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從昆明出發徒步穿越中國,下一站想去胖東來

長江日報 2024-02-28 13:20:36

“對不起,我又認慫了,襄陽,我來了!”

近日,一位徒步穿越中國的博主走到湖北襄陽時,遇上大雪接連認慫,無奈之下蹭上好心人的順風車,引發網友關注。有網友打趣:“這樣也挺好的,幹脆改成搭順風車環遊中國。”

2月26日,在接受九派新聞采訪時,博主@唐偉翔(徒步穿越中國)正在襄陽休息,他稱自己沒想過會在徒步時遇到低溫凍雨天氣,自己的雙手被凍得發癢、發燙,打算在襄陽緩兩天再出發。

其介紹,自己去年11月從雲南昆明出發,打算穿越中國到達哈爾濱,目前已走過了雲南、貴州、湖南,行程達1000多公裏。下一站,他打算往河南方向走,到許昌看看胖東來。

唐偉翔說,在徒步的路上,雖然有不少驚心動魄的經曆,但最大的困難是心理上的煎熬,要學會一個人獨處。“我永遠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麽,每天都是未知,這對我來說是一件有趣的事,我還是希望能堅持把徒步走完,給自己一個交代。”

以下是九派新聞與唐偉翔的對話。

【1】徒步最遠的一天走了40公裏

九派新聞:爲什麽會有徒步中國的想法?

唐偉翔:我今年30歲了,之前沒有做過什麽能讓自己記得住的事,就想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做一些自己真正想做的、能讓自己銘記一生的事。

有一天,我突發奇想地在網上搜索了徒步穿越中國,發現這個事之前沒有人做。想趁著現在還年輕,用徒步的方式去記錄自己。把這件事完成了,不管我的賬號有沒有做起來,對我自己來說,都收獲了一段記憶深刻的體驗。

最初是和我的高中同學一起,我們兩個人從昆明出發,走到貴陽時,他的身體狀態不是很好,就回去了。那時候已經走了將近900公裏,我思前想後,覺得還是想堅持把這件事做完,就自己一人繼續出發了。

唐偉翔在貴州安順關嶺古驿道。

九派新聞:原本的計劃是怎樣的?沿著什麽路線走?

唐偉翔:我去年11月從昆明出發,目前已經走過了貴州和湖南,現在在湖北襄陽,打算休息兩天,緩一緩再繼續走,後面的行程裏,我還要去河南、河北、天津、遼甯和吉林,最終的目的地是哈爾濱。

在導航APP上搜索目的地,會直接出現一個徒步的步行路線,我會根據這個步行路線適當更改一些途經地。因爲中間可能經過鄉道和縣道,從我的徒步經驗來看,這兩種道路周邊基本屬于荒無人煙的狀態,比較危險。

運動量大的人走一天路可能最多就兩萬步,但我一天大概要走5萬多步,徒步最遠的一天可能要走40多公裏。沒開始徒步前,身邊朋友每小時能走的公裏數大概是3公裏/小時,但我現在走路的速度會比正常人快很多,算上中途買水、補給休息和拍視頻之類的停頓,導航APP計算的我徒步的平均速度能達到5公裏/小時。

除此之外,我身上背的包大概14斤重,沒有多余的負重能承載帳篷之類的生活用品,所以我每天都會制定一個詳細的路線計劃,其中包括我今天一定要走到一個可以居住的地方,確保自己不會被困在路上。

九派新聞:收入足夠支撐徒步嗎?家人支持嗎?

唐偉翔:在徒步穿越中國之前,我有嘗試做東南亞旅遊攻略方面的自媒體。我能徒步,其實離不開家人的支持,他們有給我提供一些資金,再加上我自己拍視頻也獲得了一些流量和收入。

現在我一個人徒步,主要的開銷就是住宿和吃飯,途經地大多都是鄉鎮,住宿價格都在七八十元,相較于之前做東南亞旅遊的開銷,已經算非常小了。

九派新聞:長線徒步很考驗人,在徒步之前你做了哪些准備?

唐偉翔:我年輕時練過遊泳,體質基礎比較好。出發前我每天會在城市裏徒步二三十公裏,讓自己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剛開始肯定會覺得很痛苦,但是它和運動一樣,鍛煉到一定的程度,就會慢慢適應,所以現在自己的徒步狀態都挺好的。

裝備上,我最主要的行李就是衣服,因爲戶外徒步要適應各種天氣狀況,衣服的增減比較重要。我一般都會疊穿好幾層衣物,比如裏面是半袖(短袖),外面穿一件(防曬的)皮膚衣,套一件薄的羽絨服之後,在外面再加一件厚棉外套或沖鋒衣。

但實際上,我對衣服的要求並不高,帶的衣服裏還有高中時穿的,全身上下只有鞋是比較專業的。開始徒步前,我挑了很久的鞋,才挑中這雙專業的、具備防水功能的戶外越野鞋。截至目前,我已經走了1200公裏,它還挺頑強的,尤其前幾天遇到雨雪天氣時,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凍雨天氣下手被凍傷,2小時沒攔到車

九派新聞:自己一個人會有害怕的時候嗎?有遇到過哪些困難?

