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首例!00後小夥割肝救父,醫生完成肝移植“天花板”手術!這一幕淚目了

長城網 2024-05-16 23:51:15

23歲的兒子不懼手術風險

毅然捐獻了近60%的肝髒

去救50歲身患肝癌的父親!

近日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以下簡稱廈大附一醫院)

肝膽胰血管外科(肝移植科)

姜楠主任團隊曆時15小時

讓血脈相連的父子倆從此“肝膽相照”

父親的生命得以延續

這也是福建首例供體雙膽道合並S8回流重建的複雜右半肝跨血型親體肝移植手術。姜楠感歎:“這是一個充滿高度設計感和高度操作難度的手術。”

絕處逢生 家人堅決“捐肝”延續患者生命

50歲的老張長期患有乙型肝炎,肝硬化加重,且並發肝癌。近年來他多次出現腹水、嘔血。爲挽救生命,家人帶著輾轉各地多次就醫,但病情始終難以控制好轉。

“這幾年真的很苦,都在醫院跑,很多大醫院都過去了,但是病情還是沒有控制住。”老張的妻子侯女士嗓音哽咽,幾乎無法繼續說下去:“他經常吐血,已經不下20次了。”

來到廈大附一醫院時,醫生判定他已不具備常規手術條件。肝移植是挽救老張生命的唯一出路。

姜楠介紹,肝移植是治療終末期肝病的最有效手段,但肝髒供體短缺是我國乃至全球面臨的現狀。由于供體嚴重匮乏,我國每年接受肝移植的患者大約6000人,全國有數萬人在等待肝移植。

在了解到親屬間也可以進行活體肝移植手術後,侯女士主動找到姜楠主任,表達自己想要捐獻肝髒給丈夫。“在這種情況下,親體移植手術可以減少患者等待的時間,費用也較少,活體供肝的治療更好且能降低術後免疫排斥發生的概率,最終我們建議開展親體移植手術。”姜楠說。

遺憾的是,經過了一系列評估,侯女士的肝髒大小若按老張生存需要的最小限制割去650g後,剩下的肝髒無法維持她生存所需。

這時,老張23歲的兒子小張態度非常堅決:捐肝救父親。“老爹,上陣父子兵,你的病,咱們一起扛。”

“不行,我們上一輩的疼痛不能讓下一輩的人來承擔。”雖然小張並非侯女士所生,但她卻視其如己出,說什麽也不願意讓兒子去冒險。

“肝髒是人體內再生能力最強的器官之一,在經過切除後,殘余的肝髒在足夠的血流灌注下能夠快速增大到適合人體需要的大小。”姜楠告訴侯女士,要相信現在的醫學水平,“我們會全力保障小張的安全,並且小張捐了肝髒,殘余的也能很快長回來。”

最終,老張和妻子終于同意了小張捐肝的方案。幸運的是,經過術前三維手術規劃系統,小張的肝髒可以滿足兩人使用。

巧妙設計 解決“難上加難”的三大問題

“活體移植,除了技術上的要求,還有倫理上的,醫療活動不能以正常人的生命爲代價。”爲了保障手術中小父子倆的生命安全,姜楠主任團隊通過三維手術規劃系統重建,詳細分析和推演手術,規避風險。

他們發現,除了常規的親體移植難度外,還有三個更大的難點需要攻克。

其一是小張的右肝膽管存在變異,右前膽管開口于左肝管,如果按照傳統的方法切取,將會有兩個細小的相距較遠的右肝管,容易造成移植後重建膽管的並發症。

其二是小張肝髒的流出道——肝靜脈,肝髒的第8段存在彙合至肝中靜脈的一支粗大靜脈血管,而第5段的回流主要通過肝右靜脈,需要搭橋連接到整體流出的右肝靜脈上,否則移植後會出現第8段淤血、壞死等問題,這就需要切去小張自體的靜脈進行血管重建。

此外,老張接受過TIPS治療(經頸靜脈肝內門腔靜脈內支架分流術),他的肝靜脈-門靜脈系統存在血管支架的機械性破壞和內膜的損傷,受體血管基礎條件不好,並可能存在血栓,手術可能需要借助人工血管或者移植自體血管進行血管搭橋重建。

最後,姜楠主任團隊給出了一個充滿難度和設計感的親體間活體肝移植的手術策略:對于供體小張,采用肝右半肝切除+利用供體腸系膜下靜脈進行S8-肝右靜脈重建+節段性切取供者左肝管和肝總管+左肝管-膽總管端端吻合術+膽囊切除術的策略;受體老張則用改良背馱式肝移植(供者肝右靜脈-受者下腔靜脈端側吻合、供者肝總管-受體肝總管端端吻合)的方法。

攻堅克難 15小時完成肝移植“天花板”

經過近兩周的准備,姜楠主任團隊決定在4月12日爲父子倆進行手術。在手術室、麻醉科、輸血科、重症監護等多學科的密切配合及精心的術前准備下,當天上午8時,手術開始。

經過15小時的奮戰,姜楠主任團隊克服了供肝切取、病肝切除、供肝修整、血管搭橋、新肝植入等難關,順利完成了肝髒移植手術。

“看著移植的肝髒慢慢恢複血色,血液慢慢恢複流動時,所有人才松了一口氣。夜裏11時下手術台時,雖然大家眼睛酸脹、口幹舌燥、腰酸背痛,但心裏比較踏實了。”姜楠感慨。

一般來說,活體肝移植手術過程可分爲“切、修、移”三個重要步驟,即精准無誤地從供體上摘取供體肝、對供體肝進行專業規範的修整、把供體肝無縫精密地移植到受體。

在把供體肝移植到受體的過程中,要把肝動脈、靜脈、膽總管等多根非常精細的血管和管道一根一根地精准無縫地連接起來,術中要實現多根血管吻合、變異動脈的整形以及膽管的吻合,對主刀技術要求極高,可以稱之爲肝髒外科手術的“天花板”。

術後的監護和治療同樣至關重要。甯耀貴主任醫師帶領的重症醫學醫護團隊無縫銜接了術後的重症監護工作。在術後第4天、術後第6天,小張和老張完成了重症醫學科的重症監護治療,轉回了肝膽胰血管外科(肝移植科)普通病房進行後續的抗感染、抗排斥、營養及康複治療。

僅僅一周時間,老張的新肝,從植入時的650g增大了1086g,肝功能指標正常。而小張也從切除供肝後僅剩的474g,增加到859g,肝功能術後短暫的異常後也逐步恢複正常。

術後4周,父子倆順利一同出院。一家人緊緊擁抱在一起,眼眶濕潤了。老張爲妻子擦去眼淚:“最難的關我們已經闖過來了,感謝我的家人們,感謝第一醫院的醫護團隊”。

來源:福建衛生報

0 阅读: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