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北京人,帶全家定居台灣,開一家玩具店,卻突然遭遇了一場地震

真實人物采訪 2024-04-19 16:36:02

這是我們講述的第3706位真人故事

2024年4月3日,中國台灣花蓮遭遇了一場7.3級的強烈地震,造成了重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産損失。此次地震導致9人不幸遇難,821人受傷,還有127人被困在廢墟之下。

(我倆在瑞士日內瓦)

著名演員王大陸在社交媒體上說,他家在地震後牆壁出現了裂縫,家裏的東西也東倒西歪,很亂。大家都爲他擔心,但他告訴大家自己沒事。

爲了找出原因,王大陸請了房屋專業檢測人員到家裏來看。他們發現,裂縫是因爲地基不穩造成的。

原來,王大陸家的房子建在以前挖過礦的地方,地基開始松動了。再加上最近雨水多,土壤濕了,牆壁就震裂了。

根據中國地震台網的測定,地震發生在2024年4月3日早上7點58分,在中國台灣花蓮縣海域,震源深度12千米。

地震讓中國台灣全島都感受到了強烈的震動,福建、廣東等地也有明顯的震感,浙江、江蘇、上海等地也有反饋。

(網友熱議:震前天空驚現異象,專家解讀爲特定條件下的大氣反應)

截至4月3日18時01分,中國台灣已經發生了167起余震,其中規模5級以上的余震有14起。多家在線旅遊平台,也啓動了應急響應機制,發布了退改政策。

我叫美金,于1990年出生于北京市,父親是一名公務員,母親則從事幼教工作。我的童年時光都沐浴在快樂之中。

(地震落石擊中卡車導致司機失去生命)

我是一位個體經營商,目前在台北市,萬華區西門町經營一家玩具店,專注于動漫玩具和一番賞的銷售。

一番賞是一種集娛樂、收藏和購買于一體的活動,深受動漫、遊戲等愛好者的喜愛。

我的愛人目前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雖然她現在遠程辦公,但一直保持著高效和專業的工作態度。

我們選擇定居中國台灣,主要是因爲我愛人更傾向于在中國台灣生育,她對中國台灣的醫療體系更加了解和信任。

在決定去中國台灣定居的時候,我們心裏其實挺擔心地震這個問題的。雖然我一輩子都在北京長大,一次地震都沒經曆過,但我明白地震一旦來了,後果可能很嚴重。

(與父母在一起)

因此,在選擇住所時,我特意要求住在三層以下的房屋,以便在緊急情況下迅速逃生。同時,我們還准備了水和應急食物,隨時應對可能的自然災害。

目前,我們居住在一棟六層樓房的二層,這樣的居住環境既符合我們的目標設定,也讓我們感到安心。

在中國台灣,我親身遭遇地震的次數其實並不多,自2023年7月至今,粗略估算也不到七八次(確切數字已有些模糊)。

其中,大部分地震發生在深夜,震感輕微,幾乎沒有引起我的注意。

(中國台灣地震導致停車場損壞)

2024年4月3日的清晨7點58分,當地震發生時,由于台北並非此次地震的震中,所以感受到的實際影響相對較小。

我並未立即察覺,是我的愛人輕輕搖醒了我。在那瞬間,我的第一反應並非恐慌,而是陷入了短暫的思考:我是應該迅速逃離,還是保持冷靜等待?

經曆過地震的人都知道,小地震時無需驚慌逃離,而大地震來臨時,即便逃跑也往往難以逃脫。

因此,我選擇了保持冷靜,然而出乎我意料的是,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地震,我竟然感受到了一絲莫名的興奮。

(比利時大皇宮)

這畢竟是我人生中,前所未有的獨特體驗,讓我對未知充滿了好奇與期待。

中國台灣由于其地理位置處于地震帶上,因此地震發生的頻率相對較高。盡管我感覺地震的強度還好,並未達到非常嚴重的程度。

但是,據當日新聞報道,此次地震的強度是自1999年大地震以來的第二強,幸運的是,震中位于海上,因此並未造成太大影響。

這次地震提醒我們必須提前准備好,抗震救災所需的物品。

地震可能帶來的影響不容小觑,可能導致大衆出行受到一定阻礙,比如捷運(高效、便捷的交通工具)停運,影響上班通勤。

(回中國台灣定居,解決出行問題,買機車)

由于我通常選擇騎車出行,因此地震對我的影響相對較小。

此外,地震還可能引發斷水、斷電等緊急狀況,因此家中應備有應急藥品、食品和水。

在調整心態和應對地震方面,我認爲既然選擇在地震帶生活,我們就應該做好心理准備。

同時,將地震應急知識牢記在心,以便在關鍵時刻能夠冷靜應對。

至于中國台灣地震帶的情況,我了解到整個中國台灣島都處于地震帶上。地震的風險等級主要取決于其強度。

以今天的7.3級地震爲例,當震波傳至台北時,其強度已減弱至5級多,因此並未造成太大破壞。

(花蓮地震房子歪倒)

