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溫發家史(下)

汧以說國際 2023-03-30 01:19:02

公元900年11月, 風雨飄搖中的大唐朝廷裏又發生了一件見怪不怪的事情。

皇帝又又又被宦官廢掉了!

在廢皇帝跟過家家一樣的唐朝,這當然不算是一件新鮮事。

事情的起因是向來厭惡宦官的大宰相崔胤勸唐昭宗誅殺宦官,引起了掌管神策軍的宦官們的恐慌。

于是宦官劉季述等人帶著左右神策軍進攻, 將唐昭宗扯下來, 曆數其即位以來的罪狀, 比如打獵的時候不小心射死一名宮女了, 平常不聽宦官的建議了等等, 然後把唐昭宗囚禁起來, 立了太子爲帝。

神策軍又名北衙軍,屬于禁軍,從公元784年以後,就開始交給宦官掌管,也是唐朝宦官幹政的武力依仗。

宰相崔胤趕緊寫信給朱溫,請他過來勤王。

崔胤爲啥找朱溫幫忙而不找別人呢?因爲這倆人早上上一回合就已經結交上了。朱溫本著朝中有人好辦事的打算, 而崔胤也剛好需要一個強大的藩鎮作爲外援來支撐自己在朝堂上的話語權。

比如宰相崔胤結交朱溫,而宦官則結交鳳翔節度使李茂貞。

這也不是啥新鮮事了。

所以宦官劉季述敢廢唐昭宗, 但不敢殺宰相崔胤,就是怕被朱溫報複。

早在前幾年鳳翔節度使李茂貞作亂, 唐昭宗懲處崔胤,將他貶爲嶺南的時候, 朱溫就出手幫過崔胤一次。當時朱溫寫信給唐昭宗, 核心思想就一個意思, 別讓崔胤離開宰相的位置, 否則我就去長安探望您老人家。

唐昭宗嚇得馬上收回了诏令。崔胤都已經走到湖南了, 又被赦免回來擔任宰相。自然對朱溫是感激的鼻子一把淚一把的。

已經在中原站穩腳跟的朱溫收到崔胤來信,馬上率七萬汴州兵西進。

不過事情的變化太快, 朱溫還沒到長安, 宦官劉季述就被崔胤聯合神策軍指揮使孫德昭殺掉, 唐昭宗被複位。崔胤趁熱打鐵, 要把所有宦官全部殺掉, 剩下的宦官們天天提心吊膽,最後在爲首的韓全海的帶領下,幹脆裹挾了唐昭宗去鳳翔投奔李茂貞去了。

朱溫帶著軍隊趕到長安 ,得知皇帝被劫持到鳳翔, 于是馬不停蹄的帶著人趕到鳳翔, 將鳳翔節度使李茂貞以及一衆宦官都圍在城中。

李茂貞打不動朱溫, 又不能就這麽把人交出來, 不然以後還怎麽混。于是寫信給朱溫的宿敵李克用, 請李克用在後方幫忙騷擾朱溫。

我們的救火隊長也毫不猶豫, 馬上出兵在後方攻打朱溫的地盤,朱溫于是掉頭回去先收拾李克用,擊退李克用, 然後馬上回來,再次包圍鳳翔。

李克用前半輩子一直跟唐朝政府幹架, 後半輩子基本就是在成就朱溫。

902年冬,鳳翔節度使李茂貞見大勢已去,只好殺掉韓全海等72名宦官, 跟朱溫求和。

隨後朱溫帶著唐昭宗浩浩蕩蕩的回到長安城。

在崔胤的堅持下, 朱溫殺掉朝中宦官七百多人,並以唐昭宗的名義下令各地藩鎮, 盡誅在各地藩鎮監軍的宦官。

《舊唐書·卷一百七十七》:胤奏京兆尹鄭元規爲六軍副使。胤與全忠奏罷左右神策、內諸司等使及諸道監軍、副監、小使。內官三百余人,同日斬之于內侍省。諸道監軍,隨處斬首以聞。

經此一役,爲患唐朝一百多年的宦官幹政問題徹底結束。只不過, 由宦官和文官內鬥引起的這次政治動蕩, 也正是點燃了朱溫的野心, 從而成爲大唐滅亡的序幕。

這起事件的參與者無所謂正義與否, 其實都是爲了一己之私。宦官爲了掌權以及自保自不必說,即便是崔胤也不過是借刀殺人,來滿足自己對朝政的掌控,而朱溫和李茂貞的介入 ,也不過是在勤王的口號下試圖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一種嘗試。

