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乎想象!上世紀蘇聯人上廁所不用衛生紙,褲子一脫一提就完事

文史達觀 2024-03-11 19:45:41

上世紀,在蘇聯國內曾流傳著這樣一個笑話:

有一個美國青年與蘇聯青年辯論社會主義制度與資本主義哪個更優越。

美國青年:我們可以在大街上罵杜魯門。

蘇聯青年;在大街上罵杜魯門算什麽,我們可以在克裏姆林宮罵杜魯門。

美國青年:我們的報紙很多,不象你們只有幾張報紙,而且千篇一律。

蘇聯青年:你們是浪費資源啊,報紙看完就扔了。我們的《真理報》看完後,做了女共青團員的衛生紙了,還要物盡其用。

在蘇聯青年描述的,“報紙看完後,用來擦屁股”,可以說是上世紀蘇聯時期再普遍不過的現象了。

要知道,在當時的蘇聯,有報紙擦屁股那都是“天大的恩賜”了,有多少普通百姓根本沒有紙張擦屁股,甚至有的人上廁所從來都不擦屁股的。

蘇聯的“紙危機”

除了以上這則笑話,上世紀在蘇聯,經常還會看到這樣的現象:

1、當時人們進城後,在大城市買上衛生紙後,爲了防止丟失,都會將衛生紙一卷一卷的穿成圈套在脖子上。

2、如果有人從大城市回來,帶回來一圈衛生紙,全家人都十分高興,比過年還要開心。

3、有的人家結婚,會將衛生紙當作嫁妝,還擺在最顯眼的位置,以彰顯其地位。

蘇聯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奇觀”,主要原因是因爲,二戰後蘇聯爲了與美國進行冷戰,開始玩命地發展重工業,以至于全國輕工業體系薄弱,連衛生紙也生産不出來。

以至于當時蘇聯成了,能造出原子彈,送飛船上太空,卻解決不了國民上廁所擦屁股的問題。

直到1969年,蘇聯才從英國引進了一些生産衛生紙的設備和技術,但即便如此,那些機器的産量遠遠滿足不了人民群衆的需求。

以至于當時整個蘇聯,也只有莫斯科和列甯格勒等一些加盟的共和國的首都才有衛生紙銷售,其他小城市和農村,根本就沒有衛生紙。

到了上世紀70年代,這一窘境都沒有解決;甚至到了1991年蘇聯解體,蘇聯國民都沒有好好“伺候”過自己的屁股。

文獻記載,上世紀在西伯利亞的戰俘營裏,日本戰俘在消耗完自身攜帶的衛生紙後,便到了無紙可用的境地。

得不到蘇聯的衛生紙供應,那時日本人只好想盡辦法搜羅白桦樹葉、紙幣、報紙等,在方便時代替廁紙使用。

要知道,這絕不是蘇聯人有意虐待這些日軍俘虜,其實,就算蘇聯人自己上廁所,都沒有衛生紙可用。

那時候在戰俘營裏,從蘇軍普通士兵到管理所長,不論男兵女兵、不管大號小號,都沒有廁紙可用,每次方便完,幾乎都是褲子一提就完事了。

除此之外,因爲那時候蘇聯面向廣大民衆的消費品普遍存在著質量低劣和供應緊張的問題。尤其是衛生紙的質量不敢恭維,甚至連中國的草紙都不如。

由此,那時候很多中國留學生到了蘇聯,都會選擇用報紙來替代衛生紙使用。

其中有個叫“韓存禮”的留學生,畢業後回國滿懷報國之心,但習慣了用報紙擦屁股,誤用了印有高層的報紙當廁紙,還受到了很嚴重的批判。

“紙危機”背後的反思

蘇聯衛生紙短缺的故事,對今天的我們而言,已超越了單純的曆史趣聞範疇,成爲了一個值得我們深刻反思與學習的案例。

它警示我們,在國家發展的道路上,絕不可忽視對民生的關懷與平衡發展的重要性。

唯有確保經濟發展與民衆福祉齊頭並進,方能構建一個真正意義上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

回顧蘇聯那段曆史,造紙工業的滯後不僅凸顯了經濟層面的短板,更深刻地折射出整個社會的面貌與發展取向。

過度偏重于重工業的發展,而相對忽視了民生需求,使得蘇聯在科技軍力上雖顯赫一時,卻在滿足人民日常生活基本需求上顯得捉襟見肘。

衛生紙的匮乏,不僅直觀地暴露了物質資源的不足,更深刻地揭示了生活狀態與社會管理理念上的缺失。

只有均衡的發展,全面的發展,才能真正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與人民的幸福安康。

讀者們,關于“上世紀蘇聯衛生紙危機”,大家怎麽看?如果喜歡本文章,請分享收藏哦~

0 阅读:57
评论列表
  • 2024-03-12 09:59

    蘇聯人不用紙擦屁股後,可以站著走著,絕對不能坐著,可以用水洗屁股然後用毛巾擦幹,這樣反而清潔的更幹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