

服役後的長管三號突擊炮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坦克獵手,雖然對其優點在德軍中還有較大爭議。裝甲指揮官趨向于解散突擊炮營,認爲這是一種資源浪費。三號突擊炮相比坦克是明顯缺乏進攻優勢,簡單來說因三號突擊炮的火力限制,如果發現目標必須停止瞄准設計,而有新的目標則要停下轉向射擊。因此,攻擊勢頭會被抵消掉。而因爲側面裝甲薄弱,敵人可以在多個角度出現並攻擊突擊炮,而突擊炮不得不轉向迎擊,利用發動力進行不斷轉向操作時候,可能造成發動機最終癱瘓。在1943年3月,大德意志師對哈爾科夫的攻勢中,三號突擊炮平均戰績是擊毀1.2輛坦克,而四號坦克是4.7輛。

被完全擊毀的C型

相比之下,三號突擊炮更適合防禦戰中的反坦克任務。其低矮的車身容易找到隱蔽之處。在這種情況下,三號突擊炮通常會部署在敵人坦克容易出現的位置,以最大限度發揮其火力。1944年1月到8月,三號突擊炮旅聲稱擊毀4,667俄國坦克,自身損失713輛。雖然這些數字有誇大嫌疑,而且不考慮俄國坦克在修理後重返戰場的情況,三號突擊炮無意是德軍在東線撤退階段最有效的反坦克武器之一。

1944年夏天的三號突擊炮

最初三號突擊炮被編爲獨立突擊炮營,轄三個連,每連6輛突擊炮,一個營有18輛突擊炮。後期引入指揮車,每營增至21輛。但這些獨立突擊炮營沒有固定的分配給步兵單位,而是依照情況分配。

G型的冬季塗裝

1944年9月19日,市場花園行動中位于阿納姆的G型

這個編制系統花了一定時間才落實到位。1940年5月,德國在西線戰役投入了第640, 659, 660和665突擊炮營,但到5月底也只有24輛突擊炮投入戰鬥。一部分突擊炮單位被歸入了大德意志步兵團建制。

1940年8月,突擊炮作戰單位改建爲營制(三連18輛突擊炮)。1941年初,作戰單位正式更名爲突擊炮營(Sturmgeschuetz Abteilungen)和突擊炮連(Sturmgeschuetz Batteries).1941年3月到4月,所有突擊炮連中的三號突擊炮增加到7輛。1942年,隨著長管三號突擊炮(75mm L/43 and L/48)的出現,突擊炮營重組並增加到每營28名作戰人員。每營仍舊保留三連建制,但每排突擊炮增加到3輛。1942年11月,突擊炮營再次重組,每營作戰人員增加到31名,並多出三輛營級指揮官使用的突擊炮。這類的作戰編制仍保留在突擊炮旅直至戰爭結束。

1944年6月,新的作戰編制推出-45輛突擊炮的突擊炮旅(Sturmartillerie Brigade),包括33輛三/四號突擊炮(75mm L/48)和42型突擊榴彈炮(105mm L/28).突擊炮旅配置三個突擊炮連(兩輛三號突擊炮供連級指揮官使用),每連配置兩排包括四輛三號突擊炮和一輛42型突擊榴彈炮。該作戰編制一直沿用到戰爭結束。但實際上作戰編制很難完全實現,只有那些精英部隊才能得到完整的編制。

1944年烏克蘭,蘇軍攻勢中被遺棄的G型

在戰爭後期,突擊炮經常配置給其他單位來替代坦克殲擊車甚至是坦克的地位。1944年起,三號突擊炮在裝甲營中代替了三號坦克,四號坦克甚至是五號坦克黑豹。這樣的做法是極端錯誤的,但因爲面對絕望的形勢和坦克全面短缺,使之成爲戰鬥下去的唯一辦法。戰時,三號突擊炮被分配到突擊炮兵連(Sturmartillerie Batteries),突擊炮營,突擊炮旅,突擊炮兵旅(Sturmartillerie Brigades),補充營(Ersatz Abteilungen)和無線電誘導單位(Funklenk ControCompanies)。三號突擊炮在整個二戰中出現在各條戰線上,國防軍(例如大大德意志師)和武裝黨衛隊(例如警衛旗隊師,帝國師和骷髅師)都有一支永久的突擊炮營建制。

