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碎片化愈演愈烈,世界會回到“冷戰”時代嗎?

羅sir職話 2024-05-11 21:00:25

當全球化變成碎片化,這個世界變得越來越分裂。

近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吉塔·戈皮納特發出警告,她周二在美國斯坦福大學演講時指出,全球新冠病毒大流行和俄烏沖突等事件,導致了冷戰以來從未有過的方式擾亂了全球貿易關系。

戈皮納特說:“世界各國越來越多地以經濟安全和國家安全關切指導來決定與誰進行貿易和投資,這將導致各國越來越多地在中美之間選邊站。”

毫無疑問,這讓我們越來越多地處在一個不利的位置。

當世界變得越來越分裂的時候,貿易碎片化往往意味著“基于規則的全球貿易體系”正在被重塑,而對我們來說,要徹底適應這一關系的轉變,也無疑是困難的。

中美之間的緊張關系不斷上升,華盛頓出于國家安全的考慮也正在不斷加大對我國的貿易限制和制裁,與此同時,在南海和台海問題上,新的摩擦和分歧也日益加深。

而俄烏沖突讓西方在某種時刻意識到:過去的全球化貿易並不能改變發生戰爭的沖突和風險,這也迫使了西方更多保守主義的上台,而這才是最危險的。

分歧是如何發生的?

一開始可能真的只是經貿問題,例如特朗普在任時,單方面對我國價值3000億美元的商品加征關稅,這是中美關系所面臨的第一重考驗。

後來雙方經過多輪談判,該階段的貿易關稅才暫時落下帷幕,但這不是結束,而是開始。

到今天,拜登依然延續著特朗普時期對我國加征的關稅;除此之外,芯片卡脖子、美財長耶倫提到的“友岸外包”,以及歐盟所提到的供應鏈的去風險,這些都客觀上對我國的制造業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如今,我國的經濟主體依然還是出口主導型,這也導致一旦歐美市場的關稅壁壘持續加碼,那麽就會對我國數億的制造業工人産生巨大影響,這也體現在近幾年的就業形勢上。

很多人已經感受到了寒冬,進廠薪資不再那麽高了,甚至就連加班也變得更少,這一切的源頭,可能需要我們追溯到特朗普時期。

但在那之後,俄烏沖突和新冠病毒,都加劇了全球化貿易的碎片化,也就是所謂的割裂。

對歐美來說,它們換供應鏈的迫切動力源自俄烏沖突和新冠病毒這兩件黑天鵝事件,新冠病毒讓口罩這類物資變得短缺,過去口罩這類物資一直都是由中等收入國家生産出口的,但新冠病毒導致的口罩物資緊缺,歐美市場在一開始都面臨醫療物資的短缺,這也引發了它們對一些關鍵領域産業回流的反思。

再然後就是俄烏沖突,俄烏沖突也是類似的情況,在極端條件下,一旦兩個全球最大經濟體發生沖突,那麽供應鏈問題可想而知,一定會受制于人,這是站在歐美角度所進行的全球供應鏈的重塑。

安全變得越來越重要,遠在市場原則之上,這也是今天貿易變得碎片化的根本原因。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之間日益緊張的關系對世界各地都有影響,2022年和2023年全球各國出台了高達3000多項貿易限制,比2019年增加了三倍以上。

貿易變得越來越分裂,背後往往也意味著世界變得更分裂。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當今世界分爲三個大的國家集團,其一是站在美國一邊的一群國家,其二是傾向我國的一些國家,剩下的就是不結盟國家。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戈皮納特表示,中美兩大集團之間的貿易量與它們各自內部的貿易量相比開始下降,美國集團主要包括歐洲、加拿大和新西蘭;而傾向于我國的則有俄、厄立特裏亞、馬裏、尼加拉瓜和敘利亞。

而自從俄烏沖突發生以來,中美兩個集團國之間的貿易量已經減少了大約12%,外國直接投資更是下降了20%。

這也說明,安全問題已經俄烏沖突變成了房間裏的大象,一切都以安全爲優先級,隨之而來的就是貿易下跌,外國直接投資下跌。

以我國爲例,隨著和歐美關系日益緊張,我國遭遇了西方對華投資大幅度下滑的嚴重困境;其中2023年外國直接投資斷崖式下跌,這種局面到今年仍未完全好轉,今年前三個月,流入我國的外國直接投資同比銳減26%。

雖然目前的世界經濟碎片化還沒有發展到冷戰的水平,但戈皮納特也指出,其潛在的影響力要大得多,這主要是因爲世界經濟對貿易的依賴程度要大大高于冷戰時期。

如果這些貿易壁壘不能得到修補,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估,在發生極端碎片化的情況下,全球GDP將要付出的經濟成本可能會高達7%,在碎片化程度較爲溫和的情況下,全球GDP也將會減少大約0.2%。

隨著貿易壁壘的加深,貨幣也發生了變化。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中美兩個集團相比,它們在世界貿易融資支付系統的貨幣結構中的占比變化明顯,自從2022年初以來,我國以美元計價的貿易融資支付比例減少了,但以人民幣計價的貿易融資支付比例卻翻了一倍,從原來的4%提高到8%。

這一數據也表明,我們正在努力克服對美元的依賴,盡管這個占比依然較低,但總算是向前邁出了一步。

隨著全球貿易的碎片化持續,我們也看到了一些得益于此的經濟體,例如墨西哥和越南,這些國家都和我國和美國保持了一定的關系,尤其是美國對我國施加的貿易關稅。

這也讓國內越來越多的投資流向這些國家,以規避高昂的貿易關稅壁壘。

盡管今天全球都在竭力避免“冷戰”這個詞彙,但在本質上,分歧的加深似乎在短期內很難緩解,競爭變成了常態化,甚至成爲歐美寫進藍皮書的戰略。

嚴格意義上這不叫冷戰,但新的競爭格局卻正在形成。

服裝、義烏百貨、華強北電子都是低利潤産品,歐美可能沒有那麽在乎,他們的人工成本也難以覆蓋這些領域。但在汽車、清潔能源和高端電池上,歐美的態度可能也是非常堅決的。

除此之外,對我們來說,隨著房地産行業開始下行,我們也迫切需要“新三樣”來取代房地産,成爲刺激經濟增長新的突破口。

從這個角度來看,競爭不僅僅是觀念上的,還有産業重疊和分化上的,隨著時間的推進和我們的産能進一步增加,分歧可能還會持續。

而在這個過程中,關稅可能會如影隨形。

end.

作者:羅sir,關心經濟、社會和我們這個世界的一切,好奇事物發展背後的邏輯,樂觀的悲觀主義者。

5 阅读:61

羅sir職話

簡介:樂觀的悲觀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