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做到萬億市值的秘密,起底王傳福背後的“比亞迪工程師天團”

皆電 2024-02-28 10:09:55

“今時今日,即使所有財産包括土地、廠房、專利、股票全部消失,只要這些工程師還在,隨時可以東山再起。”

——2013年9月 王傳福

2003年1月22日,年輕的“技術狂人”王傳福做了一個違背股東的決定:斥資2.7億元購入秦川汽車77%的股權。那一段日子,他被罵慘了,有媒體直言,“比亞迪造車是無知者無畏的不知深淺的大冒進”。

果然,就在收購的次日,比亞迪就迎來基金機構的“洗倉”,股價隨即開始暴跌,兩天內市值蒸發了27億港元,且後續跌幅加劇,慘不忍睹。

可就在如此艱難的時刻,王傳福又做了一個讓股東心在滴血的決定:給秦川所有員工全面加薪,且無一人被裁。

在王傳福看來,當時的自己是造車的門外漢不假,可秦川的那些汽車工程師,他們卻是造車的棟梁之才。

顯然,自王傳福把腳邁進造車門檻的那一刻起,工程師在比亞迪就擁有崇高的地位。這種對工程師的尊重與推崇,融入了比亞迪的血液裏,流淌至今。

在收購秦川汽車之後的第一個20年,憑借數以萬計的工程師們的創新和努力,鑄就了比亞迪在電動化技術的領先,從而以絕對優勢贏下電動智能化的上半場,一舉成爲中國汽車市場品牌銷量冠軍。同時在全球市場超越日本的鈴木集團,位列全球銷量第九位。這是中國汽車工業70年以來,第一次有中國品牌達成這樣的成就。

2024年1月16日,在比亞迪收購秦川汽車第二個20年的元年,比亞迪在深圳舉辦了“夢想日”。璇玑架構、車載無人機、手掌鑰匙、全場景車載衛星通信、易四方泊車、天神之眼智駕系統……王傳福“技術魚塘”裏面的大魚一條條的躍出水面。

當晚,已經不再年少的王傳福仍舊“輕狂又熱血”地談論著他的夢想,比亞迪的夢想,中國汽車的夢想。而能實現這些夢想的,正是他引以爲傲的比亞迪工程師天團。

廉玉波、陳剛、楊冬生、任林、羅忠良、宮清、姚偉、江向榮、劉斯源、彭旺。

當晚,和王傳福一同亮相的10位比亞迪工程師天團代表都是中國汽車科技界的翹楚,他們背後站著的更是全球最大規模的汽車研發團隊——十大工程師天團,9.1萬名比亞迪工程師。

此情此景,不由得讓人想起了馬雲和他的十八羅漢。他們攜手並肩縱橫商場,罕逢敵手,僅用短短幾年的時間就打造了一個電商帝國。那麽,這些跟隨王傳福征戰電動智能化戰場的工程師天團究竟有著怎樣的戰力和戰績,十大天團代表又有著哪些鮮爲人知的往事呢?

01 電動化天團

電動化是比亞迪20年來制勝的秘訣。從比亞迪汽車成立的那一刻起,王傳福就立志成爲燃油車的掘墓人。如今,電動化天團擁有2.5萬名工程師,是比亞迪人數最多的研發團隊。

1987年畢業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廉玉波是電動化天團的代表,擔任比亞迪研究院院長,他也是最早加入比亞迪汽車的人之一。兒時的廉玉波對飛機大炮十分喜愛,高考時他以高出錄取線60分的成績進入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夢想著造飛機。可是命運卻跟他開了個幸福的玩笑。2003年收購秦川汽車後,王傳福無暇顧及狂跌的股價,隨即遠赴上海,約見了當時國內著名的汽車設計專家——廉玉波。在上海金茂大廈談了幾個通宵後,廉玉波決定加入比亞迪。後來廉玉波在上海招了幾十個剛畢業的大學生,購置了一些設備,比亞迪上海研發中心就此誕生。自2004年全面負責比亞迪汽車研發工作至今,廉玉波和團隊研發了F3、F6以及2016年至今陸續上市的新能源王朝系列車型,累計20多個車型、100多款。

廉玉波的電動化天團還對一個個新能源汽車技術瓶頸展開攻克,比如刀片電池、雙模技術、e平台、CTB技術、雲辇等。正是這些研發成果,才使得比亞迪在電動化戰場捷報頻傳。廉玉波本人也在2018年榮獲中國汽車産業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傑出人物獎”,2024年榮獲“國家卓越工程師”稱號。

