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科技創新注入更多金融動能

海外網 2024-04-30 06:50:16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圖爲上海自貿試驗區陸家嘴片區夜景,這裏金融要素資源高度集聚,有多家國家級要素市場和金融基礎設施以及各類金融機構落戶。本報記者 楊俊峰攝

圖爲上海專精特新專板的實時數據大屏。本報記者 楊俊峰攝

4月25日,在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副總經理陳妍妍在介紹平台運營情況。本報記者 楊俊峰攝

1月5日,上海國際貨幣經紀有限責任公司的債券經紀人在撮合交易。王 初攝(人民視覺)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科技和金融緊密結合、聯動發展,是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催化創新經濟、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的重要舉措。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科技金融屬于産業金融的範疇,主要是指科技産業與金融産業的融合。經濟的發展依靠科技推動,而科技産業的發展需要金融的強力助推。在金融的助推下,科技産業呈現出新的面貌,計算機的應用,網絡的普及,無線技術的發展都是在金融的支持下發揮促進經濟發展的作用。

加快建設國際經濟中心、金融中心、貿易中心、航運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是黨中央賦予上海的重要使命,也是上海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目前,上海正大力促進科技與金融結合,構建起以科技信貸、科技保險、股權投資和多層次資本市場爲基本架構的科技金融體系。4月25日,本報記者參加上海市“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科技金融”中外媒體采訪活動,實地調研科技金融的“上海方案”,了解上海市如何爲科技創新注入更多金融動能。

發展科技信貸

破解科創企業貸款難題

2022年,上海大學教師張倩武和幾位同校師生一起創業,成立了上海天域光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他們想研制一種用于衛星間通信的激光通信機。就像公司名字天域光聯所示,張倩武說,他們希望讓光聯通得更遠。

不過,在此之前,公司首先得活下去。和許多初創企業一樣,他們需要大筆資金投入。錢從哪裏來?對天域光聯這樣的中小科技企業來說,從銀行貸款沒那麽簡單,因爲他們缺少貸款所需抵押物。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難,是天域光聯的煩惱,也是一大批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共同難題。

中國建設銀行上海市分行(以下簡稱“建行上海市分行”)決心碰一碰這個難題:依靠科技金融手段,只看“技術流”、不看“資金流”,給予天域光聯350萬元授信,全部過程線上完成,幾乎是秒審批、秒放款。

截至2023年底,像天域光聯這樣受益于建行上海市分行科技信貸(一種專門針對科技型企業的信貸融資服務)的科技企業已達5000多家,其中2023年一年就新增了2014家。

以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發展科技信貸破解中小科技企業貸款難困局,上海各大銀行正在加速行動。

如何將科技企業的知識産權和創新能力轉化爲信用評價結果,對科技企業增信?中國建設銀行創造了“技術流”專屬評價體系,“不看磚頭看專利”。建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長周濤對本報說,去年7月,建行上海市分行自主開發的科創評價體系1.0版本正式上線,助力客戶的識別篩選和審查。此外,中國建設銀行創新推出了“善科貸”、升級了“善新貸”,聚焦科技小微企業“人才、技術、資金、市場”等多方面要素,創新多元化增信方式,致力于將知識産權、人才稱號等“無形資産”,從一紙證書變成銀行的授信額度。

提供“商行+投行+生態”創新服務,浦發銀行在行動。爲了讓金融更懂科技,浦發銀行推出“科創五力評價模型”,從履約能力、償債能力、科技創新力、融資競爭力、團隊研發力五方面,對科技企業精准立體畫像。浦發銀行總行副行長康傑告訴本報,爲了研發針對科技企業的發展痛點提供精准服務的金融産品,浦發銀行于今年初構建了動態適配企業需求的立體化産品體系,應用多維數據分析,實現金融活水對早期科技企業的“精准滴灌”。“我們持續加大與政府機構、高校院所、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投資基金、行業樞紐企業、資本市場中介機構等的合作聯動,確立了‘股、貸、債、保、租、孵、撮、聯’一體化創新打法,從發現客戶向培育孵化客戶轉變,采取了訂單撮合、投融資對接、並購重組撮合等‘商行+投行+生態’的創新服務。”康傑說。

