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開窯建盞”,用百元撿漏千元珍品:這是割韭菜嗎?

李旭團隊 2024-03-08 11:34:08

曾幾何時,一類叫“開窯建盞”直播在各大電商平台上火了起來。

直播現場,有人從窯爐中陸續搬出一疊疊匣缽,逐個撬開取出裏面的茶盞,現場鑒定後進行售賣,過程如同開盲盒,很解壓也很有沖擊力,很多人愛看。

▲建盞成品—視覺中國供圖

最近,杭州的周女士也經常刷到有關“開窯建盞”的直播,經過一番觀察後,她找到潮新聞記者幫:“我懷疑,這種直播,就是一場收割韭菜的騙局。”

燒制茶盞的匣缽,需要暴力撬開嗎?

“開窯”是一種燒制陶瓷的術語,指的是把已經燒好的陶瓷從窯內搬出。“建盞”則是一種福建南平建陽區的特産,口大底小,俗稱“鬥笠碗”。

記者在某短視頻平台上搜索關鍵詞“開窯建盞”,跳出了大量直播間,每個直播間裏觀看的人數少則幾百,多則上千。

觀察發現,這些直播間裏,直播的形式十分雷同——

背景都是一個窯爐,窯內堆滿了一疊疊燒制茶盞的匣缽。

有工作人員從窯中搬出一疊剛剛燒好的匣缽,隨後用錐子暴力撬開匣缽與匣缽之間的縫隙。撬開過程中,記者注意到,很多匣缽的連接處有明顯的破損,甚至斷裂。

▲記者進入的直播間截圖

撬開後,一位主播取出匣缽中的茶盞,進行現場鑒別,“有瑕疵的”丟在一邊,“沒有瑕疵的”則拿來售賣。記者發現,這些“瑕疵品”色彩大多相對普通,底部基本與匣缽黏在一起,用力掰開可見底部破損;而“沒有瑕疵的”顔色都要豔麗一些,拿起來也比較輕松。

對此,網上質疑的聲音不少。網友“會燒窯的趙廠長”發短視頻稱,匣缽是一種反複使用的工具,成本很高,不可能暴力撬開。

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省級陶瓷藝術大師、越窯青瓷非遺傳承人甄景虎也認爲,暴力撬匣缽是明顯“作假”的表演。“一個大一點的匣缽要一兩百元,成本比一只茶盞都高。”他告訴記者,一般爲了避免匣缽在高溫下黏連,都會在匣缽封口處塗上一層氧化鋁進行保護;同時,也會在匣缽底部放上墊片,防止茶盞底部被黏。

晶瑩剔透的“窯寶”,究竟值多少錢?

潮新聞記者在直播中看到,幾乎每一疊匣缽中,至少有一只“珍品”或者“窯寶”。所謂“窯寶”,指的是有特別顔色和圖案,且獨一無二的瓷器。

每當開出這些茶盞後,主播又會往茶盞中倒水。一遇水,茶盞明顯變了顔色,看上去又晶瑩剔透了不少。

▲記者直播間截圖

隨後主播用誇張的語氣進行點評,聲稱價值至少上千,隨後報出了一個“實惠”的價格,基本在幾十元到300元之間。甚至有的主播還聲稱自己已買下送網友,只需支付快遞費和包裝費即可獲得。

一般到了這一步,就會有很多網友下單。上架的茶盞也會在短短幾分鍾內被搶購。

甄景虎認爲,這也是一種炒作,利用的是普通消費者對陶瓷工藝的陌生。“其實只要是瓷器,在高溫狀態下拿出來,都是通紅的,經過水的冷卻後,都會變成它原本的釉色,這沒什麽奇怪的。”

他告訴記者,網上的很多所謂茶盞,看起來確實很美觀,但其實都是批量生産的工業化産品,出廠價只有十幾元,不具有古代文物的收藏價值。對于這些茶盞,網上100元以內的價格都是合理的。

“這個價位,你可以拿來當一個普通的茶杯來使用,但如果價格太高,就要考慮一下。”具有收藏價值的高端純手工藝術品,不會被批量生産,就算被直播“帶貨”,也不會出現那麽大的數量。

▲直播間售賣的茶盞

不過,潮新聞記者發現,有些開出的茶盞,金屬光澤十分強烈,有的發出金燦燦、明晃晃的七彩色,有的看上去像是純金或純銀的茶盞,也被主播們標出了99元甚至更高的價格。

甄景虎說,看到這種樣式的茶盞,再便宜也不能買。“茶盞有金屬色,其實是正常的,燒制建盞的泥料含鐵量較高,釉料裏的金屬成分經過高溫氧化燒制後會産生折射光。但如果金屬色太過誇張,可能是後期利用電鍍或其它手段做出來的,重金屬含量可能超標,對人體有害。”

新開的茶盞已售30件,一盞多賣是欺詐嗎?

杭州的杜女士半年前被某平台上的開窯直播吸引,花了300元拍下了一只所謂的建盞“窯寶”。剛付了款,她覺得不對勁,打開某寶查看,發現與直播間裏同款的茶盞不少,標價只要20多塊錢。她感到自己被套路了,趕緊申請退貨。

▲杜女士提供的搜索截圖

類似經曆的網友有不少。有網友收到的茶盞樣式與直播間裏宣傳的“建盞”明顯不符,還有網友聲稱,收到茶盞上精致的裝飾物像是用膠水粘上去的,一拉就可以扯下來。

周女士則在某直播間發現,剛剛開出的“窯寶”竟然同時被很多人買下,存在“一盞多拍”的情況。

對此,潮新聞記者也觀察了多個直播間,發現大多數直播間上架的商品均未標明“建盞”字樣,僅在主播介紹時出現過“建陽建盞”的說法。

記者嘗試對一些商品進行下單,發現可以一次性購買多只。在某直播商家的店鋪中看到,一款剛剛開出的“珍品”茶盞竟被售出了30余件。

▲商品信息圖

“記者幫”幫幫團智庫專家、上海博和漢商(杭州)律師事務所名譽主任邵斌律師認爲,即使在直播過程中沒有明確提及所售的茶盞是否爲現開的精品建盞,其“開窯”的過程已對消費者産生了一定的誤導,“很多消費者之所以購買茶盞,就是沖著剛剛開窯的精品建盞來購買的”,這就已涉嫌消費欺詐。

邵斌說,在網購中應盡量保存交易記錄等關鍵信息。如果購買的瓷器産品存在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的情況,消費者可以選擇無理由退貨,也可以向電商平台、有關部門或當地消費者協會投訴。如對反饋結果不滿意,還可以通過民事訴訟的方式進行維權。

針對網上“開窯建盞”直播可能存在的虛假炒作問題,邵斌認爲,平台方也該盡到監管的義務。

記者將有關情況反饋給相關平台,平台表示,正在對相關直播間進行查證。

[此文來源:潮新聞 記者 楊雲寒,版權說明:以上文字及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供學習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並不代表本平台贊同其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權或來源標注有誤,請及時和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迅速處理,謝謝!]

0 阅读:3

李旭團隊

簡介:民間知名人士創辦,旨在宣傳、預防、曝光各類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