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齊第二位皇帝,勵精圖治,開創“永明之治”!

情懷曆史 2024-03-12 19:06:10

南齊(479年~502年),是南北朝時期南朝的第二個朝代。公元479年,蕭道成迫使宋順帝劉准禅位,自立爲帝,建立南齊。公元502年,齊和帝被迫禅位于起兵奪位的將領蕭衍,南齊覆滅。南齊是南朝四個朝代中最短命的,僅享國二十四年。其中,就筆者今天要說的蕭赜,是南齊第二位皇帝,他在位時勵精圖治,從而開創“永明之治”!

具體來說,蕭赜(440年—493年),小名龍兒,字宣遠,祖籍南蘭陵郡(今江蘇省常州市)人,出生于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齊高帝蕭道成長子,母爲劉智容。劉宋末年內部動蕩,蕭赜以平叛之功,拜爲司徒右長史、黃門郎。

升明三年(479年),蕭赜轉任散騎常侍、尚書仆射、中軍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封爲聞喜公。仍舊擔任持節、都督、領軍等職不變。同年三月,宋順帝冊封時任太傅的蕭道成爲齊公,加九錫,立蕭赜爲齊公世子。在南朝齊還沒有建立的時候,蕭赜作爲蕭道成的長子,就已經確立了自己繼承人的位置。

建元元年(479年)四月,蕭道成受禅登基,建立南朝齊,這就是齊高帝。在此基礎上,蕭道成立蕭赜爲皇太子。建元四年(482年)三月初八日,齊高帝去世,蕭赜即位,是爲齊武帝。雖然蕭道成是南齊的開國皇帝,不過,因爲他在位時間比較短暫,所以,南朝齊的治世是由蕭赜開創的。

齊武帝蕭赜即位後,十分關心百姓疾苦,比如他曾下诏說:“今年收成不是太好,百姓貧困無食的非常多,京師附近長江兩岸,民不聊生。一定要派遣中書舍人前往赈恤。”永明二年(484年),他又下诏酌情遣返軍中的囚徒,大赦囚犯。

同時,蕭赜要求各地的官吏對于百姓中的鳏寡和貧窮之人,要加以赈濟。爲了做出示範,蕭赜自己提倡節儉,不喜歡遊宴、奢靡之事。曾下令舉辦婚禮時不得奢侈,甚至到他的身後事都力求簡樸。

並且,爲進一步緩和南北局勢,齊武帝派範缜作爲使者出使北魏,範缜的學識和能力受到北魏朝野的稱贊。于是,蕭赜在位期間,南朝齊境內十多年間沒有大的戰爭,被稱爲“永明之治”。史稱:“永明之世,十許年中,百姓無雞鳴犬哒之警。都邑之盛,士女富逸,歌聲舞節,袨服華妝,桃花綠水之間,秋月春風之下,蓋以百數。”

不過,勵精圖治的蕭赜,還是未能從根本上扭轉南齊的局面。比如蕭赜推行的檢籍策略,就遭到了庶族地主的抵制,再加上檢籍官貪汙作弊,這引起了內部的叛亂。比如永明四年(486年)富陽唐寓之爲此起兵叛亂,雖然這次叛亂被齊武帝迅速平息,但檢籍的策略還是未能徹底推行下去。

永明十一年(493年)正月二十五日,蕭赜冊立的太子蕭長懋去世,谥號文惠太子。四月十四日,齊武帝立蕭長懋的長子南郡王蕭昭業爲皇太孫。同年七月,齊武帝患病。七月三十日,齊武帝病危,下诏讓皇太孫蕭昭業繼承皇位,讓百官盡心輔佐,喪禮從簡,將自己選定的葬地定名爲景安陵,不准建造塔和寺院。

當天蕭赜去世,享年五十四歲,廟號世祖,谥號武皇帝。九月十八日,安葬于景安陵。對此,在不少曆史學者看來,蕭赜臨死前不立富有治國經驗的次子蕭子良,卻立長孫蕭昭業爲帝,以至埋下宗室骨肉相殘的禍根,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南齊的滅亡進程。

5 阅读:1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