在諾曼底被擊毀的三突,看情況可能是內部殉爆

總的來說,突擊炮系列取得了巨大成功,憑借著低矮的車身,突擊炮成爲了難以捕捉和危險的對手,作爲突擊炮和坦克殲擊車活躍在各戰線之上。突擊炮成員被認爲是炮兵部隊精英並身著獨特的灰色裝甲兵制服。截止1944年初,突擊炮手們擊毀的坦克總數達到了驚人的20000輛。到1945年4月10日,一共有1053輛三號突擊炮和277輛三號突擊榴彈炮在服役。到1945年3月,埃克特公司生産了9500輛各型號三號突擊炮,奧格斯堡-紐倫堡公司生産了一小部分。

巴爾幹戰役中魏特曼的三突

三號突擊炮生産量:

型號

生産周期

生産數量

A

1940年1月-5月

30輛

B

1940年6月-1941年5月

320輛

C

1941年5月-9月

50輛

D

1941年5月-9月

150輛

E

1941年9月-1942年3月

272輛

F

1942年3月-9月

359輛+1輛原型車

F /8

1942年9月-12月

334輛

G

1942年12月-1945年3月

7720輛+173輛轉換型

三號突擊炮各型號裝備火炮列表:

三號突擊炮 - Sd.Kfz. 142(短管)A型 - 24倍口徑75毫米火炮(75mm StuK 37 L/24)B型 - 24倍口徑75毫米火炮(75mm StuK 37 L/24)C型 - 24倍口徑75毫米火炮(75mm StuK 37 L/24)D型 - 24倍口徑75毫米火炮(75mm StuK 37 L/24)E型 - 24倍口徑75毫米火炮(75mm StuK 37 L/24)三號突擊炮(40) - Sd.Kfz. 142/1(長管)F型 - 43/48倍口徑75毫米火炮(75mm StuK 40 L/43 and L/48)F/8型 - 43/48倍口徑75毫米火炮(75mm StuK 40 L/43 and L/48)早期G型 - 48倍口徑75毫米火炮(75mm StuK L/48)後期G型 - 48倍口徑75毫米火炮(75mm StuK L/48)

三號突擊炮A型

A型三視圖(1940年法國,大德意志步兵團640突擊炮營)

正式名:Gepanzerter Selbstfahrlafette für Sturmgeschütz 7.5cm Kanone Ausf A

車長:5.38米車寬:2.92米車高:1.95米成員:4名重量:19.6噸引擎:320馬力邁巴赫HL120TR最高時速:40千米/小時最高行程:160公裏

裝甲厚度

正面

側面

後面

頂/底部

上層構造

50毫米

30毫米

30毫米

11-17毫米

車體

50毫米

30毫米

30毫米

16毫米

三號突擊炮B型

B型三視圖(1941-1942年俄國,冬季塗裝)

正式名:Gepanzerter Selbstfahrlafette für Sturmgeschütz 7.5cm Kanone Ausf B車長:5.40米車寬:2.93米車高:1.98米成員:4名重量:20.2噸引擎:320馬力邁巴赫HL120TRM最高時速:40千米/小時最高行程:160公裏

裝甲厚度

正面

側面

後面

頂/底部

上層構造

50毫米

30毫米

30毫米

11-17毫米

車體

50毫米

30毫米

30毫米

16毫米

火炮防盾

50毫米

三號突擊炮C型

正式名:Gepanzerter Selbstfahrlafette für Sturmgeschütz 7.5cm Kanone Ausf C車長:5.40米車寬:2.93米車高:1.98米成員:4名重量:20.2噸引擎:320馬力邁巴赫HL120TRM最高時速:40千米/小時最高行程:160公裏