長安穩定以後,朱溫以侄子朱友倫率領兩萬汴州兵駐守長安, 自己回去繼續跟李克用搶地盤去了。

這邊宰相崔胤終究不願被朱溫控制,苦思冥想之後拿出了一個天衣無縫的計劃。于是寫信給朱溫,大意是,朱兄啊, 最近我瞅那李茂貞又蠢蠢欲動了, 搞不好最近還要過來搶皇帝, 你在那邊又這麽繁忙, 要不我重新招募一支禁軍, 好幫您在西邊分憂解難, 抵禦李茂貞那厮吧。

要不怎麽說晚唐的文官普遍目光短淺自以爲是自作聰明呢。

崔胤的手段相比較宦官可能略微高明一點, 但在常年摸爬滾打的朱溫面前,完全是班門弄斧了。

借李克用打黃巢, 借朱瑄兄弟打秦宗權, 收羅弘信阻擊李克用,這哪一條不是險象環生,稍有不慎就要翻車。

崔胤這點小聰明在朱溫那裏被盤點的門門清。

朱溫微微一笑, 一邊給崔胤回信,贊揚他忠心爲國,做事周全, 趕緊放手去做吧,另一邊將計就計,派汴州軍士前去應募。

據說崔胤後來招募的軍隊裏邊, 有三分之一都是汴州兵。

崔胤這邊爲了搞得像模像樣, 還把前朝老將軍鄭元規請出來爲禁軍副使,負責具體的招募工作,然後以唐昭宗的名義诏令自己兼任“判六軍諸衛事”,這就是禁軍統帥的意思了。

大唐第一次出現由宰相兼任禁軍統帥的先例,崔胤同時掌握行政(名義上的)和軍政大權,自是美滋滋。

爲慎重其事,特請出前朝老將軍鄭元規爲六軍十二衛副使,具體負責召募和組訓,崔胤則被明旨兼“判六軍諸衛事”,開創了唐王朝由首相兼職禁軍統帥的先例,圓了崔胤的美夢。

就在身在汴梁的朱溫冷眼旁觀崔胤下一步舉動的時候, 一件意外事故的發生, 讓事態陡然朝著失態的方向發展。

作爲朱溫的侄子,也就是以宿衛之名實則替朱溫掌控朝廷的朱友倫,居然在一次酒後消遣玩蹴鞠的時候, 從馬上跌落下來, 意外摔死了。

得到消息的朱溫直接開啓了暴走模式,這可是二哥留在世上唯一的獨苗!

更大的怒氣在于, 朱溫認爲這是一次蓄謀已久的來自長安那些文官集團的陰謀。

于是他急匆匆命令另一位侄子朱友諒趕到長安, 代替朱友倫穩定局勢,同時自己馬上從汴梁出發, 揮軍西進。

長安城的形勢突然就緊張起來, 而風暴中心反而非常甯靜,不論皇帝唐昭宗還是身兼禁軍統帥的崔胤都沒有意識到接下來將要發生的事情。反而因爲禁軍即將組建完成而高興。

904年,元宵節剛過, 朱友諒率兵入宮, 圍住皇宮和宰相府,唐昭宗戰戰兢兢的在誅殺崔胤的诏書上簽了字,隨即汴州軍沖進宰相府。

崔胤一開始還以爲是鬧了什麽誤會, 當時當他看到新組建的禁軍中的一些人也出現在眼前時,就瞬間明白了一切, 原來自己不過是被當猴耍了一回而已。遂被滅族。

《舊唐書·卷一百七十七》:及友倫死,全忠怒,遣其子宿衛軍使友諒誅胤,而應募者突然而出。

自六朝以來傳衍不息的清河崔氏,就此灰飛煙滅。

殺掉崔胤以後, 朱溫將唐昭宗遷到洛陽, 並下令長安百姓也按籍遷移,同時拆毀唐皇宮,將木料運輸到洛陽, 重建皇宮。

值得一提的是, 途中朱溫再次對唐昭宗身邊的小宦官們來了一撥清洗, 兩百多名幸存的宦官被全部殺掉,然後替換成相貌相似的兩百多人, 在這種情況下, 唐昭宗已經徹底淪爲孤家寡人。

