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被胃病“糾纏”,這4個吃飯習慣最好改掉,降低患胃癌的風險

千金芳 2024-04-12 17:00:36

胃病幾乎是世界上犯病人數最多、發病機理最廣以及治愈難度最高的疾病之一。而臨床上,較爲常見的胃病表現有很多,比如胃口不佳、消化不良、排便不暢等,而這些情況幾乎是每個人都有過的經曆,在此類病況的不斷反複中,有些人漸漸地認爲胃病自己養養就能好,卻忽略了其背後可能存在的癌變風險。

據統計,全球每年的胃癌新發患者都在200萬以上,並且,其中超過60%的病人在確診時,都已經進入了中晚期,不論是治愈幾率還是預後質量,都不容樂觀。因此,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對自己的胃部健康狀況多加留意,而若是不想被胃病“糾纏”,這4個吃飯習慣最好改掉,或能降低患胃癌的風險。

1.吃飯狼吞虎咽

現如今,不論是上班族還是學生黨,其生活節奏都比較快,工作以及學習負擔都比較重,特別是在備考或加班期間,恨不得24小時連軸轉。因此,在吃飯時,也總是追求“速戰速決”,常有快速進食的行爲發生。

然而,這種大口吞咽的飲食方法,卻很容易給胃部帶來諸多影響。比如,未經口腔完全咀嚼過的大塊食物糜,進入消化道後會給腸胃蠕動帶來更重的負擔;而部分尖銳堅硬的食品還可能劃傷食道與胃粘膜,繼而加大細胞發生癌變的風險。

因此,不管平時有多忙,也應當留出足夠的就餐時間,這樣不僅能夠輔助食物消化吸收,也能幫助調理胃部健康。

2.習慣于吃燙食

“趁熱吃”是我們日常中常聽到的一句關心話語。在大衆看來,新鮮出爐的食品往往具有更高的營養價值與更豐富的口感,因此,在食品剛出爐的時候食用,似乎是一種“美食享受”。

然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直接食用超過65℃的食物會加重口腔以及整個消化道的癌變風險。

這主要是因爲人體的黏膜結構比較“嬌貴”,在高溫刺激下會出現嚴重的細胞受損現象,而在這些組織愈合修複的過程中,原癌基因的表達可能性也會提高,所以,對此我們需要格外當心。

3.口味過重

現代人對食物口感的追求似乎從未停止過,尤其是“鮮、香、麻、辣”的食品,往往更能受到人們的青睐。

然而,花椒、麻椒、辣椒這些吃起來很“爽”的食材,卻可能會損傷胃部黏膜結構,誘發慢性胃炎或是胃潰瘍等症狀,繼而加大胃病深度病變的風險。

所以,即便麻辣口味的食物能滿足人們的口舌之欲,但卻不宜過量,建議大家做好自我控制。

4.邊吃飯邊交談

“食不言寢不語”是自古就有的一種餐桌禮儀,但現如今,還是有很多朋友喜歡在就餐時“談天論地”。且不論這樣的行爲是否幹淨、衛生,但就健康而言,就會有一定的風險。

因爲吃飯說話,會導致大量的空氣從食道湧入胃腸,從而造成腹脹、積食等狀況,並提高各種胃病病發的風險。

而且,一邊咀嚼一邊說話,還可能會讓食物殘渣掉進氣管內部,這同樣十分危險。總之,無論從哪個方面考量,大家在吃飯時都應當做到專心、保持安靜。

【本圖文由“千金芳”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棉花,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制】

1 阅读:168

千金芳

簡介:致力于打造女性健康第一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