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實施了全球最早的養老金制度社會福利堪比現代

文叔逗號 2024-05-09 17:57:15

北宋實施了全球最早的敬老津貼

宋朝,那個時代的中國,率先締造了一整套完備的社會福利制度,這不僅僅是一種政策,更是一種寬容政治的象征,一種對民衆的深深關懷。在那個專制王朝的時代,北宋對百姓的福祉如此重視,實屬難能可貴。

從三個方面,我們可以窺見這一時代的光輝。首先,對于退休官員的照顧,北宋設立了全球最早的退休金制度。從真宗、仁宗時期開始,只要五品京官在朝中服務滿15年,退休後便能享受到月俸,這是對他們辛勤付出的回報,也是對他們晚年生活的保障。

再者,北宋還開創了養廉銀制度。這是給文官們除了基本薪水之外的額外獎勵,包括三節獎金、績效獎金等,用以激勵他們更好地完成公務,提升工作效率。這種制度,既是對文人的尊重,也是對他們工作的認可。

此外,北宋還實施了全球最早的敬老津貼,這一制度始于仁宗時代。這項津貼被形象地稱爲“醬菜錢”,雖然名字聽起來有些俗氣,但其背後的意義卻是爲老人家提供加菜的錢。只要是北宋的臣民,年滿六十歲,便能每月領取幾吊銅錢。而對于八十歲以上的長者,除了銅錢,每逢節日,政府還會送上臘肉和各種禮品,這份關懷,真是細致入微。

各位,當歐洲還在中世紀的黑暗中摸索時,東方的宋朝已經走在了社會福利制度的前沿,爲百姓提供了如此周到的照顧,彰顯了宋朝的文明與進步。

除此之外,在仁宗的統治下,逐漸走向成熟與繁榮。這一時期,政府極度關注老弱孤寡的人民,積極采取措施照顧他們。于是,北宋王朝與寺院聯手,由政府撥款,寺院負責,共同承擔起收養孤兒和照顧無人照料的老人的重任。

北宋的孤兒院和養老院

有的孤兒和老人直接在寺院裏生活,而有的則被寺院收養,如同家人般照顧,直到長大成人後再讓他們獨立謀生。在那個時代,中國社會中重男輕女的觀念依然盛行,許多家庭因環境艱難或子女過多,導致許多女嬰被無情地遺棄。宋仁宗深感痛心,他不忍看到這些無辜的女孩在世間自生自滅,于是推動了這項慈善舉措,讓孤兒,尤其是女孩,能在寺院的庇護下得到政府的關愛與照顧,健康長大。

北宋人口的迅速增長,突破1億大關,絕非偶然。這得益于當時社會生活的安定,政府輕徭薄役,盡量減輕百姓的負擔。更重要的是,政府對百姓的關愛與照顧,使得嬰兒死亡率大幅下降,從而爲社會經濟的繁榮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寺院收養照護的慈善事業在唐朝已有雛形,但真正將其規制化並推廣到全社會,是在真宗、仁宗時期。唐朝時,主要是寺院自發進行這樣的慈善活動,而到了宋朝,政府則與寺院緊密合作,共同承擔起這一社會責任。這也充分體現了中國文化中慈善機構的傳統,如今我們看到的慈濟、佛光山等慈善組織,正是這一曆史傳統的延續和傳承。

他所創辦的機構命名富有深意,居養院如溫馨的港灣,庇護著歲月的老人;安濟坊如同庇護所,爲病殘者提供庇護;而慈幼莊,則如慈愛的母親,呵護著無依的孤兒。這些機構各具特色,又相互融合,彰顯著其複合性的智慧。一個寺院便能承載多重功能,其內部組織之完善,不禁令人贊歎。

更令人欽佩的是他所創立的以工代赈制度。在現代,這或許被稱爲“以兵代赈”,但其核心精神在于廂兵制度。當黃河泛濫、水災肆虐、蝗蟲漫天之時,政府招募士兵,並非爲了征戰沙場,而是讓他們化身爲勤勞的工匠,爲政府服務,成爲仆役差役。雖然薪資微薄,但這一制度的特點在于其包容性,無論年老年幼,只要身體健康,皆有機會參與。報名後經過篩選,政府爲他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讓他們在艱難時期得以生存。

這一制度與現代的經濟低迷時期頗爲相似,當失業問題嚴峻時,政府或許可以借鑒此法,招募失業者參與公共建設,如清掃街道、美化環境等,以工代赈,既解決了就業問題,又改善了社會環境。

仁宗的智慧在于他不僅創建了廂兵制度,還對其進行了細致的分層。體格健壯的廂兵被選拔進入禁軍,成爲校閱廂兵,爲國家的安全貢獻力量。而那些無需校閱的廂兵,則成爲社會的長工,雖然名義上仍是士兵,但實際上已與軍事訓練脫節,成爲了社會福利體系的一部分。這種制度設計,既確保了國家的安全,又兼顧了社會的和諧與穩定。整個社會福利制度,可謂是周全而細致,體現了仁宗的仁愛與智慧。

