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26句離情別緒詩詞,情深義重

荔枝姑娘詩詞賦 2024-03-21 07:40:06

一場秋雨,遍地落葉,襲襲清涼,西風卷起塵埃,也卷走了一天的疲憊和沉重。

“落花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每一片落葉都承載著一份深深的情感。

它們從枝頭飄落,化爲泥土的一部分,滋養著生命的源泉。

就像那些離別的古詩詞,每一首都蘊含著深深的情感和思念。

26離情別緒詩詞與君共賞,願你每一天都充滿陽光,每一夜都繁星點點。

春去秋複來,相思幾時歇?

——唐·李白《姑孰十詠》

意思是春天過去,秋天接著來臨,相思之情何時才能停止呢?

這句詩體現了作者對離別的另一半的深深思念,無法遏制。春天的繁花已經落盡,秋天的樹木已經凋零,而我對你的思念卻像江水一樣連綿不斷,沒有盡頭。即使春去秋來,年複一年,我對你的思念之情卻從未減弱。

這句詩通過自然景色的更叠,表達了作者對離別的另一半的思念之情。這種情感在時間的長河中不斷積澱,卻無法隨著季節的更替而消散。這種深深的思念之情,正是作者通過這句詩所要傳達的情感。

尋常相見意殷勤,別後相思夢更頻。

——唐·劉禹錫《憶樂天》

“尋常相見意殷勤”描述了作者與友人平時相見的氛圍和情感,其中“尋常”表示平凡而頻繁,暗示了兩人之間親近的關系和頻繁的交往;“意殷勤”則表達了相互之間的深情厚意和熱情的待人之道。

“別後相思夢更頻”則進一步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思念之情。其中,“別後”指分別之後,不能與友人相見;“相思”則是指對友人的深深思念和想念;“夢更頻”則強調了作者對友人的思念之深,甚至在夢中也不斷出現。

別後不知君遠近,觸目淒涼多少悶。

——宋·歐陽修《玉樓春》

“別後不知君遠近”表達了女子在分別後,對男子行蹤的不確定和擔憂,不知道他身處何方,是否平安健康。這種思念和擔憂使她感到心情沉重,觸目皆是淒涼和郁悶。

“觸目淒涼多少悶”進一步描述了女子的內心感受。觸目淒涼,形容她看到四周景物都感到淒涼和孤獨;多少悶,則表達了她內心的煩悶和痛苦。這種感受讓她無法擺脫,也無法安心生活。

何處相思苦,紗窗醉夢中。

——五代·李煜《謝新恩·櫻花落盡階前月》

“何處相思苦”是詞人的自問,也是對離別之人的詢問。它既道出了詞人內心深深的思念之情,也揭示了他對離別之人的牽挂與擔憂。這種無法言說的痛苦,只能通過“紗窗醉夢中”這樣的方式來緩解。

“紗窗醉夢中”,透過輕紗窗的月光灑在詞人身上,他獨自倚靠在床頭,借酒消愁,酒意朦胧中進入夢境。在夢中,他或許可以暫時忘卻現實的痛苦,追尋那份深深的思念之情。

送行無酒亦無錢,勸爾一杯菩薩泉。

——宋·蘇轼《武昌酌菩薩泉送王子立》

在送別的時候,我沒有錢也沒有酒可以相送,只能借助于菩薩泉的水來與你共飲一杯。這裏的“菩薩泉”是一個地名,也指代了泉水本身,詩人以泉水代酒,表達了對友人的敬意和祝福。

整首詩簡潔明了,卻飽含了詩人對友人的深深情感,以清涼的泉水代表了詩人真摯的情感和灑脫的胸懷。即使在困窘的情況下,詩人依然能夠以泉水代酒,表達對友人的祝福和關懷,這份豁達和豪爽令人敬佩。

曾與美人橋上別,恨無消息到今朝。

——唐·劉禹錫《楊柳枝》

"曾與美人橋上別,恨無消息到今朝"這句詩中的"橋上別"讓我們想象到一幅分別的場景,詩人在橋上與美人告別,而美人離去後,詩人心中滿是遺憾和思念。

"恨無消息到今朝"是詩人對離別的遺恨,他遺憾的是沒有能夠得到美人的消息,這讓他感到十分失落。同時,"恨無消息"也表達了詩人對未來的期許,他期待著能夠再次得到美人的消息,希望有一天能夠和她重逢。

