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丨凱迪拉克電氣化戰略調整,燃油車太吸金,還是新能源技術太難?

My車轱辘 2024-05-08 14:39:08

這幾年在電動化賽道上一直狂奔的凱迪拉克,現在突如其來一腳“刹車”。近日凱迪拉克表示調整電動化戰略,宣布放棄到2030年實現完全電動化的計劃,而是繼續生産燃油車,以滿足不同客戶的購車需求。

毫無疑問,凱迪拉克在電動化上也是一位急先鋒。早在2019年12月就宣布旗下車型預計到2030年實現全面電動化。這次突然“變臉”,反映出凱迪拉克對于電動汽車市場的增長持更爲保守的看法。在當前電動汽車市場尚未完全成熟的情況下,全面轉向電動車型可能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風險,而保留燃油車産品線,則可以讓凱迪拉克在應對市場變化時更加靈活。

油電路線並行更平衡

對于電動化轉型的“刹車”動作,凱迪拉克的態度很明確,稱汽車行業並非一條單行道,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只有最適合市場的選擇。據悉凱迪拉克統計了一份數據,幾乎有60%的豪華車消費者在考慮下一次購車時會傾向于電動車。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燃油車就此退出曆史舞台,所以凱迪拉克正在根據用戶反饋對市場計劃進行調整。

按照凱迪拉克的規劃,2030年之後這個豪華品牌將擁有全電動産品線,但同時也會提供內燃機車型供消費者選擇。這種油電並行的策略在市場上並不罕見,通過同時研發制造新能源車和燃油車,凱迪拉克可以適應市場的多樣化需求。

也就是說,雖然凱迪拉克沒有放棄燃油車,但是對新能源車業務也給予足夠的重視,甚至在新能源板塊的資源投入力度也將會有所加大。目前,凱迪拉克已經推出和曝光了五款新能源車型,包括Celestiq、凱雷德ESCALADE IQ、VISTIQ、IQ銳歌和IQ傲歌。

未來,凱迪拉克還將帶來VISTIQ,基于奧特能智電平台打造,定位介于IQ銳歌和凱雷德ESCALADE IQ之間,並計劃在今年內首發。此外,凱迪拉克Celestiq也將通過通用汽車旗下高端進口車平台道朗格引入國內。

由此可見,凱迪拉克在新能源車領域的態度比很多海外車企更爲積極,並且車型種類豐富,涵蓋轎車、SUV,以及各個級別的SUV車型,能夠多方位滿足消費者的購車需求。在此基礎上,凱迪拉克加推燃油新車,那麽旗下産品可以做到全方位覆蓋,讓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性。

電動化轉型熱情降溫

在電動化轉型道路上,其實凱迪拉克不是第一個反悔的車企。此前奔馳、奧迪、福特等歐美車企都放緩電動汽車戰略。Stellantis集團也曾公開表示,如果市場有足夠的需求,將會考慮爲基于電動平台打造的車型引入發動機。

數年前的各大車企面對汽車電動化都有著無比的激情,可是數年後普遍明顯降溫,似乎現在除中國汽車制造商和少數歐美車企以外,其他面對新能源汽車的態度都在發生變化。

車企態度轉變的原因不難理解,從市場大環境來看,雖然在新能源大趨勢下,不少人並不看好油車,認爲新能源才是未來。但事實上,新能源發展至今,市場規模遲遲無法超越燃油車,僅是在今年4月份上半個月新能源車滲透率才超50%,燃油車仍具有可觀的市場規模。

對于一些消費者來說,新能源新技術帶來的不確定性是購車過程中的一個阻礙因素。相比較之下,燃油車的續航能力穩定,不受溫度等因素影響,尤其適合在長途旅行中使用,而且其在性能、可靠性和技術上都經過了時間的考驗。而電動汽車則需要更多的時間來證明其可靠性。因此,未來較長時間內,汽車市場可能呈現雙軌並行狀態,新能源車與燃油車將在不同領域競爭共存。

更爲關鍵的一點是,燃油車業務是傳統汽車公司“穩利潤”的壓艙石。此前轱辘哥對車企的財報進行了梳理,基本上傳統汽車公司都要依賴燃油車業務來保持公司整體的盈利水平,而新能源車板塊處于持續虧損狀態。

其實縱觀整個新能源車市場,能盈利的車企確實不多。除了比亞迪、理想、特斯拉等少數車企,其余大多數車企都處于賠本賺吆喝的狀態,甚至是賣得越多,虧得越多,很多車企開展新能源業務仍處于燒錢階段。

因此,包括凱迪拉克在內的傳統車企放緩電動化轉型步伐,並堅持電車與油車兩條腿走路,能夠更好地在電動車和燃油車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有助品牌更健康地發展。這一調整也是車企對市場動態和消費者心理的一種深度洞察。

企業是逐利的,新能源車業務難以在短期內實現盈利,那麽凱迪拉克堅守燃油車板塊,通過燃油車的利潤給能源車業務輸血也不失爲良計。通過凱迪拉克、奔馳、奧迪等車企的調整動作也可以看出,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裏,內燃機並不會走向窮途末路。考慮到電動車在用車便利性方面仍存在短板,車企給電動化戰略降降溫也算不上壞事。

0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