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爲什麽罵胡適下流?其實是胡適先動的手

第一老土 2024-03-25 08:47:23

說起金庸和胡適,總讓人覺得金庸活在現代,胡適活在民國,他們不是同一個時代的人。其實金庸出生于1924年,胡適出生于1891年,他們只相差了33歲。曾經有38年時間,他們共同生活在這個世界上。

從個人關系上來說,胡適有個朋友名叫徐志摩,徐志摩的父親有個堂妹嫁給了金庸的父親,這算是二人輾轉千回八竿子也未必打的著的一點關系。除此之外,二人基本沒有什麽交集,二人之間唯一一次交流還是發生在媒體上。

1958年12月8日,胡適到今天台北世新大學的前身世界新聞專科學校參觀,並且發表演講。第二天,這篇演講發表在台灣的《中央日報》上,取名《新聞記者的修養》。

在文章裏,胡適要求新聞記者要有“辯冤白謗”的修養,就是要像偵探一樣探究事情的真相。爲此,他還舉了兩樁國外的冤案,都是有人曆經多年追求真相,最終讓蒙冤者得以重見天日的故事。

要求記者“辯冤白謗”,這實在是一種超高的要求了,這其實是大衆對于司法機關的要求,記者只要能全面如實反映真相也就行了,今天的記者連這點都做不到,其他就不用再提了。

這段演講其實是倚老賣老,當時世界新聞學校剛成立三年,請胡適這個知名的老學者老官僚,無非是爲了提高學校的知名度,給自己臉上貼金。胡適雖然不是學新聞出身,但是資格老名氣大,倒是什麽專業都敢插一嘴,別人也不敢說什麽。

只是,在演講的開頭,胡適要求新聞記者多看“偵探小說”,他說:“現在有許多報紙都刊武俠小說,許多人也看武俠小說,其實武俠小說實在是最下流的。偵探小說是提倡科學精神的,沒有一篇偵探小說,不是用一種科學的方法去求證一件事實的真相的。”他舉例福爾摩斯,希望學新聞的同學多看看。

這就有點莫名其妙了,看偵探小說就能培養科學精神,就能讓人“辯冤白謗”窮究事情真相?太想當然了吧。這就好像有人說,怎麽能提高國足的技戰術水平,有人提議多看巴西、阿根廷、德國這些國家的比賽錄像就行,這不是胡扯嗎?

可以這麽說,胡適的這個演講其實就是泛泛而談,水平就壓根談不上,應景而已。但是,演講稿發表出來後,卻在香港引起一場軒然大波,問題就出在那句話——其實武俠小說實在是最下流的。

當時的香港文壇,新派武俠正是方興未艾的時候,自從1954年梁羽生寫出《龍虎鬥京華》以來,新派武俠在香港蓬勃發展。胡適的演講發表之際,金庸正在寫自己的第五部武俠小說《神雕俠侶》,古龍的第一部武俠小說《蒼穹神劍》也正在醞釀之中。

就在這個時候,胡適說武俠小說下流,這當然讓這些香港的武俠小說作者非常不滿。尤其是金庸,當時他剛剛創辦《明報》,正需要連載自己的小說來招徕讀者,胡適的這個說法對他的事業來說無異于當頭一棒。

于是,就在胡適文章發表的第二天,金庸就在《明報》發表社論,標題爲《最下流之胡適之》。這就是當時《明報》文章標題的風格,簡單粗暴,刺激神經,是今天標題黨的祖先。對比胡適那個演講,金庸的這個社論更沒有價值,就是一篇謾罵之詞。

文章先說,胡適幾十年如一日抹黑中國文化,诋毀《水浒》诋毀《京劇》,乃至诋毀中國人“懶惰肮髒,不可救藥”,接著就說既然胡適對中國如此水土不服,幹脆去美國好了,有骨氣的中國人都應該稱他爲“最下流之胡適之”。

說實話,金庸說胡適诋毀《水浒》,這就有點抹黑的意思了,胡適對《水浒》的評價其實不低,甚至將其與《左傳》並列,可謂高擡了。至于诋毀傳統文化,诋毀中國人,也是多少出于改變中國人文精神的目的,對不對可以討論,罵人倒是不必了。

至于後面,他說胡適將美國視作“祖宗老爺美國之偉大土地”,這倒是沒看錯,胡適一向把美國當做他的精神國土,拿著美國人的錢,常年替美國說話,說他是黃皮白心的香蕉人也不爲過。當年胡適的頂頭上司蔣先生就說他是文化買辦,一點不錯。

回到二人的這場爭辯上,其實,這倆人吵的這場架挺沒意思的,一邊是信口胡說,一邊是潑婦罵街,既談不上精彩,更談不上價值。兩篇文章過後,二人再無糾葛,只留下一段八卦給後人做談資。

0 阅读:37
评论列表
  • 2024-03-25 17:28

    不是一代人,胡是新文化運動的開創者,金是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