江南春盡離腸斷,蘋滿汀洲人未歸。

——宋·寇准《江南春.波渺渺》

江南的春天已經過去,離人愁思萦繞;蘋滿汀洲長滿了蘋花,心上人還未回來。表現出女主人公在漫長等待中的孤獨哀怨。

故人江海別,幾度隔山川。

——唐·司空曙《雲陽館與韓紳宿別》

自從和老友在江海分別,隔著千山萬水已經度過多少年。這裏的“江海”是泛指,可以理解爲任何的分別之地,也是詩人與友人上一次分別的地方。

整句詩充滿了詩人對時間的感慨和對友情的懷念。它描繪了時間和空間的遙遠,也表現了詩人對友情的深深懷念。詩中的“幾度”形象地表現了時間的流逝和友情的珍貴。

空留離恨滿江南,相思一夜蘋花老。

——宋·王沂孫《踏莎行·題草窗詞卷》

“空留離恨滿江南”表達了作者對草窗的深深懷念和離別之痛。這種懷念和離別之痛像滿江南的離恨一樣,無法消散。

“相思一夜蘋花老”是詩人用蘋花老去的意象來表達自己對草窗的思念之情。蘋花是一種水草,它的花和果都可以凋零,而這種凋零常常被用來形容人的感情的消逝和離別的痛苦。這裏詩人用蘋花的老去形象地表達了他對草窗的思念之情已經深深地沉澱在他的心中,像老去的蘋花一樣無法重開。

欲織相思花寄遠,終日相思卻相怨。

——唐·李商隱《燕台四首·秋》

想要織一束相思花寄給遠方的戀人,可是整日都在思念,卻還是感到憂怨。

整首詩通過描繪戀人之間的相思之情,表現出詩人對愛情的深深向往和無奈。詩中的“欲織相思花寄遠”,表達了詩人對遠方戀人的深深思念,而“終日相思卻相怨”則表達了詩人對這種思念的無奈和憂怨。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

——唐·王維《送沈子歸江東》

只有我對你的思念如同無邊的春色,無論在江南江北都伴隨著你。

這句詩用春色比喻作者對朋友的深厚情誼,情景交融,表達了詩人送別友人時的不舍與祝福。詩人將無邊的春色比作自己心中對朋友的情感,表現出他對友人的深厚情誼,同時通過“江南江北”的表述,將這種情感從空間上進行了升華,使詩歌的意境更加開闊。

白雲千裏萬裏,明月前溪後溪。

——唐·劉長卿《谪仙怨·晴川落日初低》

願白雲將自己的思念帶給千裏萬裏之外的友人,願那一輪明月載著我的愁思隨著溪水帶到友人的身邊。

這句詩中,“白雲千裏萬裏”寫出了作者對友人的思念,如同白雲在天空中綿延,無邊無際,表現出作者對友人深厚的情感和距離的無奈。而“明月前溪後溪”則通過將明月與溪水結合,營造了一種情深意切的意境,表現出作者對友人的思念和愁思綿長。同時,“白雲”和“明月”兩個傳統詩歌意象,也增加了詩歌的文學性和藝術感染力。

嶺頭便是分頭處,惜別潺湲一夜聲。

——唐·溫庭筠《過分水嶺》

在山嶺的盡頭便是我們分別的地方,我惋惜著和你告別的潺湲流水聲。

在這首詩中,溫庭筠通過描述過分水嶺這個地方以及與溪水的因緣,表達了他與溪水之間的深厚情感。溪水在這裏被賦予了人的特征,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仿佛在與作者進行對話。作者在詩中運用了人格化的手法,將溪水擬人化,讓讀者能夠感受到它的存在和情感。

這句詩中的“嶺頭便是分頭處”表達了作者與溪水的離別之情,而“惜別潺湲一夜聲”則用潺湲的流水聲來表達作者對溪水的眷戀和不舍。這種用流水聲來表達情感的手法在詩歌中很常見,可以營造出一種深情的氛圍,讓讀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相思一夜梅花發,忽到窗前疑是君。

——唐·盧仝《有所思》

整夜沉浸在相思中無法自拔,以至于梅花忽然開放、探枝窗前時,恍惚中以爲是故人歸來。

詩人運用比興象征的手法,將梅花作爲故人的象征,描繪了相思之情的深切與真摯。經過一夜的苦苦相思,詩人看到梅花探枝窗前,以爲是故人從天涯歸來,心中湧現刹那間的驚喜。這種深深的相思之情通過生動的描繪展現出來,表現出詩人對故人的思念之切和對梅花的想象之美。

一別如斯,落盡梨花月又西。

——清·納蘭性德《采桑子·而今才道當時錯》

如今一別,梨花落盡,月亮又懸系在西天。

這句詩中,詞人通過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將離別後的淒涼心境融入到梨花落盡、月亮西沉的景象中,形象地表達了自己與所愛之人分別的痛苦與思念。其中,“梨花落盡”和“月又西”兩個意象的運用,不僅營造出一種哀傷的氛圍,還通過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將離別的悲涼情感和人物的內心感受巧妙地展現出來。

謝亭離別處,風景每生愁。

——唐·李白《謝公亭·蓋謝脁範雲之所遊》

謝朓、範雲當年離別的地方猶如還在,詩人每次目睹這裏的景物都不免生出愁緒。

在這句詩中,“謝亭”是謝朓和範雲當年分別的地方,也是詩人送別友人的地方。詩人眼前的“風景”讓他不禁生出愁緒,這“愁”中可能包含著對謝朓和範雲的懷念,對友人離去的傷感,對自己孤獨的哀歎等等。