02 半導體天團

半導體天團可以說是比亞迪的奇兵。在前兩年的“芯荒”危機之前,甚至外界都沒注意到它的存在。但事實上,早在2004年,比亞迪就成立了一家半導體公司,並于2008年收購甯波中緯半導體晶圓廠,次年其IGBT芯片即通過科技成果鑒定。算下來,比亞迪花了整整5年的時間,才攻克了芯片設計、晶圓制造等核心技術,打破了國際巨頭的技術壟斷,成爲了國內唯一一家擁有IGBT完整産業鏈的企業。當其它車企因缺芯而減産停工時,比亞迪反而能在滿足自身需求的情況下爲其它中國車企提供芯片。現在,半導體天團擁有5000名工程師,他們是比亞迪的抱“芯”者。

1998年北京大學畢業後就加入比亞迪的陳剛是半導體天團的代表。雖然陳剛第一學曆是學的化學,但是他自身的悟性是很強,在之後日漸的業務打磨下,也逐漸變得成熟專業。在比亞迪的二十多年裏,陳剛擔任過比亞迪副總裁、第六事業部總經理兼太陽能事業部總經理等職。據傳,其2019年的年薪高達353萬元。2020年,陳剛開始擔任比亞迪半導體董事長兼總經理,也是在那一年,比亞迪半導體進行了重構,業務版圖進一步擴大,主營業務涵蓋功率半導體、智能控制IC、智能傳感器、光電半導體、制造及服務五大板塊,擁有包含芯片設計、晶圓制造、封裝測試和下遊應用在內的一體化經營全産業鏈。

“芯荒”之時,陳剛表示,車規級芯片的合作要摒棄傳統的垂直協同模式采用網狀的協同模式。垂直協同模式下只能進行單線聯系,車廠無法直接和芯片設計環節溝通;而網狀協同模式下,汽車廠商可以直接與不同環節的企業溝通,同步信息,共同發展。

2019年,比亞迪半導體榮獲“中國汽車工業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2020年又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多次被工信部授予“中國芯”稱號。當下,隨著新能源汽車從上半場的“電動化”轉向下半場的“智能化”,車規級半導體市場必將進一步爆發,比亞迪半導體也將同步崛起。

03 智能化天團

16日晚的“夢想日”,已經在電動化戰場大勝歸來的王傳福向智能化發起了總攻,向外界展示了一系列行業領先的智能化技術,並喊出“整車智能,才是真智能。”而王傳福的底氣則來自于一支由1.5萬名工程師組成的智能化天團。

2005年從東北大學畢業的楊冬生是這支天團的代表。進入比亞迪後,他從工程師做起,曆任汽車工程研究院底盤部副經理、總裁高級業務秘書、産品及技術規劃處總經理等職,一步步成長起來。楊冬生自2006年起就扛起了研發智能網聯系統的重任,並在2013年帶領團隊主導了比亞迪DiLink智能網聯系統開發。

2021年3月,楊冬生被任命爲比亞迪副總裁,由此成爲比亞迪曆史上最年輕的副總裁。同時他還兼任産品規劃及汽車新技術研究院院長等職,負責插電混動和智能化技術的研發。在主機廠,産品規劃和新技術研究院的重要性不必多說,前者是企業的決策中樞(大腦),後者是企業的核心技術(靈魂),楊冬生則主掌著比亞迪最核心的部門。

當晚,楊冬生向外界介紹了行業首個智電融合的智能化架構——璇玑架構,這是智能化天團最新的成果。其實,楊冬生還是比亞迪DM技術總設計師,在他的帶領下,比亞迪研發團隊突破了技術壁壘,打通了燃油車和新能源的關聯。2020年6月,比亞迪首次對外透露DM-i超級混動系統,這也是比亞迪最強的護城河。

在比亞迪贏得電動化後,智能化就已經勢在必得。王傳福說,未來,比亞迪將在整車智能領域投入1000億元,僅僅智駕團隊就有4000余人。楊冬生領導的智能化天團,未來無疑會受到更多關注。

