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多模態顯微成像,揭示微觀結構和缺陷對催化劑性能的影響

MS楊站長 2024-05-13 11:11:27

第一作者:Camilo A. Mesa

通訊作者:Raj Pandya

通訊單位:法國索邦大學

論文速覽

光(電)催化劑利用陽光來驅動化學反應,如水分解。限制光催化劑發展的一個主要因素是物理化學的不均勻性,這導致了空間依賴性反應。爲了找到結構和功能的關聯,需要在微觀長度尺度和寬範圍的時間尺度(ns到s)上同時探測電化學環境。

本研究開發了一種原位(光學)顯微鏡技術,用于觀察和關聯局部電化學活性、空穴壽命、氧空位濃度以及光電電極晶體結構。通過這種多模態方法,研究了典型的赤鐵礦(α-Fe2O3)光電電極。

研究發現,赤鐵礦中靠近微觀結構裂縫的區域具有更好的光電化學響應,並由于最佳的氧空位濃度而減少了反向電子複合。此外,薄膜厚度和光照時間的延長也影響局部活性。研究強調了即使在看似均勻的光電電極中,微觀結構對于理解活性的重要性。

圖文導讀

圖1:多模態相關顯微鏡設置示意圖。

圖2:通過掃描聚焦的532納米光源,允許在樣品的不同區域局部測量光電流密度,並通過瞬態反射顯微鏡(TRM)將光電流密度與空穴壽命相關聯。

圖3:在赤鐵礦光電電極的裂縫區域及其鄰近區域的光電催化反應,通過光學和掃描電鏡(SEM)圖像展示了裂縫和鄰近裂縫區域,並通過對這些區域的EDX光譜分析來確定元素組成。

圖4:通過差分光譜反射率和X射線近邊吸收微光譜(μ-XANES)測量,探討了裂縫附近氧化物空位和化學結構的特性。

圖5:光電陽極厚度對活性的影響,通過原子力顯微鏡(AFM)掃描揭示了不同厚度區域,並測量了這些區域的光電流密度。

圖6:進一步探討了厚度對空穴動力學、氧化物空位和局部結構的影響,通過TRM和Raman成像技術進行了分析。

總結展望

本研究通過原位多模態顯微成像技術,揭示了微觀結構和化學缺陷對光(電)催化劑性能的顯著影響。特別是,赤鐵礦光電電極中裂縫附近的區域,由于氧空位濃度的優化,表現出更高的光電化學性能。此外,薄膜厚度對電荷載流子的傳輸和複合過程也有重要影響。

研究結果表明,通過精確控制材料的微觀結構,可以顯著提高光電催化劑的性能。未來的工作需要進一步開發新的測量方法以跟蹤缺陷動態,並在更長時間尺度上關聯薄膜形貌與OER機制。此外,研究中觀察到的光驅動的缺陷遷移、分離現象爲提高光電催化劑性能提供了新的策略。

文獻信息

標題:Correlating activities and defects in (photo) electrocatalysts using in-situ multi-modal microscopic imaging

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DOI:10.1038/s41467-024-47870-9

0 阅读:0

MS楊站長

簡介:德國馬普所科研民工,13年材料理論計算模擬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