去年花裏逢君別,今日花開已一年。

——唐·韋應物《寄李詹元錫》

“去年花裏逢君別,今日花開已一年”去年在花開的時節,我們相遇並分別了,如今又到了花開的時節,時間已經過去一年了。

這句詩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思念和對過去時光的感慨。通過描述花兒的盛開和時間的流逝,暗示了作者對友人的深深懷念和對過去美好時光的不舍。同時,也展示了作者對自然美景和時光流轉的敏銳感受。

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

——宋·周紫芝《鵬鴿天·一點殘紅欲盡時》

三更之夜,雨打梧桐葉,每一片葉子都像是離別的聲音。

這句詩通過描繪雨打梧桐的景象,將聽到的聲音轉化爲視覺形象,並以此象征了離別的哀傷。同時,通過“三更雨”的表述,將夜晚的寂靜、深沉和梧桐葉上的雨聲巧妙地結合在一起,表現出詩人深深的離別之情。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山路盤旋,大雪紛飛,你的身影已經消失不見,只留下雪地上你那深深淺淺的馬蹄印迹。

這句詩表現了詩人與友人依依惜別的情景,用平淡質樸的語言表現了將士們對戰友的真摯感情,字字傳神,含蓄隽永。同時,也描繪了大雪紛飛的荒涼景象,突顯了離別的哀傷和不舍。

莫道秋江離別難,舟船明日是長安。

——唐·王昌齡《重別李評事》

不要說秋江離別難分難舍,明晨船兒就駛向長安。

詩人用豪邁的語調把分別之愁表現爲一種積極主動的行爲。詩人想得很開,他鼓勵李評事拿出勇氣和決心,相信很快就會再次歸來。離別的悲愁,秋江的苦寒,對詩人來說都無動于衷。

同來望月人何處?風景依稀似去年。

——唐·趙嘏《江樓舊感 / 江樓感舊》

曾經與我一起欣賞月景的人現在在哪裏呢?眼前的風景與去年一樣,沒有變化。

這兩句詩抒發了詩人對友人的思念之情。詩人獨自登上江樓,面對依稀如去年的一片月光,不由得思緒萬千,想起去年與友人一同賞月的情景,現在卻只剩下自己一個人。通過對比現在的孤獨和去年的歡聚,詩人表達了對友人深深的懷念和留戀。

念故人,千裏自此共明月。

——宋·寇准《踏莎行·寒草煙光闊》

只能對著天邊的明月,思念千裏外的故人了。

此句情意深長,含不盡之意,詞人通過“共明月”這樣的意象,來寄托對故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隋·佚名《送別詩》

柳條折盡了,花朵也飛盡了,借問遠行的人何時才能歸來?

這兩句詩通過描述柳條和花朵的凋零,象征了離別的悲傷和不舍。同時,通過詢問行人何時歸來,表達了詩人對離別的不舍和對行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詩以送別爲主題,通過描繪自然景物的變化和詩人內心的感受,表現出離別的哀傷和不舍之情。

君似孤雲何處歸,我似離群雁。

——宋·周紫芝《蔔算子·席上送王彥猷》

你好似一片孤雲要飄向何處去,我仿佛是一只離了群的孤雁。

這兩句詩將友人比作孤雲,表現出對友人離去的不舍和擔憂,同時將自己比作離群的孤雁,表達了離別後的孤獨和無助。整首詞通過將別離的情感與自然景象的描繪相結合,表現出詞人對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對離別的傷感。

後夜相思,塵隨馬去,月逐舟行。

——宋·劉過《柳梢青·送盧梅坡》

後半夜的相思,心像飛塵一樣時時緊跟在友人的馬後,又像明月一樣處處追隨在友人的舟旁。

這句詩用“塵隨馬去,月逐舟行”兩個生動的意象,表達了詩人對離別的友人深深的思念和不舍。同時,也表現出詩人的心像飛塵一樣一直追隨在友人身後,又像明月一樣始終照耀著友人的行程,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情感之深和牽挂之切。整首詞情深意切,婉轉動人,通過具體的景物和生動的描繪,表現出詩人對離別的友人的無盡思念和牽挂。

自是浮生無可說。人間第一耽離別。

——近現代·王國維《蝶戀花·滿地霜華濃似雪》

浮生若夢,悲歡離合,這些讓人無法把握的事情實在無話可說。人世間最沉痛的經曆莫過于別離了。

在這句詩中,王國維用悲涼的筆觸描繪了離別之痛,將離別的悲傷與人生的無助感表現得淋漓盡致。同時,這句詩也傳達出詩人深深的無奈和哀怨,讓人感受到人生的無常和無法把握。整首詞情感深沉,充滿著悲切和哀怨,表現了王國維對人生的獨特見解和感傷。

10 阅读:582
评论列表
  • 林楓 20
    2024-05-21 00:16

    皆是凡塵飄零客, 不憫落花風吹野? 忽聞黛玉葬花吟, 故仿黛玉葬花身!

  • 2024-05-24 11:21

    句句皆精品[害羞]

  • 2024-04-22 05:06

    最愛那句“落花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