遷都洛陽給其他藩鎮提供了幹涉的口實, 河東節度使李克用,鳳翔節度使李茂貞,以及西川節度使王建等實力派組成聯盟,以興複唐室爲名討伐朱溫,並傳檄天下共討之。

頗有當年十八路諸侯討董卓之風采。

但董卓到底還是沒有殺漢獻帝,但朱溫可不這樣想,他擔心自己在前方迎敵,唐昭宗在後方又搞事, 畢竟這個人還是有點號召力的,于是904年8月11日夜,朱溫指使義子朱友恭和部下氏叔琮、蔣玄晖等人, 半夜以奏事爲名, 殺掉唐昭宗以及一衆後宮嫔妃。

可憐三十八歲的唐昭宗就沒有正兒八經的當過一天的實權皇帝, 就這樣被絕望的殺掉。

唐昭宗死後, 朱溫立唐昭宗十三歲的九子李祝爲帝,史稱唐哀宗。

八月, 朱溫擊退李克用等人聯軍, 從前線回來, 假裝剛得知唐昭宗被殺, 大爲悲痛, 哭完以後,以替昭宗報仇的名義, 將義子朱友恭和部將氏叔琮殺掉。

也就是借汝頭一用的典故新用了。

已經沒有誰能夠再阻擋朱溫稱帝了。

第二年(905年)2月,朱溫派人邀請唐昭宗的幾個兒子赴宴,待諸王飲酒盡酣之際,命令蔣玄晖帶人趁機將他們全部勒死,投屍池中。

蔣玄晖由于協助朱溫謀篡,策劃各種屠殺,因此被寫入《新唐書》的《奸臣列傳》。

6月,朱溫矯诏將朝中各部大臣三十多人, 集中到滑州白馬驿予以全部殺害, 並投屍黃河。史稱“白馬驿之禍”。唐王朝的統治基礎就此被清除。

這裏還有個典故, 就是朱溫的親信李振過去由于屢試不中, 因此對于這些進士出身的朝廷大員非常嫉恨,據說他每次來洛陽, 都會有大臣被貶或者被殺,白馬驿之禍中,李振煽動朱溫說, “這些人過去一直自命不凡自稱清流, 不如殺掉以後全部扔進黃河, 使之成爲濁流”。朱溫笑著給與同意。

這就是“永爲濁流”的典故。

這兩起屠殺之後, 朝堂爲之一空, 大唐宗室子弟基本被屠戮殆盡, 原本就是孤單寡人的皇帝也徹底成爲一個傀儡, 唐哀宗唯一的作用大概就是其他藩鎮用來起兵攻擊朱溫的借口罷了。

大唐就此名存實亡。

從這一點上講, 朱溫要遠比曹操凶殘太多了。

接下來按理說應該是直接稱帝的流程, 畢竟殺了這麽多人, 也沒啥好委婉的了,只不過朱溫屬于又當又立的那種, 禅位總比自己再一次弑君要好看一些。

只不過他的部下, 包括親信蔣玄晖以及宰相柳璨在內的大臣們低估了朱溫急于稱帝的野心, 這幾位估摸著梁王接下來會像當初的魏王曹操一樣先稱相國,然後加九錫,等時機差不多了再登基啥的。

所以在勸進環節, 這幾個夥計居然是勸朱溫先封國,然後加九錫, 走一遍禅位的預備流程。

朱溫的反應是“怒而不受”,別誤會, 他不是謙虛, 他是真的想直接由唐哀帝禅位給自己。

我都殺了這麽多人了, 全天下都知道我要稱帝了,你們居然讓我當相國?

玩呢?

不僅如此, 連唐哀宗母親何太後都主動找到蔣玄晖, 說讓我們禅位吧, 我們只求個平安, 這皇帝我們不做了。

所以這件事拖到後邊就是朱溫對宰相柳璨和親信蔣玄晖越來越不滿。

上有意,下必有迎。

馬上就有宣徽副使王殷,因素來與蔣玄晖不和,居然誣陷蔣玄晖私通太後,然後蔣玄晖和柳璨還在太後宮中焚香立誓要複興唐室!

朱溫大怒, 于是派人去殺掉蔣玄晖,勒死何太後, 將宰相柳璨先貶後賜死。

倒也死不足惜。

不過這也從此形成一個慣例, 一旦某人被左遷,也就是貶職,下一步就意味著——賜死。這是朱溫的習慣,斷沒有留活路的意思。

可憐的唐哀宗嚇得趕緊下诏, 說母親何太後就是私通, 該殺,並主動申請廢何太後爲庶人。求生欲能夠把一個皇帝逼成如此地步,倒也是讓人唏噓不已。

然後這件事連同當初朱溫殺義子朱友恭和親信氏叔琮的行爲, 也讓朱溫的那些追隨者們開始逐漸離心離德。

畢竟, 兒子都可以背鍋, 你算老幾?