04 軌道交通天團

多年以前,在北京開完會的王傳福驅車趕往機場,卻因堵車誤機。

這讓一向分秒必爭的王傳福十分生氣。于是這位狂人工程師當即想到了一個長久的解決辦法——治理交通擁堵問題,雲軌是最棒的選擇。2016年,比亞迪曆時5年科研,累計投入50億元,成功打造出了跨座式單軌“雲軌”,正式宣告進軍軌道交通。王傳福說,雲軌將再造一個比亞迪。

“夢想日”亮相的軌道交通天團有2000名工程師,而該天團的代表正是當初在秦川汽車任職的任林。2003年,王傳福收購秦川汽車後,他便隨之進入比亞迪。任林先後擔任比亞迪輕軌研究院院長、第二十一事業部總經理、比亞迪慈善基金會理事等職務。作爲比亞迪的老將,生于西安的任林十分擅長學習,工作後,他曾在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甚至奔赴日本進修。2017年1月,任林和王傳福兄長王傳方同時被任命爲公司副總裁。據悉,2020年任林的薪酬467.8萬元;2021年、2022年薪酬分別爲519.4萬元和572.8萬元。兩年時間增長100多萬,足見其貢獻之大。

事實上,任林不負王傳福的厚望,比亞迪雲軌擁有100%自主知識産權,在全球已獲授權專利約1.8萬余項。如今,進入坪山中央大道北路的比亞迪總部,最醒目的是那段繞行園區的高架路,這是比亞迪雲軌實驗路。目前,比亞迪軌道交通産品已落地中國銀川、重慶,巴西聖保羅、薩爾瓦多等海內外諸多城市,成爲中國首家在軌道交通領域出海的民營企業。

在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高歌猛進的當下,似乎很少人注意到比亞迪雲軌的光芒。但和新能源汽車一樣,雲軌也必將助力比亞迪實現綠色夢想。

05 汽車集成天團

比亞迪垂直整合模式的成功,離不開其強大的汽車集成能力。“夢想日”亮相的比亞迪汽車集成天團和它的10000名工程師,提供汽車電氣化解決方案,是比亞迪所向披靡的關鍵。

2005年加入比亞迪的羅忠良是汽車集成天團的代表,現任弗迪科技董事長。進入比亞迪時,羅忠良主要負責做機器人産業。一年後,項目結束,公司決定不再投産這個産業。羅忠良和團隊接公司通知,從零開始,做了差不多一年的工程建設,也就是坪山工業園基地。2008年,比亞迪第一款B級車F6在坪山落地,羅忠良和團隊轉入汽車零部件的生産和産品的開發,負責沖壓件和機加件配套。同年,公司決定停掉孵化了三四年的安全帶配套項目,羅忠良聞訊主動請纓,並立下軍令狀,帶領團隊用2個月時間解決了質量和交付問題。現金流是市場化過程中很重要的一步。爲了盤活固定資産,羅忠良和團隊狠抓庫存,通過庫房、配送、管理責任的改變,在一年不到的時間內降了4.1億的庫存。

爲了贏得客戶,羅忠良和團隊從2018年就開始和對手做全方位對標,去了解對手的技術、産品、人才儲備、管理能力、內部的規章制度模式以及文化。每個産業都去找標杆,比如線束對標世界頂級品牌。通過全面對標和改革,弗迪科技迅速進化。

對于工程師,在羅忠良看來,工程師跟科學家是不一樣的。科學家是發現問題,工程師是解決問題的,要的是結果。後來,他在給新人分享心路曆程時,說首先要做一個靠譜的人,其次要時刻准備著,因爲機會是留給有准備的人。而“弗迪”正暗合了工程師必備的品質:“弗迪”一名,源于《詩經.大雅.桑柔》——“維此良人,弗求弗迪”,寓意著誠實有信,踏實精進。

06 新材料和基礎科學天團

作爲一個技術至上的企業,比亞迪非常注重研發。1997年,在比亞迪成立之初,就成立了中央研究部,專注基礎研究。但隨著比亞迪的發展,基礎研究的方向也有所擴大。比亞迪新材料和基礎科學天團擁有3000名工程師,致力于解決産業相關技術瓶頸背後的科學問題,開展前瞻性基礎研究和應用性基礎研究。