開啓科技金融的專業化經營,是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以下簡稱“工行上海市分行”)目前的工作重點。

工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長徐言峰向本報介紹,早在2018年,工商銀行在上海就組建了總行級的科創金融服務中心,全面開啓科技金融的專業化經營。經過幾年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是增量拓面成效明顯,工行上海分行科技企業貸款余額已突破1500億元。”徐言峰說,“二是硬核科創提速發力,我行重點支持了一批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卡脖子’關鍵領域的企業,該類硬核科創貸款余額超560億元,上海TOP100(前100名)硬核科技企業的服務覆蓋率達到80%。三是專業化經營體系日益完善,科技金融領域已逐漸發展爲我行投融資布局的主力軍。”

推廣科技保險

護航上海國際科創中心建設

科創之難,難在風險。而保險作爲分散風險的有效機制,在支持科技創新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

科技保險,是指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爲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産業化推廣等科技活動以及科技活動主體,提供風險保障和資金支持等經濟行爲的統稱。

對上海而言,推廣科技保險,對護航上海國際科創中心建設有積極作用。

爲各類科技型企業提供保單數量超過40萬件,提供風險保障3.1萬億元,爲各類科技創新活動提供風險保障超過5389億元……這是金融監管總局上海監管局在近日發布的《上海科技保險創新發展報告(2023年度)》中,披露的一組保險支持上海科技創新的數據。

在推動上海科技型企業創新創業方面,2023年,上海財險業爲50家孵化器科技園區中的入駐企業提供風險保障,同時積極推進知識産權保險産品和服務創新,全年爲上海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承保專利數量3559件,爲制造業、信息技術及生物醫藥等企業提供各類知識産權保險908單,提供風險保障超3億元。

其中,中國太平洋財産保險(以下簡稱“太保産險”)在科技保險領域進行了系統探索和積極實踐。太保産險總經理助理、董事會秘書陶蕾向本報介紹,太保産險通過深入研究新興産業,聚焦重點産業,逐步構建和完善科技保險産品服務體系:“2023年,提供科技保險保障超66萬億元,服務客戶數近13萬家,目前已支付賠款超35億元。”

針對科技創新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知識産權、網絡安全等重點環節,太保産險通過問題導向聚焦科技創新過程中的難點,針對性開發保險産品服務。例如,在技術研發階段,針對技術研發階段缺乏保險保障的痛點,太保産險開發並承保研發費用損失保險、研發中斷保險等産品,2023年爲105家企業提供科技研發、成果轉化階段保險保障超142億元,賠付支出超58萬元。在成果轉化階段,針對成果轉移的人才創業和中試環節,推出人才創業保險和中試風險保障方案。

針對知識産權保護的痛點,太保産險已形成全方位保障産品體系。“2023年,我們服務客戶數超1000家,提供保障超11億元,2022年推出的數據知識産權安全保險,是國內首創的專項保護企業數據知識産權的産品。”陶蕾介紹,“針對網絡安全痛點,我們創新網絡安全保險服務模式。2022年國內首推‘供應鏈網絡安全保險’,針對供應鏈核心企業正常運營和信息安全提供保障。2023年,公司爲171家企業客戶提供網絡安全保險保障超85億元。”

開展認股權服務

助力“投早、投小、投科技”

在金融支持科創的路上,一直存在一個難點和矛盾——商業銀行以抵押品價值確定貸款額度,而科技企業普遍重研發、輕資産。同時,在中小科創企業發展早期,很多企業的經營狀況並不“漂亮”。他們又確實需要資金,怎麽辦?