裝甲厚度

正面

側面

後面

頂/底部

上層構造

50毫米

30毫米

30毫米

11-17毫米

車體

50毫米

30毫米

30毫米

16毫米

火炮防盾

50毫米

三號突擊炮D型

D型三視圖(1942年俄國,192突擊炮營)

正式名:Gepanzerter Selbstfahrlafette für Sturmgeschütz 7.5cm Kanone Ausf D車長:5.40米車寬:2.93米車高:1.98米成員:4名重量:20.2噸引擎:320馬力邁巴赫HL120TRM最高時速:40千米/小時最高行程:160公裏

裝甲厚度

正面

側面

後面

頂/底部

上層構造

50毫米

30毫米

30毫米

11-17毫米

車體

50毫米

30毫米

30毫米

16毫米

火炮防盾

50毫米

三號突擊炮E型

E型三視圖 (1943年突尼斯,第10裝甲師90突擊炮營)

正式名:Gepanzerter Selbstfahrlafette für Sturmgeschütz 7.5cm Kanone Ausf E車長:5.40米車寬:2.93米車高:1.98米成員:4名重量:20.8噸引擎:320馬力邁巴赫HL120TRM最高時速:40千米/小時最高行程:160公裏

裝甲厚度

正面

側面

後面

頂/底部

上層構造

50毫米

30毫米

30毫米

11-17毫米

車體

50毫米

30毫米

30毫米

16毫米

火炮防盾

50毫米

三號突擊炮F型

F型三視圖(1942年俄國,201突擊炮營)

正式名: 7.5cm Sturmgeschütz 40 Ausf F車長:6.31米(L/43火炮)車寬:2.92米車高:2.15米成員:4名重量:21.6噸引擎:320馬力邁巴赫HL120TRM最高時速:40千米/小時最高行程:140公裏

裝甲厚度

正面

側面

後面

頂/底部

上層構造

50毫米或50+30毫米

30毫米

30毫米

11-17毫米

車體

50毫米或50+30毫米

30毫米

30毫米

16毫米

火炮防盾

50毫米

30毫米

30毫米

三號突擊炮F/8型

F/8型三視圖(1944年諾曼底)

正式名: 7.5cm Sturmgeschütz 40 Ausf F/8車長:6.77米車寬:2.92米車高:2.15米成員:4名重量:23.2噸引擎:320馬力邁巴赫HL120TRM最高時速:40千米/小時最高行程:140公裏

裝甲厚度

正面

側面

後面

頂/底部

上層構造

50+30毫米

30毫米

30毫米

17毫米

車體

50+30毫米

30毫米

50毫米

16毫米

火炮防盾

50毫米

30毫米

30毫米

三號突擊炮G型

G型三視圖(1943年俄國,23突擊炮旅)

G型帶豬頭火炮防盾三視圖(1945年4月法國,12突擊炮旅)

G型帶混凝土裝甲(被美軍104步兵師俘虜的一輛,這是G型最後生産型,配豬頭火炮防盾和混凝土裝甲,並安裝了MG43遙控機槍和MP44突擊步槍)

正式名: 7.5cm Sturmgeschütz 40 Ausf G車長:6.77米車寬:2.92米車高:2.16米成員:4名重量:23.9噸引擎:320馬力邁巴赫HL120TRM最高時速:40千米/小時最高行程:155公裏/95英裏

裝甲厚度

正面

側面

後面

頂/底部

上層構造

80毫米或50+30毫米

30毫米

30毫米

17毫米

車體

80毫米或50+30毫米

30毫米

50毫米

16毫米

火炮防盾

50毫米或50+30毫米或80毫米

30毫米

30毫米

全文完

0 阅读:11

擦菠蘿的海綿寶寶

簡介:曆史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