907年4月,最沒有創意的事情來了 ,唐哀帝禅位于朱溫,朱溫建梁,史稱後梁。(順帶著把唐昭宗賜的名字朱全忠改成朱晃)。

這大概是朱溫的巅峰時刻, 但僅僅是過了一把皇帝的瘾,除此以外在對後梁的國力上,以及地盤擴張上, 朱溫都沒有獲得任何顯而易見的成就。

甚至可以這麽說, 稱帝以後的朱溫就開始走了下坡路。

首先是在對陣李克用的潞州(今長治)之戰上。朱溫圍了一年有余, 甚至途中連李克用都病死了, 但潞州還是沒有被打下來。李克用死後,兒子李存勖上位, 朱溫原本以爲李存勖沒啥本事, 不曾想這位比他爹有勇有謀, 趁著梁軍以爲李克用死于是懈怠之際, 突襲圍城的梁軍, 殺敵萬余。

朱溫正兒八經的贊歎了一句:“生子當如李亞子,克用爲不亡矣!至如吾兒,豚犬耳!”亞子,李存勖的字。

誇別人順帶著罵自己兒子豬狗不如的, 朱溫是頭一號。

如果我們細細體味這句話,還能從中品味出作者對自己諸子無能,後繼無人的失望之情。

進而推導出,既然對兒子不滿意, 自然也就擔心其他部將某一天來侵奪自己的江山了。

所以也就理解朱溫後來越來越嚴重的排斥異己,多疑猜忌了。

但是朱溫的那些部下們顯然不能理解, 或者說能理解,但是決不能接受。

比如公元910年,義武節度使王處直、成德節度使王镕就首先撂挑子,帶著自己的地盤投靠李存勖了。

然後朱溫一怒之下, 居然在內心裏坐實了另一個大將佑國軍節度使王重榮必反的想法,于是在底下人的鼓動下, 趕緊派人去把王重榮殺掉。

王重榮一死, 鎮守同州的劉志俊嚇得趕緊投靠了鳳翔李茂貞。

反正, 就挺那啥的。

910年, 朱溫派出大將王守仁去攻打反叛的義武節度使王處直、成德節度使王镕,晉王李存勖出兵救援, 梁軍大敗,此爲柏鄉之戰。這次戰役成爲梁晉之間的戰略轉折。

從此以後李存勖轉守爲攻, 而朱溫則只能步步防禦。

912年,朱溫最後一次領兵去救援被李存勖圍毆的幽州劉守光,途中由于百姓厭倦, 最後不得不半途而廢。

回來以後, 老朱一病不起, 被迫開始思考繼承人問題。

朱溫在黃巢手底下的時候,娶了個老婆張氏。張氏賢惠有禮, 兩人恩愛有加,攜手二十多年,但是不幸的是,朱溫稱帝前夕, 張氏不幸去世。

大概從此以後, 朱溫的性格就朝著失控的方向奔去。首先是猜忌, 其次是淫亂,朱溫的兒子們常年在外征戰, 留在家裏的媳婦基本都被朱溫臨幸一遍。而諸皇子們不僅不以爲恥,反而通過進獻媳婦爭相爭寵,以圖能在立儲上能多一點機會。

朱溫兵敗回到洛陽以後, 打算傳位于養子朱友文,當時朱友文正在值守東都,朱溫拿出玉玺,交給朱友文媳婦王氏,讓他去召回朱友文。

估計是一同侍寢的原因, 旁邊另一個兒媳張氏——朱友珪之妻也馬上講消息傳給朱友珪。而此時的朱友珪恰好負責皇宮的警衛工作。爲了保證朱友文的順利即位,朱溫又調朱友珪出任萊州刺史,按照官職高低來看,這就是貶值了。

鑒于過去朱溫的行事風格, 貶值的下一步就是賜死,朱友珪深知自己這一走, 就徹底跟皇位無緣了, 搞不好還要被弄死。于是咬咬牙,聯合宮廷衛隊統軍韓勍,在6月22日這天, 帶著親兵五百多人, 上演了本文開頭那一幕弑君戲。

一輩子殺人無數的朱溫, 就這樣以一種似乎罪有應得又似乎咎由自取的方式結束了罪惡傳奇而又淫蕩的一生。年僅60歲。

沒啥好評價的, 除了會打仗, 治國用人一無是處。

啥也不是。

0 阅读:176

汧以說國際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