唐偉翔:會害怕,因爲徒步時會經過一些沒有路燈的國道和省道,晚上黢黑一片,挺嚇人。我剛開始徒步時經過雲南和貴州,走的路都非常險峻,還曾經看到有輛車從懸崖邊掉下去。

還有一種狀況是,剛開始在網上搜到這個地方有住宿,其實它已經關門、不營業了,但網上沒有及時更新,到了之後發現這裏什麽都沒有。比如有一次我走了一段很長的路,既沒有住宿的地方,也沒有吃飯的地方,相當于被困在那裏,後來只能找當地的一戶人家借住。

過年期間我徒步到了張家界,那段時間吃飯都成了問題,尤其下凍雨的那幾天,外面封路、店鋪不開門,也沒有外賣。

下完凍雨的第二天我就出門了,天氣非常冷、還刮著大風,路上也特別滑,我把身上帶的所有衣服都穿上了,還戴了手套,從宜城市區往國道方向走。

當時路上來往的車輛並不多,我走了大概10公裏就被凍得不行了,雙手被凍得發癢、發燙,(我意識到自己一個人)實在沒辦法繼續再往前走了,只能攔車,過兩天才緩過來。

九派新聞:你是怎麽搭順風車的?

唐偉翔:其實我以前也沒有(攔順風車的經曆),這是人生中第一次。當時攔車是從慈利往石門方向,從湖南進入湖北的路上走的都是鄉道和縣道,車流量很大,而且沒有護欄。當時從早上開始攔車,一直攔到晚上。其實很驚險,因爲到了晚上就基本上不可能搭到車了。

這段路一共坐了5輛順風車,但攔得並不順利,因爲有些車可能已經滿座了,或者不順路,在路邊等得最久的一次,我站了2個多小時都沒攔到車,當時從我面前過去了差不多200輛車。

但2月22日我在襄陽攔車時只路過了9輛車,就有個司機師傅在我面前停下,而且他正好是從宜城出發到襄陽,就順路帶我過去了。

在襄陽坐上好心大哥的順風車。

九派新聞:在徒步出發前有考慮過遇到這種極端天氣怎麽辦嗎?

唐偉翔:我家住成都,冬天天氣再惡劣最多是氣溫低,我在那待了這麽多年,沒覺得會有多難受,所以我橫向考慮了一下,覺得徒步遇到惡劣天氣,可能不會對我造成太大的影響。近幾次的凍雨天氣確實比較罕見,沒想到我會碰到,但自己還是抱著遇到了困難,就想辦法克服困難的態度。

九派新聞:後面的徒步你打算怎麽辦?

唐偉翔:這幾天天氣漸漸轉暖,我也打算還是以徒步爲主,接著往前慢慢走,一步一個腳印。下一站我准備往河南方向走,先去鄧州途經南陽再去許昌,因爲我很早就聽說過胖東來,對它特別感興趣,想去看一看。

【3】失去陪伴家人的時間,但沉澱自己是值得的

九派新聞:徒步這麽久有什麽感受?

唐偉翔:感受最深的就是,這一路上我真的遇到了非常多的好心人,不管是在路上讓我搭車的朋友,還是帶我去嘗當地美食的粉絲朋友,都給了我很多幫助。

我在路上遇到的最大的困難就是怎麽學會一個人獨處。如果能碰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或者對我感興趣的人,我會很願意跟他們分享、聊天,但我不會刻意去找老朋友聊天、說話。可能有時候自己一天不說話、也不和人對話不會覺得有什麽問題,但長此以往下來真的很難熬,對心理來說是一個比較大的考驗。

九派新聞:有遇到什麽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嗎?

唐偉翔:我在貴州天龍屯堡的時候,看到這個村子裏的村民都保留著古老的習俗。那裏的刺繡手藝基本只有老奶奶會,因爲沒有年輕人願意繼承、學習,這樣對比來看,就挺難受的。

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村子裏一位會刺繡的奶奶對我說:“這門手藝現在只有老人家會了,你要是想學,我可以教你。”這對我的觸動還挺大的。

那裏的村民都是一群可愛的人,她們守護著傳統,也不吝啬傳承,我想等徒步結束,下次再回天龍屯堡時,留在那學刺繡。

唐偉翔和貴州安順天龍屯堡的村民合影。

九派新聞:有人說,“詩與遠方的徒步生意只是看上去很美”,你怎麽看?

唐偉翔:我覺得每件事都是有舍有得的,既然選擇去做一件事,必然要承受它的負面。我現在的生活在大多數人眼裏肯定是不穩定的,也會失去陪伴家人和愛人的時間。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現實問題需要解決,我當然會有羨慕他們的時候,但他們同樣也會有羨慕我的地方,所以我沒有辦法說誰更好或誰不好。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人走在路上可以拓寬眼界、增長見識。如果想通過徒步帶給自己的人生一點新的體驗,讓自己能沉澱下來,我覺得是值得的。

來源:九派新聞

實習記者:吳桐

記者:代夢穎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