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中石油“零碳智慧園區”

企業觀察報 2024-04-29 10:18:30

近日,記者從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石油)獲悉,經過宇相碳測認證(天津)有限公司的評估核查,中國石油大港油田綠電園區成功實現了碳中和運營,並正式獲得了“零碳智慧園區”認證。這標志著該園區已成爲中國石油首批實現零碳排放的園區之一。

01

何爲零碳智慧園區

零碳智慧園區是指在園區規劃、建設、管理、運營全方位系統性融入碳中和理念,依托零碳操作系統,以精准化核算規劃碳中和目標設定和實踐路徑,以泛在化感知全面監測碳元素生成和消減過程,以數字化手段整合節能、減排、固碳、碳彙等碳中和措施,以智慧化管理實現産業低碳化發展、能源綠色化轉型、設施集聚化共享、資源循環化利用,實現園區內部碳排放與吸收自我平衡,生産生態生活深度融合的新型産業園區。

零碳智慧園區是在“雙碳”背景下,曆經低碳、近零碳的動態演進以及規劃、建設、運營一體化持續優化叠代,最終實現淨零碳排放的一種園區發展模式。

零碳智慧園區相較于近零碳園區要求更爲苛刻,通過能源升級、産業轉型等各種碳減排和碳中和措施,實現園區二氧化碳淨排放量爲零。零碳智慧園區對多元分布式能源體系進行升級,構建多能轉換、多能互補、多網融合的綜合協同能源網絡,基于數字管理平台實現園區碳排放等數據的全融合,賦能園區全面減排,降低園區二氧化碳直接排放和間接排放量,同時結合碳捕捉、碳吸收、碳交易等方式抵消園區內剩余的二氧化碳,從而實現園區零碳排放。

業內人士認爲,零碳智慧園區的建設是推動中國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舉措。它不僅展示了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決心和實力,也爲全球綠色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借鑒。零碳智慧園區的建設也面臨諸多挑戰,如技術成本、政策支持等。因此,需要持續加強技術研發和政策引導,爲零碳智慧園區的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02

概念變現實

對于零碳智慧園區,各地認知大多停留在概念層面,然而,中國石油大港油田已經讓概念變成了現實。

近年來,中國石油大港油田錨定國家“雙碳”目標,落實集團公司“清潔替代、戰略接替、綠色轉型”三步走總體部署,以所屬單位大港油田綠電公司園區爲試點,結合光伏發電、儲能、負荷、地熱、能源互補及綜合利用等技術融合應用,開展智慧“零碳”微網示範區建設,達到零碳、微網、源網荷儲目標。

爲了實現智慧園區綠色用能,大港油田綠電公司自2021年開始逐步開展可再生能源利用工程,全面規劃綠電項目建設。截至目前,區內建成地面支架光伏、屋頂支架光伏、屋頂柔性光伏、車棚光伏等,投運裝機容量已達3.11兆瓦,年均發電量可達390萬千瓦/時。園區成爲大規模光伏建設項目的技術搖籃,形成了完善的示範管理、技術體系。

在已開展綠電工程的基礎上,大港油田綠電公司建成“全電型”新型節能環保食堂和2.1萬平米地源熱泵供暖,同步規劃建設了三維、可視化、實時數據反饋的“零碳智慧能源管理系統”,對園區多種能源系統化管理,並可根據實際需求靈活切換經濟或零碳運行方式。建設過程中,園區減排與增氧同步推進。目前,全年産生綠電量可抵消溫室氣體排放量2千余噸,新增綠化面積12.9萬平方米,形成綠植與藍色光伏板交相掩映的生態空間。

與此同時,大港油田綠電園區在實現碳中和運營的過程中,采用了多種節能減排措施。其中包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廣清潔能源使用,以及加強碳排放監測和管理等。此外,園區還通過植樹造林等生態修複方式,進一步增強了碳彙能力。

大港油田綠電公司“零碳智慧園區”的建成,是大港油田公司綠色低碳發展的一個縮影,對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起到可示範、可複制的作用。下一步,大港油田綠電公司將深度優化“零碳智慧園區”成果及應用推廣,集中力量建設230兆瓦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形成梯次推進的發展格局。

“零碳智慧園區”認證的獲得,不僅體現了大港油田綠電園區在綠色低碳發展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效,也彰顯了中國石油在推動能源轉型和實現“雙碳”目標方面的積極作爲。

值得注意的是,實現零碳排放是中國石油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

中國石油此前已明確提出,到2035年實現碳達峰,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此次大港油田綠電園區的成功實踐,爲中國石油實現零碳目標提供了有益借鑒。接下來,中國石油將繼續加大在綠色低碳領域的投入和創新力度,持續推動能源轉型和綠色發展。同時,中國石油也將積極分享“零碳智慧園區”建設的成功經驗,爲中國實現“雙碳”目標貢獻更多力量。

03

挑戰

中國要用不到10年時間實現“碳達峰”,再用30年左右時間實現“碳中和”,任務艱巨。由于中國産業園區數量衆多,且不同産業園區地域政策、規模、入駐産業情況不一。業內人士認爲,目前“零碳智慧園區”在建設過程中或將面臨四個方面的挑戰:

一是頂層規劃設計普遍缺乏。目前,大多數園區對零碳的認識還僅僅停留在概念階段,對如何建設零碳智慧園區,怎樣推動傳統園區向零碳轉型升級等還沒有形成系統、清晰的思路和切實可行的實施路徑。而且中國園區數量多、種類廣、地方經濟發展水平和資源禀賦各異,這對零碳智慧園區的規劃設計和路徑選擇帶來較大難度。

二是能源結構存在失衡風險。打造零碳智慧園區需要可再生能源的支持,但中國“富煤、貧油、少氣”的能源資源特征決定了中國能源結構以煤炭爲主。雖然近年來國內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等裝機規模飛速增長,但在以煤炭爲主導的能源結構下要實現“雙碳”目標,仍存在一定的能源結構失衡問題,短時間內難以完全解決。

三是標准規範體系亟待建立。整體來看,零碳智慧園區建設的標准規範體系尚處于起步探索階段,市場發展魚龍混雜。2022年3月29日,《低碳/零碳産業園區建設指南》正式發布實施,成爲國內首個零碳園區標准。但截至2022年6月,尚無零碳園區專項國家標准,也無國標計劃,僅有兩個針對零碳園區的團體標准,整個零碳智慧園區標准體系建設亟待建立和完善。

四是零碳相關技術尚不成熟。現有低碳、零碳和負碳技術,難以支撐實現碳中和,CCUS等技術成本極高,不具備大規模商用條件。基礎研究方面,國際研究熱度遠遠高于國內,雖然這三類技術研究成果在快速增長,但引用量較低,研究質量和技術創新需進一步提升。産業實踐方面,各地的零碳園區普遍存在相互借鑒、相互模仿的情況。

零碳智慧園區的建設是一項長期的任務,需要各界共同努力,克服挑戰,實現目標。只有這樣,才能建設出真正的零碳智慧園區,爲子孫後代創造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

0 阅读:0

企業觀察報

簡介:企業家的即時工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