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帶一個班搞偵查,智取讓400敵人投降,多年後成大軍區副司令

從陽化石 2024-05-10 11:07:29

1945年8月初,李運昌部奉命向東北挺進,配合蘇軍作戰,消滅敵僞軍,收複失地,擴大發展部隊。因此,成立冀熱遼軍區前委,李運昌率領1.3萬多人兵分東、中、西三路向東北挺進。

其中,16分區曾克林部最先抵達沈陽,成爲八路軍出關第一將。

部隊要出關,山海關是通向關內外的重要門戶,也是部隊走陸路必經之路。可這裏的日僞軍並沒有放下武器,而是固守據點,拒絕投降。僅長城內外各地僞滿軍等部數萬。部隊要想通過並非易事,要不就是繞道,要不然就是留下來打完再走。

爲迅速挺進東北,曾克林做出決定,繞開山海關、繞道九門口,向錦州、沈陽挺進。這樣部隊出發很順利,一路上遇到敵僞通通繳械,抵達遼甯綏中縣。爲摸清山海關以北綏中以西敵僞軍的動向,他派偵查參謀家偵查連長董占林帶一個便衣偵查班前去。

那時候夏末,地裏的莊稼就是青紗帳,可以掩護他們偵查,很快得知前所車站駐紮僞軍400余人,還有一批物資、彈藥等。或許是日軍已經戰敗投降,他們像是沒有靠山的樣子,表現的有些慌亂。對此,董占林抓住機會,用部隊首長的名義給他們寫通牒令,要求他們在規定時間裏,到指定地方投降。同時,讓人回去給部隊報告情況。

當時,部隊還沒有趕到,董占林帶著偵查班與敵人進行談判,展開心理進攻,說明日軍投降,負隅頑抗是沒有希望的。這些僞軍也拎得清,繼續打就是一個結果,最終選擇投降。這樣董占林通過智取,不費一槍一彈解決敵人,獲得200條槍和一批物資。

前所車站的敵人投降,還帶了一個更爲有利的情況,就是將北甯路山海關至錦州鐵路截斷,使得山海關處于獨立無援,如果後續部隊打山海關,那麽錦州方向的敵人無法增援。董占林是一大功。

此後,16分區與蘇軍共同商定攻克山海關計劃,先發出投降通牒,如果敵人頑抗就消滅。此時山海關敵軍雖然大多數都是僞軍,但還有600多日軍駐守,他們也事先接到國民黨方面的命令,不能向我軍投降,因此展開激戰,在蘇軍配合下拿下山海關。曾克林率部進行向錦州、沈陽進發。

說起董占林,抗戰初期加入八路軍部隊,抗戰勝利後挺進東北。他所在的16分區抵達東北後開始迅速擴兵隊伍,幾個月就從4000多人擴編到7萬多人,編爲9個旅,他編入22旅,駐守錦州。後來,李運昌到錦州清剿土匪,接運幹部,整編部隊,准備山海關作戰。

他將22旅與冀中沙克一個團,黃永勝帶來的一個團,文年生帶來的2個團進行整編,編爲1炮兵旅,4個步兵旅22旅、27旅、30旅、19旅、炮兵旅,共計2.5萬人。在經曆、山海關、錦州戰後,部隊編爲3個旅,改爲熱遼縱隊,歸建到晉察冀軍區。

1947年,冀察熱遼軍區劃歸東北,熱遼縱隊改編爲8縱,董占林在此後的戰鬥中晉升爲22旅65團副團長、第8縱隊23師69團團長。

解放後,44軍與45軍合並爲54軍後,他擔任54軍教導大隊大隊長,後調軍事學院學習。在新中國授軍銜時是上校。54軍在新中國成立後沒少打仗,抗美援朝、西藏平叛,對印自衛反擊戰等,被提拔爲師長、副軍長、軍長。

當任軍長長達10年,1980年任蘭州軍區副司令員,1988年晉升爲中將。

0 阅读: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