但如果震中位于中國台灣島上,後果可能會非常嚴重,甚至帶來毀滅性的災難。

我的應急預案,主要是根據地震的強度來決定,是否進行緊急疏散。鑒于我們所居住的樓層相對較低,若在遭遇強烈地震時,我們基本能夠迅速逃離建築物。

另外,我已確保家中備有必要的藥品、食物和飲用水,以應對可能的緊急情況。

不過,我尚未參與過相關的地震應急演練和培訓,這方面我仍需加強。

今日的地震,是自我遷居中國台灣以來所經曆的首次規模較大、震感強烈的地震。所幸的是,震中並未位于此處,台北依然保持平靜。

(中國台灣海邊)

然而,我深感在此次事件中,地震預警系統的效能並未得到充分體現,衆多周邊居民也未能接收到及時的預警信息。

這引發了我對預警系統,實際運行效果的思考,我們需要進一步探討,如何提升其可靠性和覆蓋範圍,以確保在關鍵時刻能爲更多人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

我主要通過電視新聞和手機網絡,及新聞獲取了這次地震的相關信息,信息反饋及時且准確。

對于中國台灣社會和相關部門,在地震應對方面的處理方式,我認爲他們必然擁有一套獨特的准則。他們的反應迅速、經驗豐富,顯示出極高的應對能力。

(救災領導做現場指揮)

今天上班途中,我注意到消防局的救援車輛,已經出庫待命,這充分說明他們已做好應對各種突發情況的准備。

我在大陸的朋友紛紛發來問候,讓我深感溫暖。盡管我已離開大陸,但我們的情誼依舊深厚如初。

至于鄰裏間,因爲並未遭遇重大變故,大家依然保持著日常的生活習慣,過著平靜而普通的生活。

回想起2008年的汶川地震、河南的大暴雨、北京的暴雨以及前段時間南昌的極端天氣,我更加深刻地意識到人生的無常。

我們永遠無法預知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因此,珍惜當下、擁抱生活變得尤爲重要。

(北京環球影城)

自從出國留學再回到北京,我的生活態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來到中國台灣生活後,我發現這裏的人們生活節奏相對較慢,沒有大陸那種快節奏的壓力。

他們雖然也面臨買房等壓力,但並不會因此憂愁,這種心態讓我深感羨慕。

在中國台灣,我享受著這種悠然自得的生活。人們彼此尊重、禮貌相待,這讓我感到非常舒適。

而中國台灣人常說的“慢慢來”也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最初,我還會嘲笑這句話,因爲我覺得時間很寶貴,不能浪費。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觀察到周圍的人們都展現出一種平和的心態,從容不迫地應對生活的挑戰。

這使我深感啓發,並意識到自己也有能力培養同樣的心態。

因此,我逐漸學會了向他人傳遞“慢慢來”的智慧,放緩自己的步伐,盡情品味每一個瞬間。面對突如其來的困境,我也能保持鎮定自若,從容應對。

專家分析說,中國台灣地震主要是板塊碰撞和俯沖導致的。

中國台灣位于歐亞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也叫菲律賓板塊)的交界處,這兩個板塊會互相碰撞,讓地殼運動變得複雜和劇烈。

太平洋板塊(菲律賓板塊)猛烈俯沖,在板塊接觸的地方形成了活動的巨大斷裂,這可能是中國台灣東海岸地形陡峭和地震頻發的原因。

(救援人員抵達現場)

特別是花蓮地段,地殼擡升得很快,每年有6~9.7毫米,所以更容易地震。

另外,菲律賓板塊在中國台灣東部轉彎,這裏應力集中,板塊碰撞産生的應力主要通過火山和地震來釋放。

這次中國台灣強震已經造成9人死亡,821人受傷,127人受困。這是中國台灣自1999年“921”地震以來最大的一次地震。

中國台灣花蓮今天發生地震時,一名女子在逃生後,因折返救貓而受困並最終去世。

據台媒報道,這名女子是花蓮一大樓的7層住戶,原本已經成功逃出,但她決定返回大樓救她的貓咪。

監控錄像顯示,她在主震後小心翼翼地走向大樓,一邊打電話,一邊擡頭看著建築物。

然而,在進入大樓後不久,另一波余震發生,大樓瞬間倒塌,她未能逃出來。該女子在搜救過程中被發現,但已無生命迹象。

這個女子的遭遇提醒我們,在面臨危險時,保持冷靜和理智至關重要。在緊急情況下,首先確保自己的安全,然後再考慮其他人和寵物。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生命很快就會過去,一個時機從不會出現兩次,必須當機立斷。”

在任何境遇下,人的生命安全與幸福,都應被置于至高無上的地位,不容忽視。

在此,我們向中國台灣地震的受災民衆表達深切的同情和關懷。

願重建之路早日平坦,願受傷的心靈得到慰藉,願受影響的家庭早日恢複正常生活。讓我們共同爲中國台灣加油,期盼未來充滿希望和安甯。

【口述:美金】

【編輯:如語】

我們無法體驗不同的人生,卻能在這裏感受不一樣的生命軌迹,這裏的每一張照片都是生命的點滴,每一個故事都是真實的人生,如果你也喜歡,請點擊關注哦!

(*本文章根據當事人口述整理,真實性由口述人負責。本賬號友情提醒:請自行辨別相關風險,不要盲目跟風做出沖動決定。)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