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宋金壁畫看千年中國

華輿 2024-05-13 14:01:12

中新網山西新聞5月11日電自漢代以來,墓葬壁畫成爲中國古代人們在身後世界描繪生活和抒發願景的重要載體。從漢代的虛幻缥缈,到魏晉隋唐的秩序莊重,再到宋金的市井風情,一幅幅生動的藝術畫卷是社會發展變遷的時代寫真。

山西地處農耕文明與草原文明交錯地帶,自古就是多民族融合的大舞台。出土壁畫主要集中于北朝、宋金和元明三大曆史時段,充分反映了多元文化彙聚的鮮明地域特色。

山西宋金墓葬以磚砌仿木結構營造地下家園,以壁畫、磚雕構建未來圖景。一座座家園,承載著衆生世相,氣象萬千,濃縮著家國情懷,赓續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5月13日16:00,記者將走進山西博物院,解鎖“壁上萬千——山西宋金壁畫中的衆生氣象”展覽,帶領大家深入探索宋金時期壁畫的獨特魅力。

看點1:婦人啓門圖

  ▲山西沁源段家莊和山西晉城郝匠金墓出土的婦人啓門磚雕,因門內女子微微探出頭張望略顯俏皮可愛,吸引衆多觀衆參觀。本文圖片來源中新網

啓門圖像是古代墓葬中應用廣泛的一種題材,因啓門之人多爲女子形象,故名爲“婦人啓門”。其最早可追溯至漢,曆經唐、五代,到宋金時期加入鮮明時代特征的“家”文化的世俗內容,使其在當時社會中更爲流行。通過半遮半掩的狀態,強烈暗示門後尚有另外世界,給人無限遐想。

看點2:山西晉城郝匠金墓

  郝匠金墓位于晉城市經濟開發區郝匠社區怡鳳小區東部,墓葬結構保存完整,可分爲墓道、墓門、前室、甬道、後室五部分。該墓仿木建築磚雕和建築彩繪保存完好,磚雕圖像包括仿木構建築構件、格子門窗、二十四孝等,建造精美、題材多樣、內容豐富。營造出一個內涵豐富的地下空間。此次展覽中碩大的墓葬以裸展的形式呈現,800多年前的墓葬被整體“搬進”展廳。

看點3:開芳宴

  開芳宴,是墓主夫婦對坐圖與宴飲、雜劇樂舞等題材的組合圖像。墓主人夫婦端坐于高堂,宴飲並觀賞樂舞、雜劇演出,侍者立于左右,廳堂陳設一應俱全。開芳宴表現了墓主人夫婦之間的相敬如賓,也反映了當時的家庭觀念和生活場景。

看點4:身著波點紋的戲俑

  出土于山西省稷山縣化肥廠金墓的一組戲俑憨態可掬。其中副末色戲俑頭戴牛角帽、身著現代流行的波點紋長袍,行叉手禮,十分可愛。宋金仿木構墓室中有大量帶有戲曲圖像的壁畫和磚雕,表演生動,內涵豐富,具有濃郁的民間生活氣息,形象地再現了當時繁榮發達的民間文娛盛況。戲曲這種市井文化,成爲普通百姓喜聞樂見的一種藝術形式。

看點5:“二十四孝”磚雕

  宋金時期北方地區墓葬中流行的孝子圖呈現出組合固定化、圖像模式化的趨勢和特點。整體上說,這一時期北方地區出現的孝子圖,故事數量不一、但內容幾乎統一,個別因地域會呈現動態變化,但基本上反映的是曆代孝子孝行內容。

看點6:傳說中的奈何橋

  山西省沁源縣正中村金墓墓室壁畫摹本——奈何橋圖,畫面正中有一拱形虹橋,橋左兩位仙女持幡引路,橋右一男子手捧佛像,後有一女子雙手合十做禮佛狀。畫面下方繪有袅袅疊繞的祥雲。虹橋正上方繪天宮樓閣,綻放朱光,遍布紅霞。奈何橋是中國道教和民間傳說中轉世投胎必經的地點,宋金墓葬壁畫中的升仙圖、奈何橋圖等,寄托了人們對未來的美好願景。

看點7:天象圖

  天象圖是古人天地人合一宇宙觀的再現,也是對未來世界的想象。在宇宙的背景下描繪死亡,並寄托重生願望。西漢晚期以來,墓室壁畫中流行繪天象圖以象征宇宙天空,其基本位置爲墓室頂部或棺蓋之上,主要內容包括星座、銀河、日、月等。天象圖象征著天上或仙界,是靈魂升天思想的表現。

看點8:宋金時期的“八仙”

  八仙是道教中最受民間歡迎的神仙組合。宋金時期,八仙人物還不統一,人們所津津樂道的八仙是明代吳元泰《東遊記》中記載的張果老、韓湘子、藍采和、呂洞賓、鍾離權、何仙姑、鐵拐李、曹國舅。但在山西侯馬金墓中發現的八仙有徐神翁,而無何仙姑。他們神通廣大、布道施政、懲惡揚善、變化萬端,體現了普通老百姓樸素的理想與與追求。

看點9:山西省繁峙縣南關村壁畫墓

  該墓位于繁峙縣杏園鄉南關村,是一座金代磚雕壁畫墓。墓室壁畫包括墓頂、建築彩繪和墓室主題三部分。題材選擇上,該墓采用中原地區金代墓葬傳統格局,如各色雜寶、男女侍從、湖石禽鳥、財帛進奉、丘墓神煞等,折射出豐富多彩的死後想象,力求維持未來世界的富饒與安定。

看點10:山西省盂縣泥河村壁畫墓

  盂縣泥河金墓是晉東山地一座典型的壁畫墓,保存完整,發現壁畫7幅,包括持杖老翁、鹿獻林芝、獅戲繡球、童子騎鶴、夫婦對坐等內容,其鬥拱、立柱形式及拱眼裝飾與繁峙縣南關壁畫墓近似。

讓我們“穿越”到千年前,領略宋金壁畫中的萬千世界。(完)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