在比亞迪工作了21年的宮清是新材料和基礎科學天團的代表,也是“夢想日”當晚王傳福邀請上台的十位天團代表中唯一的女性。宮清的學曆水平很高,是王傳福的校友。1989年12月,她畢業于中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並獲取了工學碩士學位。後來她繼續深造,又于2002年12月獲得中南大學博士學位。在加入比亞迪前,宮清曾有過在高校任教的經曆。2003年加入比亞迪後,宮清先後擔任過客服部經理、中央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采購一處總經理等職,現任新材料和基礎科學中央研究院院長。

很多人都記得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全民瘋搶口罩時,比亞迪短短數天內爆發口罩産能,解決口罩荒。當時正是宮清帶頭組建研發團隊,正常需要2個月才能完成從購買到組裝的生産線,比亞迪僅用13天就完成。如今,除了早期的材料研究外,新材料和基礎科學天團的研究還擴展到了算法、光學、聲學,包括力學制造、金屬等各種研究,全方位地支撐起比亞迪在各個産業的發展。

07 動力總成天團

動力總成,英文名稱Powertrain或Powerplant,是指車輛上産生動力並將動力傳遞到道路上的一系列零部件。在汽車制造中,動力總成對提高電動化水平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技術和制造水平直接影響性能和成本。比亞迪的動力總成天團擁有7000名工程師,笃信用技術驅動世界,他們是比亞迪汽車擁有超高性價比的原因所在。

弗迪動力總經理姚偉是動力總成天團的代表,是十位天團代表中最低調神秘的人物之一,網上幾乎沒有任何關于他的公開采訪。他所領導的“弗迪動力”經營範圍爲汽車動力系統技術研發;發動機、變速器,汽車零部件研發、生産和銷售;模具、齒輪,鑄件制造和銷售。

此外,“弗迪動力”還經營電動車高壓配電箱、高壓線束其零件制造和銷售;新能源電機、電控、電源及零件制造和銷售;智能轉向系統、智能制動系統、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制造和銷售等。

08 電子研發天團

2021年,當王傳福在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上說出那句“華爲的手機大部分是我們造的”的時候,比亞迪電子這個巨無霸就清晰地浮出了水面。成立于1995年的比亞迪電子是全球僅次于富士康的代工廠。比亞迪電子研發天團擁有1.1萬名工程師,他們共同造就了比亞迪電子帝國。

複旦大學畢業的江向榮1999年就入職了比亞迪,從制造部經理起始,曆任精密金屬制品工廠廠長、技術開發中心總經理、第一事業部副總經理等職,現在是比亞迪電子事業群COO,也是比亞迪電子天團的代表。2007年,比亞迪手機零部件及組裝業務收入達91.9億元,占營收的43.3%,幾乎再造了一個比亞迪。同年,比亞迪將這部分業務拆分出來在香港主板單獨上市,字號是“比亞迪電子”。

與比亞迪創立早期依靠人工的模式不同,江向榮十分重視自動化,曾每年投入超5億元在升級自動化上。比如,2015年比亞迪電子的産值爲200多億,2018年是400多億,在産值增加的同時,員工數量並沒有增加,這是自動化最直觀的體現。

疫情期間,江向榮和團隊爲生産口罩完成了一個看起來不可能的任務——3天畫出400多張圖紙。彼時的江向榮,帶領團隊承包了口罩廠最大量的産線,每天都撲在産線上,廢寢忘食,王傳福見了他也親切地稱他爲“小江”。在口罩工廠布列整齊的100多條産線中,前21條産線最爲特殊,他們每一台都是一個新的版本,是比亞迪口罩機快速優化叠代的印迹。由于是最早實現市場化獨立運營的團隊,其實這種快速換代是比亞迪電子刻在骨子裏的基因,永遠保持戰時狀態,永遠與時間賽跑。

目前,比亞迪電子是全球唯一一家能夠大規模提供金屬、玻璃、陶瓷、塑膠等全系列手機結構件及整機設計制造解決方案的公司,合作夥伴陣容裏包括華爲、三星、蘋果、Google等全球逾百家知名品牌。隨著比亞迪汽車在智能化領域的崛起,比亞迪電子的未來也充滿了想象力。

09 電池天團

電池可以說是比亞迪的本命物。當初,王傳福正是靠著“手搓”電池在深圳紮根崛起,在新能源汽車時代,王傳福又靠動力電池獨領風騷。可以說,比亞迪汽車的成功,除了DM技術,刀片電池功不可沒。由10000名工程師組成的電池天團毫無疑問是比亞迪動力電池的締造者,提供全領域電池解決方案。

