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溫儒敏曬孔慶東所送66歲生日壽聯,網友:平仄不通!

真遊泳的貓 2024-03-14 11:14:37

近日北大中文系教授溫儒敏在博文中曬出了一副對聯,借此緬懷楊辛先生。

楊辛先生是著名美學家、書法家、北大哲學系教授,3月7日逝世,享年102歲。

溫儒敏在3月9日的博文中寫道:“十多年前我66歲生日,孔慶東與江力邀請楊辛先生屈尊爲我寫一賀聯,讓我十分感動。今天特意找出來看看。落筆俊逸風雲起,辟蹊洞見美學新……”

這副生日賀聯是這樣寫的:“溫良風範,儒雅人生;敏行天下,壽比岱嶽。”

對聯是爲溫儒敏的66歲賀聯而作,所以對聯按照賀聯的傳統,巧妙嵌入“溫儒敏”這位壽星的姓名,既符合情境,又頗具巧思。

這是一副相當精彩的對聯,然而卻有不少網友加以非議,認爲此聯平仄不通,犯了作聯的大忌。

有人認爲作爲北大中文系的教授,不應該犯這樣低級的錯誤,故而大膽評論道:“寫反了,應該仄起平收。”

沒錯,我們一般見到的對聯,一般都是仄起平收的。也就是說,上聯的最後一個字是仄聲,下聯的最後一個字是平聲。

如果以常理判斷,“溫良風範,儒雅人生;敏行天下,壽比岱嶽”的確是犯了平仄不通的毛病,平仄若不通了,連對聯都稱不上,遑論精彩的對聯?

對聯必須要注意平仄,這是初學者都明白的道理。

問題是,此聯有關的人物,皆是學富五車、名聲赫赫之輩,會犯這麽簡單的錯誤嗎?

作爲送對聯的人,孔慶東是北大中文系教授,號稱“北大醉俠”,以研究魯迅和金庸而出名。

江力則是溫儒敏的學生,是北京大學跨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

作爲書寫對聯的人,楊辛先生是我國著名哲學家、美學家、書法家,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是北京大學傑出教育貢獻獎、北京大學哲學教育終身成就獎獲得者,是一個著名學者。

而作爲收對聯的人,溫儒敏是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教育部聘中小學語文教科書總主編、教育部基礎教育專家委員會成員。

換言之,對聯有關的四個人,全都是與文學文化打交道的“高人”,全都不是“淺薄之輩”。

如果四個人的一個,不小心犯了小兒科的錯誤,這是有可能的,但如果說四個人全都一葉障目,全都不懂得對聯的基本知識,這可能嗎?

我知道現在很多網友是瞧不起“學院派”的,認爲學院派每多“誇誇其談”。

然而,學院派的基礎功底不是白打的。一味低看學院派與一味高看學院派,其實是一丘之貉。

回到壽聯上,面對平仄不通的質疑,到底是壽聯錯了,還是部分網友錯了?

依我看,還是部分網友錯了。

人之患在好爲人師,人間每多不懂裝懂之輩。

簡單一句話,誰告訴你們,對聯一定是仄起平收了?

一般是一般,不一般是不一般。

仄起平收的對聯的確是主流,可不代表平起仄收的不叫對聯。

其實,關注我“真遊泳的貓”的朋友,以前就聽我說了不少經典的“平起仄收”對聯。

比如說,孫中山先生大名鼎鼎的臨終對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比如說,明代神童林子覺大名鼎鼎的南海神廟對聯:“白浪起時,浪花拍天山骨折,呼吸雷風;黑雲去後,雲芽拂渚海懷開,吐吞星月。”

比如說,千年學府嶽麓書院的著名對聯:“惟楚有才;于斯爲盛。”

比如說,聞名海內的內鄉縣衙對聯:“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比如說,大名鼎鼎的弘一法師李叔同送給文學家夏丏尊的對聯:“一法不當情;萬緣同鏡象。”

不用再多舉例子了,事實已經很清楚了。

平起仄收的對聯,依然是對聯。就算平起仄收不是主流,但依然是合格的標准的對聯。

我們不能因爲仄起平收是主流,就否認了平起仄收的對聯的合理性。

不懂裝懂,隨意貶責平起仄收是平仄不通,那才叫淺薄之論呢。

回到“溫良風範,儒雅人生;敏行天下,壽比岱嶽”這副對聯,爲什麽對聯采用了平起仄收的方式,顯然這與對聯的嵌名要求息息相關。

由于是送給溫儒敏的賀壽對聯,對聯作者首先要求就是嵌入溫儒敏的大名而又要符合祝壽的主題,所以這種平起仄收不但不是不懂對聯,相反是精通對聯的一個象征。

同樣的,還有網友會疑惑:“溫良風範與敏行天下沒法對仗,不管是平仄還是文字都不夠對仗。”

其實,對聯采用的是自對手法,也就是說,溫良風範與儒雅人生對聯,敏行天下與壽比岱嶽對仗。

這當然也是因爲嵌名與祝壽的兩大要求,所以對聯作者巧妙采用了自對手法,使得壽聯既符合對聯規範,又能達到實用之目的。

換言之,這副壽聯是很見功力的精品之作,而不是部分網友以爲的不通之作。

這也是爲什麽明明有網友質疑此聯不通,而溫儒敏視而不見,沒有刪去博文的原因了。

夏蟲不可以語冰,對牛難以彈琴,溫儒敏沒有興趣對部分網友解釋,但我還是很有興趣替他解釋解釋,所以就有了這篇文章。

失業在家,寫文糊口,喜歡我文章的朋友,請贊賞、收藏和轉發!2塊錢是情,5塊錢是愛,再次感謝大家!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