終宋一朝不殺大臣及言事官

另外北宋也是古代王朝裏面,政治最寬容的時代,在北宋是不殺大臣及言事官的,其中有一個代表,那就是包拯,戲曲裏面也稱他爲包青天。

曆史上的包拯是位安徽合肥的才子,他的仕途之路充滿了傳奇色彩。他曾任樞密副使、朝散大夫,更是給事中,相當于今日的監察院副院長。他的清廉正直,使得民間尊他爲青天大老爺。

然而,包拯的威名並非僅僅來自于他的明察秋毫和斷案如神。更重要的是,他那犯言直谏的勇氣。慶曆四年,他上書宋仁宗,力陳清廉的重要性,痛斥貪贓枉法者爲明賊。他七次彈劾江西轉運使王逵,揭露其貪汙腐敗、殘害百姓的罪行。他更是對北宋的任官制度提出尖銳批評,認爲朝廷冗員過多,用人不當。

包拯的直言不諱,使得當時的皇親國戚都對他敬畏三分。他三次彈劾張貴妃的伯父張瑤佐,稱其爲“真清朝之穢汙,白晝之魑魅”。結果,張瑤佐被迫丟官,此事震動了整個京城。從此,皇親國戚都收斂了許多,不敢再爲所欲爲。

嘉佑六年,包拯成爲樞密副使兼龍圖閣大局,相當于副宰相的職位。他兼任開封府尹時,更是贏得了老百姓的衷心愛戴。民間有句俗諺:“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意思是任何人都不敢去關說包拯,因爲他的臉像閻羅王一樣鐵面無私。

然而,1062年,這位青天大老爺在開封府尹的任上病逝,享年63歲。宋仁宗深感痛惜,加封他爲東海郡開國侯,贈禮部尚書。據說,他去世時,宋仁宗還親自慰勉他的家人和兒子,並給予他們豐厚的優待。這一舉動,無疑彰顯了宋朝寬容政治的精神。

包拯的一生,可以說是宋朝寬容政治的一個縮影。包拯,這位名垂青史的人物,不僅未受宋仁宗的猜忌,反而贏得了極高的贊譽與地位。這,便是他以其無私奉獻和剛正不阿贏得的尊重與榮譽。

對于某些傳言,我們必須予以澄清。有人認爲包拯的“權知開封府尹”並非正式職位,這實乃誤解。在宋朝,只有皇室成員,尤其是王子,才有機會獲得真正的開封府尹一職。而“權知”二字,實則是對于非皇室成員擔任此職的一種尊稱。因此,包拯以副宰相之尊兼任首都市長,其地位之高,可見一斑。

此外,龐太師這位曆史上的倒黴鬼,他是一位清官,而非惡徒。他的兒子並未被包拯所斬,這是我們必須記住的事實。同時,他與龐統並無血緣關系,這也是一個常被誤解的點。

更重要的是,宋仁宗對于不殺大臣及言事官的做法,展現了他的包容與智慧。他對于正確的事情,總是給予充分的支持與尊重。這種對于言論自由和臣子尊嚴的尊重,無疑是宋朝政治的一大亮點。

善待前朝子孫

再者,宋朝對于柴家子孫及降兵的善待,也體現了其穩定的統治基礎。太祖朝並未真正統一中國,吳越等地仍處于獨立狀態。然而,到了太宗時期,吳越選擇歸順宋朝,兩國合一。對于吳越的王室,宋朝同樣給予了極高的尊重與待遇。這種寬容與尊重,無疑爲宋朝的穩定與繁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總的來說,宋朝的包容政治體現在多個方面。無論是對于前朝降臣,還是對于被其打敗的國家,宋朝都給予了極大的寬容與尊重。這種政治智慧,使得宋朝得以在混亂的時代中,保持相對的穩定與繁榮。

吳越國的的最後一位國王錢俶,選擇了納土奉降,爲家族的未來鋪平了道路。他的八個兒子,在朝廷中得到了重用,成爲了地方上的實權官員,這不僅僅是權力的象征,更是朝廷對他們無盡的信任與期待。

錢家,這個曾經在江南地區顯赫一時的家族,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成爲了朝廷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在北宋時期,百家姓中的“趙錢孫李”,錢家位列第二,僅次于皇姓趙氏。這不僅彰顯了錢家的地位,更體現了江南地區對北宋朝廷的向心力。

然而,曆史總是充滿了變數。靖康之難的發生,讓所有人都始料未及。在這場災難中,北宋的朝廷幾乎陷入了絕境。而在這關鍵時刻,錢家的故土——浙江,成爲了朝廷最後的避難所。南宋王朝在這片曾經屬于吳越國的土地上,重新建立了家園,延續了150多年的輝煌。

這一切,並非偶然。錢家人在宋仁宗時代依然身居高位,他們的智慧與才華,爲江南地區的繁榮穩定貢獻了自己的力量。他們與宋朝相始相終,共同書寫了一段輝煌的曆史篇章。

0 阅读:34

文叔逗號

簡介:記者、資深媒體人、主流媒體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