弗迪電池COO劉斯源是比亞迪電池天團的代表,作爲技術大牛,他是比亞迪十大天團代表裏唯二的神秘人物,公開信息十分有限。但比亞迪在動力電池領域的成就側面可以反映劉斯源的過人之處。2020年3月29日,比亞迪正式發布刀片電池。該電池采用磷酸鐵锂技術,通過結構創新,不僅大幅提高了體積利用率,能量密度逼近三元锂電池,而且安全性大大提升,完美通過了針刺測試和重卡碾壓測試。刀片電池首搭于“漢”車型。從此,比亞迪新能源汽車迎來了巨大的飛躍。

由于比亞迪動力電池的優異品質,不僅已經搭載在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上,而且還外供給特斯拉等車企。在2023全球動力電池裝車量排行中,比亞迪僅次于甯德時代位列第二。

在電池技術日新月異的當下,劉斯源和他的動力電池天團並未放慢腳步,而是用技術創新引領行業變革。目前,比亞迪動力電池生産基地規劃超過20個,2025年産能將超過1000GWh。

10 商用車天團

談及比亞迪汽車,外界的第一反應是比亞迪乘用車,但事實上,比亞迪在商用車領域也同樣成功。由3000名工程師組成的商用車天團就肩負著“綠色交通智慧升級”的重任。

商用車研究院院長彭旺是商用車天團的代表,作爲一名80後,他成就斐然,曾榮獲中國公路百名優秀工程師、深圳市高層次專業人才等獎項。比亞迪早在2008年時開始做起電動客車的研發,2009年正式對外宣布進軍純電動客車領域,2010年,在沃倫巴菲特、查理芒格、比爾蓋茨見證下,首輛K9純電動客車在湖南長沙基地下線。外界現在都知道比亞迪商用車的成功,但鮮爲人知的是,2008年,彭旺組建的20來人客車研發團隊中,沒有一個人有做客車的經驗,只有部分人員有做乘用車的經驗。雖然比亞迪于2009年7月收購了湖南美的客車,但其從美的客車移交過來的部分技術資料是中型車,沒有12米大型客車的相關技術資料,研發團隊只能自力更生。到2018年,正式成立的比亞迪客車研究院人數已超過2000余人。

如今,比亞迪商用車産品已經覆蓋K9、K8、K7、K6、K8S等全系列純電動公交客車,C8、C7、C6等全系列純電動客運客車,T4、T5、T6、T7等純電動物流卡車,以及純電動環衛車(底盤)、自卸車、混凝土攪拌車、特種車等車型産品。目前,比亞迪商用車已大規模應用于北上廣深等國內城市,並出口至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

結語

1994年11月18日,王傳福帶領20多人創業團隊在深圳布吉租來的冶金大院裏開始創業。1995年2月,比亞迪實業有限公司注冊成立。比亞迪——Build Your Dreams,意即“成就夢想”。

2024年1月,在比亞迪“夢想日”的宣傳片裏,有這樣一段話——每一個改變世界的瞬間,都有一群默默前進的工程師。在無人抵達的深空,他們論證著夢想,解析著夢想,實現著夢想。

回首2011年、2012年,那是比亞迪新能源汽車被質疑得最激烈的時候,被外界批評爲“畫出來永遠也吃不到的餅”。此時的王傳福依舊堅持著自己的執著。他深信“能做出全球最好電池的比亞迪,完全有能力造出全球最好的電動汽車”。而支撐他這份自信的,正是比亞迪當時1萬多名工程師。他說,這是比亞迪最寶貴的財富。

2022年,比亞迪經營情況大好,隨即推行員工持股計劃,總計利用18億左右的真金白銀回購股份全部用于激勵工程師。跟一般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僅限于高管不同,比亞迪激勵覆蓋的人數達到驚人的1.2萬人,基本覆蓋該公司旗下的工程師骨幹。

作爲比亞迪的創始人,同時也是比亞迪的第一位工程師。數十年來,王傳福以工程師精神浸染著比亞迪的每一個人,一手締造了比亞迪9萬余人的工程師天團。

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地球。”而工程師就是這個支點。毫無疑問,擁有工程師天團的比亞迪已經撬動了百年曆史的全球汽車業。未來,正向比亞迪走來。

0 阅读:15

皆電

簡介:有趣/有料/專業的新能源汽車與智能互聯技術媒體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