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神話,黃峥感謝這個“敗家女”

她刊 2024-04-15 15:48:36

長久以來,“敗家”的汙名遮蔽了女性的勞動價值。

如今我們要看到的是,女性在家庭中是被長期忽視的決策者,在家庭消費這一財務工作上比男性擔起了更多的責任。

更深層次上,它映照的是一種家庭中根深蒂固的性別不平等。

今天,爲每一個厲害的“家庭選品大師”正名。

拼多多神話,愛花錢的女人

前些天拼多多發布了2023年的業績報告。

2023年,拼多多營收2476億元,同比增長90%,第四季度營收同比增長123%。

而阿裏的2023財年營收同比增長,僅爲2%。

砍一刀還真的砍出了神話。

拼多多創始人黃峥位列福布斯內地富豪榜第3,全球第33

圖源:網絡

有人說,這是消費降級後拼多多和新窮人的一場雙向奔赴。

但今天,她姐想聊聊撐起拼多多神話的中堅力量:

那些一單接一單執著于薅羊毛的女性,以及她們所承擔的隱形勞動。

是的,拼多多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裏書寫的神話,有著顯著的女性印記。

它的女性用戶占比超過70%,用戶畫像關鍵詞是年齡偏高、學曆偏低、已婚婦女。

圖源:企鵝智酷

這些女性在拼多多上,主打一個精打細算過日子。

根據《中國婦女報》的相關數據,女性在拼多多上除了買衣買鞋,更沉迷于家庭購物。

水果蔬菜、日用百貨、母嬰玩具、家居家紡、家用電器......

一人動動手指,包辦全家。

圖源:網絡

女性用消費撐起的,其實不止拼多多神話。

馬雲早在2014年就感謝過女性:

“阿裏巴巴70%的買家是女性,55%的賣家是女性,這就是我們主要的資源。所以,我要感謝女性,沒有你們,阿裏巴巴不可能到紐約來上市。”

同時,女性朋友們也在抖音上大采購。

糧油米面、水果蔬菜、童裝......她們可以把每個平台用成惠及一家老小的大超市。

圖源:網絡

從這個角度來說,女性沉迷于線上購物,抱著手機一單接一單,快遞收不完。

也許,她們進行的是一項隱形的家務勞動。

目前爲止,很多人已經達成了一個基礎共識:女性在日常中承擔了太多隱形家務,做了太多被認爲無價值的無償勞動。

如波伏娃所說的“很少任務比家庭主婦的勞動更像西西弗斯的酷刑”,也逐漸爲人所知。

但是,其中還有被遮蔽的地方——

仍有一些女性重複付出的勞動甚至不被視作勞動,比如家庭購物。

被忽視的家庭選品大師

試想一下女性典型的購物場景:

計劃家庭菜單,然後買菜買水果;

查看日用品余量,下單紙巾、洗衣液;

跟隨孩子的成長,從奶粉、紙尿褲、嬰兒車一路買到各色玩具、教輔、衣物。

選品牌、蹲直播間、蹲團購群、各平台比價湊滿減、領優惠券、充購物金......

618、雙十一是這樣的囤貨節點,更是一場做數學題的硬仗。

好不容易下單了,快遞收到了,還要檢查質量,做好售後,然後及時收納規劃。

這明明是一項兼具時間管理、財務管理、統籌、決策的日複一日的高消耗勞動。

但是,這項勞動的價值一直都被低估、忽視甚至誤解了。

圖源:小紅書

一堆生活用品到家,女性們得到的也許是不解的質問三連:

“買這個幹嘛?”“買這麽多幹嘛?”“怎麽又有快遞?”

因爲,手機讓購物這項勞動變得更不可見了。

以前線下的超市采買,還有逛街、對比、挑選的實在感,現在女性們的購物,發生在下班的地鐵上、休息的沙發上、睡前的床上。

手機將家庭購物這一無聊、繁瑣又棘手的勞動,變成了旁人眼中沒有價值的消遣、娛樂行爲。

經曆了無數次認知消耗、決策疲勞的家庭選品師,只是無腦買買買的敗家娘兒們罷了。

女性的勞動被輕飄飄一筆勾銷,甚至女性有時也意識不到自己是在勞動,其委屈和被剝奪感可想而知。

以消費爲由頭的羞辱,女性早已見怪不怪。

之前就有一個廣爲流傳的價值排序,從消費力來看,女人遙遙領先,男人還不如狗。

圖源:網絡

顯然,這是最常見的“女人敗家”“女人的錢最好騙”的針對女性的刻板印象,也是常見的“男人在家裏沒地位”的賣慘邏輯。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不妨再看看淘寶的數據:

淘寶女性用戶每消費5筆訂單有近3筆是爲“他人”支出,例如家庭開支、伴侶開支、孩童開支、敬老開支、寵物開支等。

其中,八成男性從來不爲自己置辦內衣內褲,而大多數由女性代爲采購。

馬雲也總結過:

女人有超過54%的錢花在了別人身上,女人考慮的是家庭和別人,男人都考慮自己。

女人的消費以兒童用品、家具、度假和家庭消費爲主,男人喜歡購買外賣、手機、電腦、車、網絡遊戲。

總之,女人是會花錢,但大多是爲了他人;連內褲都要女人買的男人,不是不會花錢,他們只是更愛自己。

長久以來,“敗家”的汙名遮蔽了女性的價值。

如今我們要看到的是,女性是被長期忽視的決策勞動者,在家庭消費這一財務工作上比男性擔起了更多的責任。

圖源:《坡道上的家》

更深層次上,它映照的是一種家庭中根深蒂固的性別不平等。

《情感、權力與消費勞動中的性別不平等——以家庭日常采購爲例》一文,就提出一點:

