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曲靖大叔養爨雞,雞骨頭硬如鋼鐵一只280元,一年出欄40000只

龍樹二畝地 2024-04-08 21:35:00

在雲南曲靖有一種當地特有的家養雞,一般的家養雞的雞冠是單冠,但是雲南曲靖的這種雞是這種花冠,多重雞冠。這種雞叫爨(cuan)雞,如果不注音的話我也不認識這個字。

爨雞在當地以前和其他普通的家養雞一起生活,也都是農戶自己養幾只,自己吃肉,2008年之前爨雞和普通其他的走地雞基本上價格區別不大。爨雞的雞骨頭非常硬,和鋼鐵一樣,一般的家用菜刀都砍不斷。

爨雞的味道非常好吃,炖出來的味道非常美味。由于爨雞的養殖周期比較長,一般一年才母雞才長1斤,公雞長2斤,兩年才能出欄。雖然價格低,但是一般大家養的也都不出售,所以市場上很難買著。

在我們身邊永遠不缺先行者,開拓者。宋長勝就是雲南曲靖人,他一開始一直都是做雞苗生意,2008年他由于接觸這個行業已久,突然有種想換個生意做做的想法。

宋長勝由于對養雞行業比較熟悉,他也發現了當地的爨雞的市場,當時爨雞市場價格已經開始有點提高。宋長勝經過核算覺得養爨雞一定可以,因爲爨雞肉質緊實,口感好,市場供應緊缺,以後一定有更高的價格,也一定有很高的利潤。

2008年宋長勝走街串巷,花了2600元買下了6只爨雞。盡管不被周圍的親朋好友所看好,宋長勝仍相信自己的眼光,包了260畝山林,用于養殖爨雞。宋長勝聽從農業育種的專家的意見,采取人工授精的方式培育雞苗,花費了7年時間將爨雞雞群擴大到10000多只。此時宋長勝感覺可以投入商用了。

如果養殖周期過長,即使售價高也很容易影響收益,因爲風險高。宋長勝想辦法縮短養殖周期,通過提升營養飼料配餐,增加高蛋白食物攝入和增加運動量增強抵抗力。通過幾年時間,爨雞通過一年的養殖,母雞可以增加2斤,公雞增加3斤左右。

2016年,宋長勝養殖的爨雞終于可以上市了,公雞留在曲靖本地銷售,而母雞發往廣東銷售,因爲廣東人喜歡煲湯喝。但是因爲爨雞個頭不大,並不受廣東市場經銷商的喜歡。于是他又回頭做本地市場。

由于本地市場對爨雞有天然的認識,雖然很多人沒有吃過,但是都聽過名稱。宋長勝定期在人流密集場所舉行試吃活動。很多人本來就是聽過和吃過,再次嘗到記憶的味道,瞬間都被感染了。都贊不絕口,歡喜得不得了,再加上每個試吃的場地,都放了幾只爨雞供消費者觀摩,因爲爨雞奇特的模樣,也吸引了不少人駐足觀看,每次舉行試吃活動都會倍客戶定走幾百只爨雞,宋長勝都是回去後用快遞給客戶發貨。打開了本地市場,也解了宋長勝的燃眉之急。

雖然解了燃眉之急但是爲了雞場的長期發展,必須打開外地市場,這時宋長勝認識了當地一個叫郭芳的經銷商,她專做廣東酒店的食材供應,通過考察宋長勝的養殖基地,很滿意他的爨雞。第一次試銷了200只,一個酒店不到3天就賣完了。很快在郭芳的幫助下打開了廣東的市場。僅此一項一年銷售爨雞一萬多只。

如今宋長勝的爨雞一只可以賣到280元,他的養殖基地年出欄40000多只。在他的帶領下,當地90多戶農戶開始養殖爨雞。

有的目前已經跟著養了7、8年了,都跟著富裕起來。比如有的養了2000多只,一只賺50元,一年就是10萬元。

當地很多的餐廳也開始參與開發爨雞的菜品,其中有個叫孫麗波的開餐飲的女士,把爨雞與當地的時令菜品結合開發了很多美味食品,食客非常滿意,真的是好吃又好看。

創業總結:宋長波是發現了當地爨雞這個特産,在它價格還沒有出彩的時候就開始養殖,通過自己的努力改進了養殖辦法,擴大了銷售渠道,自己實現了財富的聚集。附近的農戶在他的感染下也開始投入到爨雞的養殖中來,人多力量大。隨著爨雞的養殖的擴大,當地的餐飲公司也開始尋求新的菜品,走向了共同富裕的良性循環來。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