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謠言說不!拒絕網絡謠言,清朗網絡環境

上海奉賢 2024-04-24 11:00:43

今年春節假期,“秦朗巴黎丟寒假作業”事件曾占據多個熱搜榜單,衆多自媒體競相跟進炒作,衍生出“秦朗舅舅”“西場小學”等多個話題。近日,警方通報“在巴黎拾到小學生秦朗作業本”視頻系編造,公安機關已依法對相關人員作出行政處罰。涉事博主多平台賬號被關停。

讓我們不禁反思,在科技發達、信息傳播速度飛快的時代,熱點事件網絡謠言頻發,甚至嚴重擾亂社會秩序,危害公衆利益。廣大群衆應提高法治意識,自覺抵制網絡謠言,共同維護清朗健康的網絡環境

什麽叫網絡謠言?

網絡謠言是指通過網絡介質(例如微博、國外網站、社交網站、聊天軟件等)而傳播的沒有事實依據的傳聞。

虛假視頻

不少“自媒體”爲了博取眼球、收獲流量,通過斷章取義、移花接木等方式惡意剪輯制作虛假視頻,並加上具有煽動性、誤導性的標題在各個平台大肆傳播,引發社會矛盾,擾亂社會秩序。

醫療“僞”科普

披著“健康”“科學”的“僞科普”賬號,通過塑造專業身份冒充醫生,打著醫療科普的幌子誇大病情,表面出具治病養生醫藥“偏方”誤導公衆,實則帶貨賣藥。抓住人們對疾病的恐懼心理,制造焦慮傳播錯誤信息,甚至延誤患者治療時機,損害身心健康。

網絡暴力

理性上網、拒絕網絡暴力。嚴格遵守互聯網相關法律法規,禁止實施侮辱誹謗行爲,不蓄意制造傳播謠言、惡意毀壞他人名譽。

散布網絡謠言需承擔的法律責任

民事責任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四條,網絡用戶、網絡服務提供者利用網絡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行政責任

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或者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等規定給予拘留、罰款等行政處罰。

刑事責任

散布謠言,構成犯罪的,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造成嚴重後果的,最高將被處以七年有期徒刑。

舉報途徑

對未經正式發布的消息,不輕信不盲從不轉發。不做網絡謠言的“二轉手”。發現疑似謠言線索,主動向公安機關、網信部門、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台、中央網信辦(國家網信辦)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https://www.12377.cn)舉報。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