“圍繞家庭日常消費的決策與勞動過程,已構成一個微觀的家庭政治或性別政治問題。”

其中的調查還顯示,家庭中掌握實權的無論是妻子還是丈夫,妻子總是比丈夫承擔更多家庭用品的采購工作。

妻子承擔了無名又無償的勞動,還要被“買買買”消解勞動價值,再被扣上一頂敗家的帽子。

冤,還是女的冤。

受夠了的無償工作

女性所付出的無償勞動,必然遠不止家庭購物,但它們都一樣無聲湮滅在曆史長河中。

這是女性群體失聲的體現,也是女性境遇的殘酷之處。

女性總是在工作。她們做著沒有薪水可領的工作、低薪的工作、不受人重視的工作、看不見的工作,但她們從未停止工作。

——《看不見的女性》

家務是“無收入工作”,這意味著它是被不正當剝削的“無償勞動”。而從這種“無償勞動”中獲利的是市場,以及市場中的男性。

——《父權制與資本主義》

即便現在隱形家務的概念越來越爲人所知,但女們不堪重負的處境改變了嗎?

顯然沒有。

現代婚姻沒有帶來家庭內部勞動分配的平等,女人疲憊、抱怨,男人還是不作爲。

我們無法期待既得利益者主動改變,他們只會心安理得地繼續享受剝削女性的成果,私領域的勞動似乎天然就和陰道綁定。

圖源:《坡道上的家》

諷刺的是,當女性這些“不值錢”的勞動走出家庭具化爲某一職業,就立刻顯現出了超高的含金量。

女性家庭購物的工作,放在傳統行業中,是采購幹的,在直播行業裏,則屬于選品師。

妻子日複一日地洗衣、做飯、打掃、育兒,不值錢。

但洗衣店洗衣、廚師做飯、家政人員打掃、育兒嫂帶孩子,卻有相應的報酬、體面和尊嚴。

圖源:《坡道上的家》

當女性被困于私領域,她的價值隨時可能被抹去。

然而,當她們把通過私領域勞動鍛煉出的超強綜合能力帶到公領域,把作爲女性的智慧充分釋放出來,你會看到,她們創造的商業神話有多麽令人驚歎。

要知道早在2020年,直播選品師就入選了最有“錢”景的5個新職業,帶動了百億的市場成交額。

比如薇娅直播事業的巅峰期,少不了背後那300多人組成的選品團隊的支持。

圖源:網絡

可見,女性日常中對比、挑選各類品牌商品的洞察能力,變現之後有多昂貴。

女性被忽視的選品師潛能,在時代機遇下得以變現,而這,其實只是女性身上值錢的技能之一。

之前已有很多女性前輩靠著獨有的嗅覺,實現了財富自由。

比如那個解放了韓國家庭主婦的韓京姬。

韓京姬當初只是一個普通的既要工作、又要照顧家庭的婦女。

由于韓國人居家都習慣了在地板上坐臥,清潔地板便是女人逃不開的勞動。而家中的地板,都由韓京姬跪著一寸一寸擦幹淨。

這是韓國妻子們共同經曆但又無人在意的痛。

1999年,忍無可忍的韓京姬想出了蒸汽清潔機的點子,之後她辭職,抵押房産創業,決定要“解放所有家庭主婦”。

圖源:網絡

果然,她的産品在韓國主婦間大受歡迎,到了美國,6分鍾將庫存銷售一空。

後來,她還開發了讓韓國妻子們不用再跪著熨衣服的蒸汽熨燙機。

2013年,韓京姬的公司營收就有1.2億美元,她也成了韓國家喻戶曉的家電女王。

女性更能看見女性在勞作中的痛,當這種能力托舉著女性走出家庭,便是商業神話的前提。

類似這樣的女性不勝枚舉。

還有制造了爆款“劍橋包”的Julie Deane。

圖源:網絡

她創業,完全是爲了給女兒籌集高昂的學費。

爲了送被同學霸淩的女兒去更好的私立學校,Julie和母親以600英鎊開局,靠著“劍橋包”做出了一個年銷售額2000萬美元的企業。

Julie成爲100名時尚界最有影響力的人之一,也引領的時尚圈的學院風新風潮。

時代姐妹花背的劍橋包,圖源:《小時代》

至于Stanley那款被認爲是失敗産品的杯子,也是在四個女性機緣巧合的種草之下,從瀕臨停産,翻身成了火遍全球的時尚單品。

女性,已在家庭之外書寫了太多商業敘事。

帶火Stanley的四位女士,圖源:網絡

而且,她們的商業邏輯,有著典型的性別印記:

更能理解女性的不易,更能解決女性的問題。

不得不說,將女性局限于私領域,是一種對人類資源的巨大浪費。

如果女性都能走出家庭,去創造,去奪取,而非在竈台和購物車之間勞碌,托起家庭,卻不得不面對勞動和智慧被無視的無能爲力。

那該是多廣闊的天地,又該是多理想的女性曠野?

也許對你我來說,爆款的商業神話還太遙遠。

那至少,女性在家庭離每次彎腰動手的勞動,每次動腦決策的勞動,不該被“家務”二字遮蔽。

無償,不等于無價值。

自古如此,不等于以後還要如此。

無償勞動,女的真的已經受夠了。

0 阅读:61

她刊

簡介:提供最潮流的時尚和娛樂資訊,陪你遇見最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