開展認股權服務,助力資金“投早、投小、投科技”,是上海金融業摸索出的一種解決之道。

所謂認股權,是指企業或相關方按照協議約定授予外部機構在未來某一時期認購一定數量或一定金額的企業股權(或股份)的選擇權。認股權是一種選擇權,對金融機構而言,降低了投資風險;對有發展潛力的企業來說,通過對未來權益的讓渡,能夠在現階段獲得來自金融機構、産業園區等提供的資金和服務。

2023年10月,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簡稱“上海股交中心”)獲批開展認股權綜合服務試點。截至目前,已有19單認股權在上海認股權綜合服務試點平台落地項目。

在落地的19單認股權中,標的企業均爲醫療器械、新能源、數據科技、信息技術等行業的優質科創企業,其中包括11家高新技術企業、10家上海市專精特新企業、1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上海股交中心副總經理陳妍妍對本報表示,上海股交中心目前已經探索出了“銀行+認股權”“銀行+産業園區+認股權”“銀行+擔保+認股權”“産業園區+認股權”等多種業務模式,應用較廣的有兩類。

一類是依托銀行“投貸聯動”模式,降低企業信貸融資門檻和成本。銀行是服務科創企業的主力軍,認股權的後續收益能夠抵補前期銀行的授信風險。當然,這就要求銀行優化相應評審機制,更加關注企業的成長性,識別股權價值。企業則可以利用認股權,與銀行等機構在信貸、融資方面進行更深層面的合作綁定,獲得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支持。

另一類則是和産業園區共建“服務+認股權”。簡單來說,就是用自身認股權來換取園區的資金、服務等扶持,比如“園區服務+企業認股權”“減免租金+企業認股權”“種子資金+企業認股權”等模式。這樣既可以降低企業成本和財務壓力,同時也能夠通過認股權來增加園區收益。

開設專精特新專板

營造良好金融服務生態

爲了給科創企業營造良好金融服務生態,2024年3月,上海股交中心正式開設專精特新專板,作爲服務中小微企業的主要平台。該專板首批申報上板企業達到203家。

專精特新專板是一個服務科技型、創新型以及具有專精特新特征或發展潛力的上海市優質中小企業的資本市場板塊。

據了解,專精特新專板實施“一板三層”(培育層、規範層、孵化層)的分類管理體系,提供三大服務平台。在中小微企業綜合服務平台,爲企業提供綜合服務,是企業發展的“好夥伴”;在私募股權投融資服務平台,支持企業創新發展,是私募基金的“集散地”;在擬上市企業規範輔導平台,培育企業規範上市,是轉板上市的“加速器”。此外,專板還提供信貸融資、股權融資、債券融資、創新融資等四大金融産品。

上海股交中心以專精特新專板作爲服務中小微企業的主陣地,在服務要素集聚方面,聯合多層次資本市場、商業銀行、證券公司、擔保基金、股權投資行業協會、專業服務機構等各類金融服務要素組建上海專精特新企業服務聯盟,爲專精特新企業群體提供專業、高效、便捷的金融和其他專業服務;在金融産品創設方面,協同14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共同發布專板專屬信貸産品。

“我們的服務對象,就是想要進入資本市場的科技創新型企業,也是上市儲備軍。”上海股交中心黨委書記、總經理徐軍表示,雖然冠以專精特新的名字,但是專板的服務範圍不局限于經認定的專精特新企業,也包括高新技術企業、上市後備企業、“浦江之光”科創企業庫入庫企業、各級政府引導基金及其子基金投資的企業等。

提交上板、受理審查、同意上板、簽訂上板協議……經過高效的申請,上海宇道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成爲登陸上海專精特新專板首批企業之一。

公司創始人張健對本報說,2009年他從美國回到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組建實驗室,2013年成立宇道生物,2024年登陸上海股交中心專精特新專板,一路走來,産業資本是人工智能新型藥企發展必不可少的“夥伴”。

“我們的研發管線推進正處于從臨床前邁向臨床的關鍵階段,離不開大量資金支撐,當然上板不僅可以對接金融資本,也可以聚焦更多的産業資源。”張健說,“感謝上海市的科技金融政策,爲我們這些科技企業提供了一個舒適的發展環境。”(本報記者 楊俊峰)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4年04月30日 第10 版)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