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新Sky 2024-04-02 10:39:25

這世上,只有一種成功,就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這個時代太喧囂,把很多人卷走了。我們每天忙忙碌碌,可曾問過自己的內心,真正想要的生活是什麽?蘇轼曾寫過這樣一首詩:望江南·超然台作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寒食後,酒醒卻咨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詩酒趁年華“就是蘇轼最喜歡的生活方式。而人生最幸福的事,莫過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這一生,將平凡瑣碎的生活過得溫暖而豐盈。

不斷前行,是我們一生的課題;不忘初心,也是我們最好的堅持。有一次,蘇東坡退朝回家,飯後在庭院中散步,突然指著自己的腹部問身邊的侍女:“你們有誰知道我這裏面有些什麽?”一侍女答道:“您腹中都是文章。”蘇東坡不以爲然。另一侍女說:“滿腹都是見識。”蘇東坡也搖搖頭。

只有愛妾王朝雲微笑著說:“學士一肚子的不合時宜。”蘇東坡聞言,捧腹大笑,連連稱是。蘇東坡在《思堂記》裏說:“言發于心而沖于口,吐之則逆人,茹之則逆余,以爲甯逆人也,故卒吐之。”

意思是心裏有話就脫口而出,說出來就得罪人,不說出來自己就憋得難受。我認爲甯可得罪人,也一定要說出來。”又說:“我從來不思考這個事有利還是有弊,錯誤的我就要反對,像本能一樣根本不需要思考,遇到生死禍福就是命運,我也不會去回避它。”

蘇東坡的這樣一種精神,可以說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很多中國人的處世智慧,就是怎樣變得油滑世故,怎樣見人只說三分話,或者人前說人話,人後說鬼話。而蘇轼是心懷坦蕩、光明磊落的君子,他是靠自己直覺的厭惡和喜好來對待自己的人生。所以,他總是那麽自信潇灑。

蘇東坡對物質方面沒有過多的追求,而是追求內心人格的升華。就像他在《臨江仙·夜飲東坡醒複醉》裏的寫的一樣:夜飲東坡醒複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灑脫如蘇轼,似乎他的生活就該如此。

人活一世,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佛說,苦非苦,樂非樂,只是一時的執念而已。執于一念,將受困于一念;一念放下,會自在于心間。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由心生。一個人要有把生活過淡的本事,當生活重重砸來的時候,他才能輕輕地放下。蘇東坡一生中的大部分時光都是在貶谪中度過的,但是艱苦的生活並不能打壓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他總能把生活過得悠閑如詩。

貶官黃州期間,爲了一家人的口糧,蘇東坡親自開荒種地,挖魚塘,築水壩,栽橘樹,托人從四川老家捎來菜籽種下。但是他沒有一點不高興的意思,自認爲遠離紛爭,安于世界一隅,每天睡到自然醒,逢上雨天就賴賴床……不亦快哉!

吃野菜的時候,他便感歎道: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面對自然界的美景,他也自豪道: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閑者便是主人。

年輕人有夢想,老年人有回憶。物是人非,知交零落,但消磨過、享受過的美好時光,在記憶裏永恒。于紙端,蘇東坡創造了一個輝煌的世界,一個文字王國,一個文學宇宙。莊周夢蝶,黃粱一枕,人間不過是你無形的夢,偶然留下的夢,紅塵一夢。蘇轼說: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鬓上。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淒然北望。春去秋來,紅塵如夢。你能留給歲月的,歲月能留給你的,除了最好的自己,別無他物。

古人中絕不乏真性情者,唯東坡一人,任性得一塌糊塗。他評價自己說:“任性逍遙,隨緣放曠”,這裏的“任性”,是隨性隨緣,無所約束;“放曠”,是放下,因爲放下,天地因之曠遠遼闊。

蘇東坡花甲之年被流放海南。元符三年,宋徽宗即位,蘇東坡得以北返。在《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中,他寫到:參橫鬥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魯叟乘桴意,粗識軒轅奏樂聲。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因爲放下,蘇東坡的魅力穿越千年,依舊對我們影響深遠。他曆經磨砺卻日益純淨、天真爛漫。這種大情懷,而今又有幾人能參透?

蘇東坡是中國五千年來最懂生活的人。林語堂曾這樣贊歎蘇東坡:“在中國曆史上,還找不到誰的生活能比他更豐富精彩,還找不到誰能比他更善于發掘生活的快樂。”發現快樂和制造快樂,是人生最重要的能力。人生緣何少快樂,只因未讀蘇東坡。

0 阅读:2

新Sky

簡介:喜歡請關注【新Sky】~